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印度几家小媒体爆料:“一架印度无人机在边境飞行时,意外被中国军队控制,一段时间后才主动放回”。这事听起来很玄乎,但真相可能和印度的感受并不一样——比如说无人机其实被电子设备无意中干扰。但有一点他们说的没问题,那就是中国对印度无人机发展的影响,确实是全方位的。

印度无人机在边境屡出问题
几处消息源都没有提到“失控的无人机”型号,但既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那就不是印度手里那几款进口装备,而是印度自己苦心发展的轻、微型无人机。而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是,今年2月印度国防部刚刚以“避免被中国暗中控制”为由,取消了三份总计400架无人机的采购订单。并且印度政府从2023年开始,就以“安全漏洞”为由,禁止军方采购的印度国产无人机,使用来自中国的零部件。在中国无人机技术登峰造极,工业产能又碾压其他国家的情况下,这条政治禁令对印度无人机发展造成了巨大阻碍,效果也很明显——列装的无人机又在边境失控了。

印度急于扩大无人机装备规模,但实际步骤很慢
作为全球仿制、超越先进军用武器经验最丰富的国家,国内早年面对国产装备严重落后的局面时,可没有纯粹为了政治正确一刀切的离谱操作——90年代建造的两艘052型驱逐舰屡经升级,也没说把舱内原装的美制LM-2500燃气轮机拆掉,换成国产型号,尽管2010年之后国产燃气轮机性能已经跟上进口型号。相比之下,在2023年下禁令后,印度无人机生产企业是崩溃的——全球70%以上的无人机零部件源自中国,哪怕从欧洲买零件,到手还是有很大可能从中国进口;全面排除中国制造的成本奇高,并且时间很长,最终还经常会因为成本、时间问题丢掉订单。

052是国内积极借鉴西方先进设备的典型
在印度本土设立生产企业,看起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也是印度政府最愿意见到的,但实际上是难度最大的——在进口发动机、观瞄设备之后,印度无人机产业依然缺乏剩余零部件供应能力,实际质量、交付周期非常夸张。如果说这次“无人机失控”还云里雾里的话,今年1月印度国产无人机头号产品,引进以色列技术仿制的Drishti-10,可是创下了交付即失控坠毁的惊人记录。轰轰烈烈的国产无人机规划收获寥寥,印度军队只能继续进口无人机维持运转,而这些国际军火商落井下石的手段堪称一绝——31架美制MQ-9B一共价值34亿美元,维护和检修中心又要了4.8亿美元。

印度重金引进的MQ-9B
怎么说呢,印度发展无人机的时间很早,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年之前。但既没有一个清晰的长期规划,又很容易受到政治方面的干扰,再加上工业水平不佳,所以现在水平依然低下,未来也看不到翻身的希望。相比之下,中航工业在2005年之后才深入无人机领域,短短十年就做到世界第二,现在则与美国不分伯仲。这与其说是规划的差距,不如说是双方国力、工业水平的本质区别。

相比于有人驾驶飞机,印度无人机坠毁率更夸张
最离谱的是,基础、国力远逊印度的巴基斯坦,这两年在中航工业的支持下,也建起相当不俗的无人机队伍。2022年更是出现过,印度无人机在印巴边境失效的特殊情况。一句话,印度要想摆脱现在的无人机困境,拥抱中国直接抄作业是最简单的办法。如果印度坚持一刀切式的政治主导模式,那么随着双方差距越来越大,像25日这样的事情只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