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第一位通过“弑父”夺取皇位的皇帝,最终结局如何?

情怀历史 2025-02-19 19:01:38

在封建王朝下,为了那至高无上的皇权,经常会出现父子反目成仇,兄弟手足残杀的情况,比如在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就弑杀兄弟,软禁了父亲。当然,李世民为了顾忌影响,没有对李渊痛下杀手。不过,笔者今天要说的这位,开创了中国历史先例,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通过弑父夺取皇位的皇帝,他的大不孝行为不为后人所接纳!他就是南北朝时期南宋第四位皇帝刘劭!

具体来说,刘劭(424年~453年),字休远,宋文帝刘义隆嫡长子,母为皇后袁齐妫。刘义隆即位于元嘉元年(424年),当年便生下刘劭。元嘉六年(429年),刘劭被册立为皇太子,时年六岁。刘义隆不但为刘劭修建华美的宫殿,还命中庶子(东宫属官)率东宫二率禁军护卫刘劭。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刘劭深受父亲的宠爱,但是,最好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

元嘉十五年(438年),刘劭成亲,正式迁居东宫。他爱读史书,尤喜武事,亲自管理东宫事务,这促使他更加受到父亲刘义隆的宠爱。在此基础上,东宫卫队的兵力甚至与皇帝禁军羽林卫相同。当然,让刘义隆不会想到的是,这反而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义隆在亲信大臣江湛的鼓动下,不顾刘劭及群臣的反对,对北魏发动战争,史称元嘉北伐。等到战事失利后,刘劭将北伐失败的罪责归咎于江湛,但是被刘义隆拒绝,这意味着父子的关系出现裂痕。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魏军撤军北归,刘劭也由石头城回到东宫。当时,刘劭与江湛的关系非常恶劣。为此,刘劭经常在刘义隆面前称江湛为“佞人”,建议刘义隆疏远江湛。但是,刘义隆不仅没有听从太子的劝谏,反而对江湛始终非常信任。

后来,刘劭和兄弟刘濬私下多有过失,担心被刘义隆责备,竟在严道育的唆使下,暗中将一个刘义隆模样的玉像埋在含章殿前,以巫蛊术诅咒刘义隆。事情败露后,刘义隆诘责刘劭、刘濬。刘劭二人惊惧得无言以对,只是不停请罪。不过,刘义隆后来对刘劭、刘濬巫蛊之事未予深究。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义隆召近臣王僧绰、徐湛之、江湛密议,却在新太子的人选上产生了分歧。刘义隆欲立建平王刘宏,徐湛之却支持女婿随王刘诞,江湛则支持妹夫南平王刘铄。事情形成僵局后,刘义隆迟迟没有做出决断,这导致刘劭得知了自己即将被废的消息。

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二十日晚间,刘劭决定先发制人,他命张超之集结亲信将士两千余人,准备在次日凌晨起事。当时,萧斌、袁淑德等太子属下均表示反对,但是,他们未能动摇刘劭兵变的决心。

次日凌晨,刘劭的部下杀入宫中,将刘义隆、徐湛之乱刀砍死。刘劭随后赶到合殿中阁,在东堂登坐,由萧斌持刀侍卫。他先遣人去杀死正在尚书省值宿的江湛,又命人闯入后宫,杀死潘淑妃。

弑杀父亲后,刘劭没有迟疑,立即即位称帝,改元嘉三十年为太初元年。当然,在古代历史上,弑杀父皇的行为实在太过恶劣,于是,刘劭将弑帝罪名嫁祸给徐湛之、江湛,自称起兵诛奸贼。不过,这依然无法得到百官和天下的支持,从而成为刘劭不得善终的重要原因。

刘劭篡位后,采取诸多措施来稳定局面。一是安抚百姓:刘劭曾下诏降低赋税,减轻徭役,还将一些田野山泽分配给贫民。二是提拔亲信:刘劭称帝后,对参与兵变的诸将大肆封赏,比如任命萧斌为散骑常侍、尚书仆射、领军将军,以殷仲素为黄门侍郎,以王正见为左军将军。三是拉拢宗戚:刘劭称帝后,以五叔江夏王刘义恭为太保、大宗师,以六叔南谯王刘义宣为太尉,进拜二弟始兴王刘濬为骠骑将军,进拜三弟武陵王刘骏为征南将军,升四弟南平王刘铄为中军将军,升六弟随王刘诞为会州刺史。

不过,这些努力还是未能消除弑杀父亲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久之后,刘劭的行为激起武陵王刘骏、南谯王刘义宣等东下声讨。刘劭迎战失利,退守台城,后城陷被杀。值得注意的是,史家不承认其为南朝宋的正统皇帝,甚至称其“穷弑极逆,开辟未闻”。

0 阅读: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