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性格刚烈,眼里不揉沙子,只要看到不合理的事情,不管是谁,他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五次反围剿的时候,李德掌握了红军的指挥权,他放弃了红军善战的运动战和伏击战,改打阵地战。当时红军的总兵力远远不如对手,火力也比对手差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和敌人死打硬拼,结果可想而知。
红军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不仅没能打退敌人的进攻,根据地的面积还越来越小。不少人对李德的指挥不满,但敢于当着他的面提意见的却不多。此时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的彭德怀站了出来,不仅对李德提了意见,还拍了桌子,斥责他是“崽卖爷田心不疼”。当时李德是太上皇一般的存在,权力很大,彭德怀却没有任何顾虑,当面斥责他瞎指挥,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对上敢于提意见,对下也要求很严,而且批评起人来丝毫不留情面。解放战争爆发初期,彭德怀出任西北野战军司令,西野的骨干力量是贺龙的部队,几个纵队司令和政委也基本上都是他的爱将。彭德怀与贺龙的指挥风格不太一样,贺炳炎和廖汉生等人过去长期跟随贺龙作战,现在突然调归彭总指挥,对他的指挥风格一时不太适应。
而且当时西野的实力和对手相比差距很大,胡宗南率领的嫡系中央军有30多万,青马和宁马的骑兵也有不少,而西野的总兵力只有数万人。同时陕北黄土高原地瘠民贫,部队的后勤补给经常时断时续。在这种情况下和绝对优势敌人作战,困难很多。1947年秋季,一纵奉命攻打榆林,结果遭到了对手的顽强抵抗,迟迟无法打开局面。
此时胡宗南派出的援军也已经逼近战场,为了避免攻城部队陷入敌人内外夹击的困境,彭德怀命令一纵在敌人的援军赶到战场前拿下榆林。廖汉生认为有困难,彭德怀一听就火了,怒道:“一纵是将熊熊一个,兵熊熊一窝,贺龙的脸都让你们丢光了。”廖汉生脾气也大,没能压住火,当即在电话和彭德怀发生了争执。
贺龙得知此事后,亲自赶到前线,对廖汉生和贺炳炎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并说:“跟彭总顶牛,要检讨。彭总的话就是命令,必须坚决执行,不管有什么理由,有多大困难,都必须坚决执行,没有价钱可讲!”之后廖汉生和贺炳炎主动找彭德怀检讨,彭总笑着摆了摆手,这事就算过去了。在他看来,上下级之间有不同意见,就要摊在桌面上讲。讲开了,问题就好解决了。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彭德怀临危受命,率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战前,不少人都认为虽然我们的武器装备不如对手,但后勤补给却是优势,因为东北距战场很近,通过鸭绿江大桥就可以把物资运到前线。不料战斗打响后却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由于志愿军没有制空权,高射炮也很少。因此美军的飞机十分猖狂,经常不分昼夜地对我军的补给线狂轰滥炸,大量的军需物资堆在鸭绿江边根本运不过去。面对这种状况,彭德怀十分着急,亲自给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的李聚奎打电话,吼道:“战士们没饭吃,弹药也不够,你赶紧给我想办法解决,不然我找你算账!”
李聚奎是湖南安化人,14岁就参加了平江起义,是彭德怀标准的老部下,担任过红5军的大队长。后来才调到红一军团工作,担任过师长。他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多次在战场上立功,获得过二等红星奖章。懋功会师后,李聚奎来到四方面军任职,担任红31军参谋长。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他跟随徐向前渡过黄河与马家军作战,后来历尽艰辛返回了延安。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聚奎出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参谋长,协助陈赓打了许多精彩绝伦的伏击战,立下许多战功。抗战胜利后,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担任过西满军区参谋长和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李聚奎出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主要负责为前线运送军需物资。
长津湖战役期间,由于物资运送不上去,9兵团的战士们一天只能吃几个冻土豆充饥,加上御寒衣物不足,造成了大量的冻伤减员,还出现了三个冰雕连。爱兵如子的彭德怀十分心痛,这才亲自给李聚奎打电话,批评他工作不到位,并要他赶紧想办法把物资运到前线,不然就找他算账。
如果换成一般将领,被彭德怀批评的时候,大概是要老老实实接受的。比如虎将梁兴初,由于第一次战役没打好,结果受到了彭德怀的严厉批评,还差点被“斩马谡”。当时彭总的语气很冲,梁兴初是铁匠出身,脾气也大,但彭德怀批评他的时候,梁兴初老老实实地接受了。
这次彭德怀因为军需物资运不上去冲李聚奎发了火,不料李聚奎的嗓门竟然比他还大,当即回怼说:“我已经尽全力了,总共只有400辆汽车,开战刚三天就被敌机炸毁了一半。没有防空火力,你让我怎么办?”彭德怀参加革命后担任的都是军事主官,没有搞过后勤,李聚奎提出的问题他无法回答,于是说:“我让洪麻子和你理论。”彭总说的洪麻子,指的是时任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他因为小时候出过天花,脸上留下了麻点,因此被戏称为洪麻子。
当时彭总身边共有三位副司令,洪学智主管后勤,所以彭德怀才说让他和李聚奎理论。之后洪学智和李聚奎想了许多办法,将军需物资沿兵站线梯次储备,沿途增加瞭望哨监视敌机,并采用接力运输等办法,将粮食和弹药源源不断地运到前线,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大授衔前夕,李聚奎调任石油部部长,因此没有参加55年大授衔。三年后,他重回部队,担任总后政委,并在当年被补授了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