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海军两栖军舰屡遭重创,剩余大部分也明显落后的情况下,国内原本很有把握等战争结束后,俄罗斯海军来买075E,就像当年重金采购法国“西北风”那样。但3月下旬,西方商业卫星发现了一个很令人意外的事情——在刻赤“海湾”造船厂建造的23900两栖攻击舰,船体已经合拢,俄罗斯即将获得自己生产的大型两栖战舰。

俄罗斯23900两栖攻击舰船体已经合拢
事实上,早在2020年7月,俄罗斯海军就曾宣布开建23900的消息,但一方面是该舰像其他俄罗斯军舰一样,只听见声音看不到动作,另一方面在俄乌战争爆发后,克里米亚半岛物资供应不便,又处于乌克兰军队的打击范围内。大家一直以为23900的建造已经中止,或者说干脆就没有真正开始,所以才有期待075E出口的想法。现在看到23900船体合拢,再翻看以往卫星图片,发现23900的建造进度从2022年开始加速,相当佩服俄罗斯海军的决心,更可惜075E北上出口已无可能。

基于075发展的出口型号价值依然很高
应该说,两栖军舰在苏联时代就是弱项,一直以配合陆军、空军攻略欧洲为核心任务的苏联海军,对两栖作战的需求始终都是侧翼登陆,并催生了以775、1171为代表的经典坦克登陆舰。后来的俄罗斯海军长期忽视两栖登陆作战,技术上也不具备开建大型两栖军舰的能力。直到问题在2008年彻底暴露,才有之后12亿欧元采购“西北风”的经典故事。这份对双方都有重要意义的军购,在交付前夕因国际局势变化而破裂。俄罗斯海军愤懑之下,决心利用“西北风”项目获得的经验,自己建造两栖攻击舰,扭转五常中只有自己不能建造大型两栖战舰的尴尬。

“西北风”差一点就加入了俄罗斯海军
有趣的是,俄罗斯海军并没有选择成熟的北方造船厂,而是将任务交给了2014年下半年新接收的“海湾”造船厂。这一方面是因为后者历史表现出色,还拥有一定的商船建造能力和俄罗斯最大的干船坞,另一方面也是想借助23900这个项目,激活原来兴旺的克里米亚半岛造船业,形成圣彼得堡和刻赤两个造船中心。因此,在花费几年时间完成造船厂改造,并完善了军舰设计后,两艘23900在2020年正式开工。原本预计分别在2026年、2027年服役,现在看起来肯定不可能,但俄罗斯发展国产两栖攻击舰的雄心已无法逆转。

“海湾”造船厂寄托着俄罗斯重启造船业辉煌的希望
按照计划,两艘23900的造价为1000亿卢布,按当时汇率约为14亿美元,这对一款3万吨级的两栖攻击舰来说,并不便宜。而以现在这种尴尬进度,费用肯定还会再涨一些,单舰超过8亿美元也不足为奇。中国造船工业对外出口的3万吨级075E,如果像雷达等关键设备使用俄罗斯自产型号,成本控制在6亿美元不成问题,性能还要比23900高一截(23900模型上庞大的舰岛、凌乱的升降机和飞行甲板布局,看得人目瞪口呆)。但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是只看价格和性能这么简单,075E优势再大,也无法超过俄罗斯海军战时依然建造23900,甚至不惜挤占宝贵运力的支持。

23900的设计水平相当尴尬
自从071E顺利出口泰国后,大家就对国产大型两栖军舰出口非常期待。但这种装备不是普通国家能用得起的,在印尼沉默拒绝后,现在又迎来了原本认为板上钉钉的俄罗斯订单失守。怎么说呢,其实全球大型两栖战舰的交易量一直很低,并且买家往往都是体量比较大,只不过在造舰领域水平有限的国家。在国产军舰传统用户中,极少有这样的存在,能卖一艘071E到泰国,已经算不错的成绩,短期内还想突破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