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大西南不少地方还没有完全解放,即便是在新的解放区,也还有匪患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无暇顾及授衔问题的。一年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朝鲜人民军和苏联顾问都有军衔,只有志愿军没有军衔,这就导致在沟通方面不是很顺畅。时任志愿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为此专门给中央去电,称实行军衔制已感必要,之后授衔工作就被正式提上了日程。
由于是第一次大授衔,自身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而且参加评衔的人数又特别多,为了做到公平公正,总干部部牵头,在1952年的时候对还在军中任职的官兵们进行了级别评定,这也是三年后大授衔的一个重要依据。1955年秋季,为了表彰那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做出重要贡献的将领们,我军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授衔。这次授衔的主要依据除了52年的定级之外,资历和战功也是极为重要的参照依据。
在正式授衔之前,还有一个预授衔的过程,上将、大将和元帅的名单最后都要交毛主席审阅。毛主席在审阅大将名单的时候,亲笔将二野的第三号人物给划掉了。解放战争期间,二野打了许多大仗和硬仗。其中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序幕,大西南战役消灭敌军90余万,是解放战争期间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作为五大野战军之一,二野和其他兄弟部队并肩作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5年大授衔的时候,二野司令员刘伯承被授予了元帅军衔,邓政委本来也应该成元帅。宋任穷回忆说,有一次他和赖传珠随彭德怀、罗荣桓向毛主席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毛主席听完汇报后,说:“你们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啊!依我看,现在在地方工作的,都不评军衔为好!”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那些过去长期在部队中担任领导工作的同志,由于大授衔时工作重心已经不在军中,因此就没有参加55年的大授衔,其中就包括了邓政委。此外,毛主席在审阅大将名单的时候,还把二野第三号人物给划掉了。那么解放战争期间,二野的第三号人物是谁呢?毛主席又为何要把他从大将名单中给划掉呢?不少人都认为二野的第三号人物是参谋长李达,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担任过二野第四兵团政委的宋任穷曾说过:张际春是二野仅次于刘邓的第三号人物。张际春是湖南宜章人,出生于1900年,在衡阳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开始接受进步思想,并由此走上了革命道路。毕业后,他以教师的身份做掩护,从事秘密工作。1927年4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蒋介石举起屠刀,对革命群众和进步人士疯狂迫害,张际春也被特务追捕,被迫四处躲避。
不久后南昌起义爆发,蒋介石调集大批兵力反扑,起义部队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与敌人相比都处于绝对劣势,只能撤离南昌并打算前往广东建立根据地,然后进行新的北伐。走到三河坝的时候,遭到敌人重兵围堵,朱德和陈毅率部分兵力断后,掩护主力。留在三河坝的部队和优势敌人苦战了三天两夜后胜利,仅剩下数百人,在朱德和陈毅的带领下转战到了湘南并发动了湘南起义。
正在老家的张际春也参加了这次起义,并跟随起义部队上了井冈山,成了朱毛会师中的一员。当时不少红军官兵都是苦出身,有的人连私塾都没有读过,像张际春这样毕业于师范学校的知识分子可谓凤毛麟角,因此他很快就受到了重用,负责宣传和政工工作。几年后,他又出任师政委。红军时期,张际春先后担任过红11师、红13师、红45师和红31的政委,在担任师政委的同时,他还兼任师政治部主任,足见其能力之强。
长征到达陕北后,张际春进入红军大学任职。不久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红军大学改名为抗大,他担任抗大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当时不少著名的八路军将领都在抗大学习过,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他们也都是张际春的学生。后来张际春离开抗大,担任了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副主任。抗战胜利后,他进入中野任职,担任中野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期间发现并推广了王克勤的团结互助作战经验,极大提高了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1947年6月末,中野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中野12万大军来到大别山后,对南京和武汉形成了直接威胁。蒋介石如坐针毡,急忙让白崇禧率领数十万重兵来到大别山对中野进行围攻。大别山本来是革命老区,四方面军主力、红25军和红28军都在这里活动过,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先后离开了。红军走后,“还乡团”对红军家属和进步群众进行了疯狂的迫害。
这次中野千里跃进大别山,是无后方作战,本以为会得到当地老乡们的支持。但老乡们被“还乡团”祸害惨了,再加上白崇禧实行了严苛的保甲连坐制度,这样一来,老乡们不要说收留中野的伤病员了,就连给养也不敢送了,这就导致部队伤病员的安置和吃饭都成了大问题。面对困境,时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张际春一面组织精干的小部队打击“还乡团”和小保队,一面带领得力的干部发动群众。
在张际春的努力下,部队的处境有了不小的改善。面对白崇禧数十万大军的围攻,缺乏重武器且兵力只有12万人的中野能在大别山坚持半年已经是不小的奇迹了,其中除了官兵们的英勇奋战之外,张际春也居功至伟。后来他又跟随部队参加了淮海战役和进军大西南等战役战斗,用出色的政工工作保障了部队的战斗力。新中国成立后,张际春担任西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同时还在西南局兼任了许多重要的职务。
1955年大授衔之前,还有一个预授衔的过程。张际春是井冈山的老人,红军时期多次担任师政委,解放战争期间是中野和二野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作为二野的第三号人物,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预授大将的名单中。但毛主席在审阅大将名单的时候,亲笔把张际春的名字给划掉了,这是为何呢?原来毛主席另有安排,打算让张际春到中央任职,不久后张际春担任了中宣部副部长,任期内为新中国的宣传和科教工作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1968年,张际春不幸去世,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