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施耐庵创作的《水浒传》开篇,先让范仲淹的出现,绝非偶然,虽然笔墨不多,但有着深刻的目的意义,并且对整部作品的架构、风格以及美学观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开篇写范仲淹的目的意义
(一)历史背景引入与真实性铺垫
北宋时期是一个有着复杂社会状况的时代,范仲淹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将其置于开篇,能够迅速把读者带入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读者看到范仲淹的名字,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北宋的大门,对于当时的朝政格局、社会氛围等有了一种直观的感受。而且,范仲淹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他的出现为这部带有虚构色彩的文学作品增添了一抹真实感,让后续故事即便充满传奇色彩,却也能扎根在一个相对可信的历史土壤之上,使读者更容易接受和沉浸其中。
(二)凸显主题伏笔
“官逼民反”是《水浒传》的核心主题之一,而范仲淹在历史上向来以清正廉洁、心系百姓、力图革新的形象示人。他有着深厚的民本思想,秉持着为官当以百姓福祉为念的理念,书中提到他向宋仁宗奏请派洪太尉前往龙虎山宣请张天师祈禳瘟疫,这本是为了天下百姓免受疫病之苦的善举。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出于好意的举动,却意外地揭开了后续一系列故事的序幕,洪太尉误走妖魔,间接导致了那些被封印的“魔星”入世,为后来梁山好汉们的聚义乃至反抗朝廷埋下伏笔。从这个角度来看,范仲淹奏请之事成为了引发整个梁山故事的导火索,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暗示了朝廷举措虽有时出于好意,但在执行过程中却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些后果不断累积,最终导致民众不堪压迫,走向反抗的道路,巧妙地点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三)情感与价值观的传递
施耐庵作为兴化人,对曾在兴化做过清廉知县的范仲淹想必有着特殊的情感与敬意。通过在作品开篇对范仲淹的书写,传递出一种对正直官员、清明政治的向往。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即使有范仲淹这样有着强烈民本思想的贤臣,北宋的官场和社会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底层百姓依旧生活艰难,这种对比更加强化了作品对黑暗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正义、反抗精神的歌颂。它让读者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审视北宋社会的角度,去体会那些梁山好汉们最终走上反抗之路的无奈与必然。
二、对作品架构的影响
(一)故事线索的开启
《水浒传》的故事架构庞大且复杂,开篇范仲淹奏请之事,引出洪太尉龙虎山之行,进而误走妖魔,这一情节犹如一条引线,串联起了后续众多人物和故事线索。梁山一百零八将的陆续登场、各自的身世经历以及他们如何一步步汇聚梁山等情节,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最初的开端。可以说,范仲淹的出现为整个故事搭建起了一个叙事框架,让后续情节的展开有了合理的逻辑起点,使得整部作品虽然人物众多、情节繁杂,但却条理清晰,有着内在的连贯性,读者能够顺着这条线索去追踪每个好汉的故事,去了解梁山聚义的来龙去脉,了解一些普通人物的命运。
(二)情节发展的节奏把控
从架构角度而言,开篇写范仲淹这一情节设定,很好地把控了故事发展的节奏。先是以相对平缓的节奏介绍范仲淹奏请这样的朝堂之事,让读者对北宋的政治运作有初步认识,随后随着洪太尉进入龙虎山,气氛逐渐变得神秘起来,误走妖魔那一段更是充满了奇幻色彩,一下子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引发了读者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知道这些被放出来的“魔星”将会带来怎样的故事。这种节奏上由缓到急、由现实到奇幻的转换,为后面情节的跌宕起伏奠定了基础,使得整个作品在架构上呈现出一种张弛有度的状态,避免了情节平铺直叙的枯燥感,不断吸引读者深入阅读下去。
三、对作品风格的影响
(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风格奠基
《水浒传》整体呈现出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独特风格。开篇范仲淹所处的朝堂场景,是对北宋真实官场情况的一种写照,像朝廷面对瘟疫的应对举措等,都有着现实主义的影子,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真实的社会矛盾和政治生态。而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带有奇幻色彩的情节,又开启了作品浪漫主义的一面,那些被封印的“魔星”转世为梁山好汉,赋予了故事一种神秘且浪漫的气质。开篇范仲淹相关情节的设置,将这种现实与浪漫巧妙融合在一起,为整部作品定下了这样的风格基调,后续无论是描写梁山好汉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压迫,还是他们展现出的那些超乎常人的本领和传奇经历,都在这一风格框架内展开,使得作品既有对现实深刻的洞察,又充满了浪漫的想象与传奇色彩。
(二)严肃与诙谐并存的风格调和
在描述范仲淹等朝堂之事时,语言风格相对严肃正式,毕竟涉及到国家大事、官员奏请等内容。但随着故事推进,尤其是进入到梁山好汉们的世界后,作品中又不乏诙谐幽默之处,比如对一些好汉的绰号、他们之间的打趣调侃等描写。开篇的范仲淹情节就像是一个桥梁,从严肃的朝堂叙事过渡到后面更加多元、生动的江湖叙事风格,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自然地适应这种风格的转变,不会觉得突兀,使整部作品严肃与诙谐相互交织,丰富了作品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四、对作品美学观的影响
(一)悲剧与英雄主义的美学交织
《水浒传》蕴含着深刻的悲剧美学和英雄主义美学观念。开篇范仲淹试图通过正当途径解决百姓面临的瘟疫问题,却引发了后续不可控的局面,这其实就暗示了一种个体在庞大的命运和社会现实面前的无力感,梁山好汉们本是被“妖魔化”的存在,可他们身上又有着诸多值得敬佩的英雄品质,他们反抗朝廷的压迫,想要替天行道,然而最终的结局却是悲剧性的。这种悲剧与英雄主义的交织之美,从开篇范仲淹的情节中就已埋下种子,随着故事的发展,读者越发能感受到好汉们抗争的壮烈以及结局的无奈,体会到这种独特的美学韵味,仿佛看到了一群英雄在命运的漩涡中挣扎却又不屈的壮丽画卷。
(二)宏大叙事与细节刻画的美学平衡
作品有着宏大的叙事架构,开篇从范仲淹所代表的朝堂视角展开,展现出北宋天下的大背景,可同时,在后续的故事中又对梁山好汉们每个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范仲淹相关情节让读者先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去俯瞰整个时代,而后随着故事推进,又能深入到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中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种宏大叙事与细节刻画的完美结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学平衡,使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人物的鲜活感,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地领略《水浒传》所构建的那个独特的文学世界的美。
总之,《水浒传》开篇对范仲淹的书写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它贯穿于作品的主题表达、架构搭建、风格形成以及美学观念营造等各个层面,成为这部文学巨著不可或缺的精彩开篇,也使得作品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为后世读者所喜爱和反复品读。
(作者:陈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