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一样,古代四大美男也是众说纷纭,流传比较广泛的说法有几种。最常见的说法是:潘安、兰陵王、宋玉、卫玠。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这些美男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才貌双全,或文学、音乐修养极高,或文治武功威震华夏。据说这些人出行的时候都曾造成万人空巷,争相目睹的场面。
一、潘安
潘安,通常是指潘岳,作为西晋大臣、文学家,潘安是琅琊内史潘芘的儿子。因为出自名门,潘岳年少有才,乡里称为奇童。约在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潘岳被荀顗辟为司空掾。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潘安可谓是年少得志。当然,大家都知道,年少得志往往不会有太好的结局。
咸宁二年(276年),贾充转太尉,辟潘安为太尉掾,又兼虎贲中郎将。不过,潘安的仕途很快就遭到了挫折。在此之后,潘安长期得不到重用,甚至一度被罢免官职。等到杨骏辅政,征召潘安为太傅主簿。元康元年(291年)杨骏被杀,潘安因是杨骏主簿,依法当受株连,后来被赦免,免官了事。
经过这番大起大落后,潘安很难在西晋朝廷获得重用了。元康九年(299年),贾后、贾谧构陷愍怀太子,潘安仿愍怀太子语气,起草祷神而欲自立之文,竟废太子。次年,赵王司马伦发动兵变,诛杀贾谧,潘安下狱,被杀。
值得注意的是,潘安不仅相貌俊美,而且对妻子杨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杨氏12岁订婚,相爱终身。杨氏逝世后,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情谊真挚,缠绵无尽,并未再娶。更成为千古佳话,有“潘杨之好”的评价。
二、兰陵王
高长恭(541年~573年),名肃,又名孝瓘,字长恭,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高长恭是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名将。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之子。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当然,和兰陵王比起来,高长恭的称呼比较低调。
高长恭容貌美丽,骁勇善战。北齐建立后,高长恭受封兰陵王,累迁并州刺史。河清二年(563年),突厥入侵晋阳。在这场战役中,高长恭率军奋力抗击,击败突厥大军。此时,高长恭不过二十多岁,这可以说是少年英雄。
河清三年(564年),北周发兵包围洛阳。对于北齐来说,洛阳具有重要的地位,一旦被北周攻占,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在此背景下,高长恭与斛律光率军驰援,于邙山之战率领五百骑兵突破北周包围,成功解围金墉城,威名大振,受到士兵讴歌赞颂,即《兰陵王入阵曲》,因战功加封尚书令。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兰陵王因为是北齐宗室,加上屡立战功,所以被北齐后主高纬所忌,自此托疾家居。武平四年(573年),高纬将高长恭鸩杀,追赠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冀州刺史,谥号忠武。
三、宋玉
宋玉(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22年),字子渊,号鹿溪子,诗人,楚国鄢人。宋玉作为宋国公族后裔,生于楚国,并担任大夫。在战国时期,宋玉不仅是一位美男子,还是一位著名辞赋家,宋玉与唐勒,景差齐名,在创作上颇受屈原影响,后人常以“屈宋”并称,其著作《登徒子好色赋》成为传世佳作。
同时,对于宋玉来说,其代表作《九辩》,堪称楚辞中体制宏大的杰作。而“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皆因他而来。大约在公元前222年,也即秦朝消灭楚国之际,宋玉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六岁。对此,在笔者看来,和以上两位比起来,宋玉的姐姐相对不错了。
四、卫玠
卫玠(286年-312年6月20日),字叔宝,小字虎,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夏县)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卫玠是晋朝玄学家,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众所周知,魏晋之际,除了不少清谈名士和玄学家,比如大家熟悉的夏侯玄、何晏、王弼等人,都属于这一范畴。而就卫玠来说,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永嘉四年(310年),迁移南方。永嘉六年(312年),卫玠去世,时年二十七岁,这可以说是英年早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