大唐天宝年间,在那青山环抱、绿水潺潺的小山村里,有一户姓刘的人家。家中男主人憨厚朴实,靠着几亩薄田辛勤劳作,妻子危氏温柔贤淑,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夫妻二人相濡以沫,膝下育有三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充满了温馨与欢乐。
然而,命运的车轮却无情地碾碎了这份宁静。一日,刘郎忽然身染重病,危氏心急如焚,四处寻医问药,可那病魔却如恶魔般紧紧纠缠,不肯离去。在痛苦的煎熬中,刘郎还是撇下了危氏和年幼的孩子们,撒手人寰。危氏悲痛欲绝,泪水流干,望着三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她心如刀绞,却也在心中立下誓言:此生绝不改嫁,定要将孩子们抚养成人。
这一年的夏天,老天爷仿佛发了怒,接连四五天暴雨倾盆。那雨如注如泻,打得窗户噼啪作响,河水也迅速上涨,淹没了岸边的草地。危氏家中的厨房本就有些年头,在这暴雨的肆虐下,不堪重负,一根椽子 “咔嚓” 一声断裂,雨水顺着破洞如注般灌进,将灶台淋得面目全非。
雨过天晴,阳光洒在湿漉漉的大地上,蒸腾起一片雾气。危氏请来村里的木匠修缮厨房。这木匠正值三十多岁的年纪,生得人高马大,可心思却不怎么端正。他一见到危氏,那一双眼睛便直勾勾地盯着,被危氏的美貌迷得神魂颠倒。他一边干活,一边拿言语挑逗,说些轻薄的话。危氏起初隐忍不语,只当他是无心之失,可木匠却愈发大胆,话语越来越露骨。
危氏终于忍不住,正色道:“你身为匠人,本应专注手艺,怎可说出这般无礼之言?请你自重!” 木匠被数落得面红耳赤,心中却生出一股怨恨,暗自想道:“你不过是个小寡妇,事事都得求着人,竟如此不给我面子,我定要让你知道厉害。” 这木匠平日里学过些旁门左道的小法术,于是趁着危氏不注意,在厨房的屋梁上藏了一块红布,红布里包裹着一个刻有篆字咒语的小木头人,施展了那恶毒的 “吞金术”,妄图让危氏家中钱财不断损耗,永无安宁之日。
第二日上午,危氏又请来泥瓦匠修理灶台。这泥瓦匠年近四十,整日游手好闲,心思也不正。他一看到危氏,便垂涎三尺,先是讲些荤笑话试探,危氏碍于情面,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并不搭话。泥瓦匠却以为危氏对他有意,愈发肆无忌惮,讲的笑话一个比一个粗俗。
危氏忍无可忍,怒斥道:“你怎可如此无礼,这般行径,实在令人不齿!” 泥瓦匠被怼得满脸通红,恼羞成怒,心想:“这小娘们竟敢扫我的兴,我定要让她倒霉。” 趁着危氏转身,他偷偷在灶台下面埋下三枚在猪血里浸泡过、施加了咒语的钱币,施展 “散运术”,要败坏危氏的运气。
过了几日,货郎摇着拨浪鼓来到村里。这货郎是个老单身汉,早就对危氏动了心思。危氏请他帮忙带些厨房用品,货郎喜出望外,第二天就早早地送来了。危氏要给钱,货郎死活不肯收,危氏过意不去,便留他在家中吃中饭。几杯酒下肚,货郎借着酒劲,说出了自己的心思,想要和危氏一起过日子。
危氏心中一惊,面上却依旧温婉,委婉地拒绝道:“多谢你的好意,只是我已决心守着孩子们,不想改嫁,还望你能理解。” 货郎一听,自尊心大受伤害,心中满是怨恨,回去的路上,嘴里骂骂咧咧:“这女人真是有眼无珠,我这般待她,她却看不上我。” 半路上,他突然想起曾经在游方道士那里学到的一个小法术,当下决定报复危氏。
当天晚上,货郎趁着夜色,偷偷潜到危氏的屋后,在黑暗中摸索着挖了一个坑,埋下一根涂抹了狗血的铁箭,施展 “一箭当关”,箭头对着大门,妄图挡住危氏家的财运和好运。
日子一天天过去,危氏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异样,依旧每日辛勤劳作,精心照顾着孩子们。她早起做饭,送孩子们上学,然后去田间劳作,傍晚回来还要洗衣做饭,操持家务,日子虽辛苦,却也过得安稳。
这一日,烈日高悬,酷热难耐。午饭后,危氏坐在门口,借着微风纳着鞋底。这时,大路上走来一个老道长,只见他衣衫褴褛,满头大汗,脚步虚浮。老道长来到危氏门前,微微拱手,微笑着说道:“施主,这天热得厉害,能否讨口水喝?”
危氏连忙起身,搬出一个凳子,笑着说:“老道长,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你且坐下,我去端水来。” 说罢,她快步走进厨房,舀了一大瓢清凉的井水,端给老道长。老道长接过来,仰头一饮而尽,抹了抹嘴唇,长舒一口气:“这一下凉快多了。”
危氏关切地问道:“这大热的天,老道长不在道观里待着,要到哪里去?” 老道长叹口气说:“我要去办一件要紧事,一大早就出发了,到现在还有一小半的路程。” 危氏又问:“这么说来,你还没有吃饭吧?” 老道长苦笑着点点头。
危氏立刻站起来说:“你坐一会儿,我去给你弄吃的,这大热的天,可不能饿着肚子赶路。” 老道长急忙制止:“使不得,使不得,怎能麻烦施主。” 危氏却坚持道:“粗茶淡饭,不值一提,老道长不要推辞。” 说罢,便风风火火地进了厨房。
不一会儿,危氏端出来一大碗手擀面,面条粗细均匀,浇上香喷喷的卤汁,还有一盘爽脆的腌黄瓜,以及一盘金黄的炒鸡蛋。老道长确实饿坏了,道了一声多谢,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吃罢饭,老道长抹了抹嘴,笑着说:“女施主,我不能白吃你的,给你看一看屋子的风水吧。” 说着,老道长站起身来,在房前屋后仔细查看起来。看着看着,老道长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危氏觉得十分怪异,问道:“老道长,您笑什么?” 老道长说:“女施主,你心地善良,所以运气极佳。有三个人在你的屋里做了手脚,本想害你,没想到却形成了循环咒的格局,相互克制,你竟然安然无恙。”
原来,木匠的吞金术被泥瓦匠的散运术克制,而散运术又被货郎的一箭当关克制,一箭当关又被吞金术克制。它们三者相互制约,因此都无法发挥作用。老道长虽不知施咒者是谁,但危氏听了描述,心中已然猜到了八九分。
老道长接着说:“因为三个咒语相互克制,三个施咒者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反噬。原本你可以不管这三处咒语,也让三个施咒者继续遭受痛苦。但是,我担心日后其中一人悔改,取出了咒语,导致另两个咒语发生作用。因此,我帮你销毁这三个咒语。”
老道长登上梯子,从屋梁上取出红布小木人,又趴在地上,从灶底挖出三枚铁钱,最后来到屋后,挖出那根铁箭。他嘴里念念有词,然后将小木人付之一炬,把铁钱和铁箭扔进了村外的河沟里,随后拱手告辞而去。
危氏万分感激,拿出一把钱币要感谢他。老道长坚决推辞,说道:“我已经吃过你的面,看在你心善的份上,才帮你一把,这钱万万不能要。”
过了一段时间,危氏打听到,木匠跛了一条腿,走路一瘸一拐;泥瓦匠得了眼疾,看东西模糊不清;货郎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不过,后来他们的病情都渐渐好转。危氏心知肚明,那是老道长慈悲,消除了法术,他们才免于继续遭受反噬。
三人得知真相后,都羞愧难当。木匠懊悔自己的轻薄与恶毒,从此潜心钻研手艺,成为了村里备受尊敬的工匠;泥瓦匠改掉了游手好闲的毛病,踏实干活,待人诚恳;货郎也不再心怀怨恨,认真经营生意,还时常帮助村里有困难的人。
这正是,行恶者必遭天谴,害人者终将害己,心善者终被天佑,冥冥中自有天数。在这小小的山村里,这段善恶有报的故事被人们口口相传,成为了警示后人的佳话 ,告诫着人们要心存善念,莫行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