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开国六王”,他们分别是谁,结局又都如何?

情怀历史 2025-02-23 19:38:30

太平天国开国六王是指1851年金田起义后,洪秀全册封的六位核心将领,他们分别是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在太平天国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这六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伴随着激烈的内部斗争,这六王的结局大多以悲剧收场。

一、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福源水村人,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就任天王,定国号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建都之后,洪秀全分兵占领长江各省,派兵北伐、西征,并摧毁江南、江北大营。到了这个时候,太平天国也来到了自己的巅峰,并重创了清王朝。

不过,咸丰六年(1856年),洪秀全诛杨秀清、韦昌辉,史称“天京事变”,随后,他迅速启用陈玉成、李秀成等新将领;并以洪仁玕为军师。但是,这些措施没能挽救太平天国运动。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天京病逝,享年51岁。洪秀全病逝后,太平天国运动很快就走向失败。

二、东王杨秀清

杨秀清出身贫农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不识文字。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杨秀清参与发动金田起义,拜中军主将、左辅正军师。永安建制之际受封“东王”,称“九千岁”,节制其余五王,其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杨秀清为太平天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而洪秀全则逐渐被其架空起来。

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丰六年),杨秀清假托“天父”,逼迫洪秀全答应封他为“万岁”,这触碰了洪秀全的底线。于是,洪秀全发动了“天京事变”,这导致杨秀清全家及僚属均遇害。杨秀清被杀后,太平天国人心、士气受到极大打击,太平天国运动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三、西王萧朝贵

萧朝贵早年家境贫寒,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左右加入洪秀全所创立的“上帝会”,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萧朝贵取得了“帝婿”(上帝女婿)的身份,这巩固了他在洪秀全麾下的地位。金田起义后,萧朝贵于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清咸丰元年)二月被洪秀全拜为右弼又正军师、前军主将,同年十月受封西王,称“八千岁”。

在此基础上,萧朝贵位居洪秀全、杨秀清之下,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之上。不过,太平天国壬子二年(1852年,清咸丰二年),萧朝贵在长沙与清军作战的过程中阵亡。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过早阵亡,这导致萧朝贵的名气比不上另外几人。

四、南王冯云山

冯云山出身于殷实农家,其自幼通读经史,博览天文、地理、历算、兵法。公元1843年,冯云山接受洪秀全拜上帝教,为拜上帝会的创始人之一。1848年10月,冯云山与洪秀全筹划起义。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后,冯云山顾全大局,推尊杨秀清、萧朝贵为正军师,自任副军师领后军主将。

从这一角度来看,冯云山在太平天国扮演着军师的角色。等到永安建制时,冯云山被洪秀全封为南王、七千岁,居杨、萧下。公元1852年5月,冯云山在攻打全州战斗中重伤,后于蓑衣渡逝世。因此,在公元1852年,太平天国损失了两位核心人物。

五、北王韦昌辉

韦昌辉一开始在萧朝贵的提拔下成为中坚,金田起义也在他的家乡举行。太平天国辛开元年(1851年,清咸丰元年),韦昌辉被洪秀全拜为后护又副军师、右军主将,永安建制时封北王,称“六千岁”。虽然一开始的地位不高,但是,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相继战死后,韦昌辉上升为太平天国第三号人物。

太平天国丙辰六年(1856年,清咸丰六年),韦昌辉接到洪秀全诛杨诏书,发动天京事变,屠杀杨秀清及其全家。如果韦昌辉可以及时收手,或许还能改变自己的结局。不过,诛杀杨秀清后,韦昌辉扩大为对杨秀清部下及石达开全家的屠杀,被他杀害者不下万人,大失人心。最终,韦昌辉被洪秀全下令处死。

六、翼王石达开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石达开追随洪秀全,入拜上帝教。咸丰元年(1851年)12月,永安建制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或许是太过完美,这导致石达开受到了洪秀全的猜忌,乃至于被迫从天京出走。同治二年(1863年)5月,石达开率众深入四川越西山,直抵大渡河南岸,最后全军覆没,石达开被俘。不久之后,石达开从容就义,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从始至终默然无声,享年32岁。因此,石达开的结局也被后人同情和惋惜。

0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