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鸿鸣
兴化能够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基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浓厚的红色文化、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以及辈出的杰出名人等多方面因素。而在解放后,兴化对国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进一步丰富了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与价值。
对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兴化主要有以下特质:
悠久的历史底蕴
兴化境内有6000多年前的南荡、影山头、蒋庄、草堰港遗址,是江淮东部地区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见证了兴化早期人类文明。 其建县始于公元920年,2500多年的建县史,自唐代以来便是江淮地区的重要城镇,见证了多个朝代的更替与发展。
深厚的红色文化
兴化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兴化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内陈列着大量的革命文物和史料,生动地展现了新四军等革命先烈在兴化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1941年兴化保卫战、苏中冬季反扫荡、1945年光复兴化城等战役和华中二分区、苏中公学、新四军等,载入中国革命军事史册,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丰富的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现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传统村落23个,文物保护单位110处,不可移动文物119处,历史建筑110处 。如兴化古城墙、庙寺等人文古迹,保存完好,彰显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兴化老字号宛如熠熠星辰,有省级3家、泰州级9家、兴化级15家。它们串联起往昔繁华,为当下的名城保护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灵魂。
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12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茅山号子、戴窑砖瓦雕刻工艺、竹泓木船制造工艺、木杆秤制作技艺、沙沟段式板凳龙等,这些非遗技艺体现了兴化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垛田景观:2014年兴化垛田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垛田是一种四面环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水中田地,其独特的地貌和农耕方式,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农耕智慧。
名人故居与纪念馆:作为郑板桥、施耐庵等名人的故乡,其故居和纪念馆,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名人的文化魅力和精神风范.。
杰出的历史名人
从宋到清,兴化走出262名举人105名进士、1名状元,有 “两令三相”(范仲淹、魏源,高穀、李春芳、吴甡)施耐庵创作了《水浒传》,明代陆西星著《封神演义》,李春芳校注《西游记》,还有李清、宗臣、韩乐吾、郑板桥等,他们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水浒传》对后世小说(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兴化历史如一部线装的古书,鲜活在人们的记忆里。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解放后的兴化,见证新中国成立与发展、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阶段。
在农业领域成绩斐然
作为传统的农业产区,兴化始终坚守着粮食生产的重要使命。其广袤的土地和勤劳的人民,农林牧副渔齐头并进。在计划经济时期,兴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推广农业新技术等一系列举措,不断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每年向国家上交大量的粮食、油料、棉花、生猪、水产品等农副产品。满载粮食的车辆、船舶从兴化驶向全国各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和城市的粮食供应。
兴化农副产品不仅保障了国内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在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农业基础。
在工业方面多元共进
兴化也逐步发展起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体系。从传统的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的转型过程中,兴化的一些特色产业逐渐崭露头角,为国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工业产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展现了兴化工业的活力与潜力。
戴南不锈钢产业堪称兴化工业的一张耀眼名片。戴南手握独特的不锈钢精炼工艺,产品从建筑装饰用的不锈钢板材,到精密医疗器械、高端厨具所需的特种不锈钢材料,一应俱全,畅销国内外。它不仅为城市天际线的闪耀、家居生活的品质升级助力,更为医疗、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默默“递上”关键材料,凭坚韧质地与出色耐腐性,站稳全球不锈钢市场脚跟。
经济开发区的食品产业则散发着诱人的烟火气。本土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食品加工业的天然“富矿”。在这里,传统糕点被赋予新包装、新口味,走向更广阔市场;新鲜果蔬经深加工,摇身变成营养丰富的果蔬汁、果脯,延长保鲜期的同时,附加值成倍攀升。现代化流水线上,严格的质量管控,守护着舌尖上的安全,让兴化味道飘进千万家。
机械加工产业是兴化工业的“幕后工匠”。小到一颗精密螺丝,大到巨型工业母机部件,兴化的机械加工厂皆能雕琢。工人们操控着智能车床、铣床,将金属毛坯精雕细琢,为航海(军工)、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组装等行业输送适配度极高的零部件,用精细工艺嵌入全国工业大生产的链条,持续驱动兴化工业巨轮破浪前行。
同时,以竹泓木船制造为代表的传统手工业在解放后得到传承与创新发展。竹泓木船不仅满足了当地及周边地区水上运输和渔业生产的需求,还作为具有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为国家赚取外汇,同时也传播了兴化的传统文化。
在文化科教领域人才辈出
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他们奔赴祖国各地,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上发光发热。从教育战线到科研领域,从文化艺术到医疗卫生,兴化籍的人才以其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勤劳质朴的品质,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兴化本地也积极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各类学校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有文化、有素养的公民,从民国时期国学大师李详与鲁迅一同受聘中央研究院首批特约著述员以来,兴化走出院士14人;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得主毕飞宇和国际象棋棋后侯逸凡等杰出代表是“中国小说之乡”“中国文学之乡”“中国国象之乡”殊荣的具体表现,为国家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升贡献了力量。
在生态保护方面举措有力
境内河网密布,当地铁腕治理,关停排污企业,清淤疏浚,让河水复清,鱼虾重现。千垛菜花景区的湿地,堪称生态宝库,为防过度开发,严格管控,稳固鸟类栖息地,每逢秋冬,候鸟成群。同时,兴化积极探索生态农业,削减农药、化肥用量,田野生机渐浓,蛙声虫鸣此起彼伏。科普宣传也同步跟进,借研学活动与科普长廊,向民众普及生态知识,守护这方灵秀水土。面对独特的垛田景观和湿地资源,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对这些自然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通过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推行生态农业模式等措施,不仅确保了垛田景观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延续,也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范例和经验。这种对生态环境的珍视与保护,也是兴化在现代社会对国家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饯行的重要体现。
解放后的兴化,在农业、工业、文化教育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都展现出强大的活力与担当,对国家做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贡献。这些贡献与兴化悠久的历史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兴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地位与荣耀,使其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继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承载着厚重的使命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