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开州《盛山十二诗》的诗意人生(9)

周生南山 2024-03-26 18:27:10

韦处厚的《盛山十二诗》,是我们迄今为止见到的开州文学(诗歌)创作有文字记载的源头,它历经1200年洗礼,仍为文学爱好者喜爱。不自禁走进历史的深处,吟诵盛山十二诗。领悟盛山上千年人文的充沛与明朗。

盛山既是地理位置,也是一个文化符号。历史上隋代的盛山县就是今天的开州区;建国后至1992年撤区并乡之间这个时间段还有一个盛山区,它是县与乡镇之间的一个行政建置层级,当时全县下设14个区镇,,管辖全县102个乡镇,其中盛山区管辖当时的镇东、驷马和大慈等8个乡镇;现在所指的盛山,是一座山的名称,今人称凤凰山,它位于长江北岸的汉丰湖北面一侧,在重庆开州(原四川开县)城区以北3公里处。盛山山水交融、形胜而浩荡起伏,一岭一溪、一年四季皆有景。山中有梅溪、桃坞、茶岭和宿云亭等十二景观,是重庆开州区的文化名山。

盛山十二景诗背景的唐代,行政区划为道、州、县三级,开州为地方二级政府治所在地。

开州区历史沿革是这样的:开州古属于梁州之域;秦汉属于巴蜀朐忍县地;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划朐忍西部为汉丰县;隋(公元599年)改为盛山县,为巴东郡(奉节)管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为开州(辖永宁、万世、新浦、西流四县);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降州为县;2016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县升县为区,复开州之名。

《盛山十二诗》是诗人韦处厚 任开州刺史(州最高行政官员)之作。韦处厚(公元773——828)长安县(今陕西西安市)人,字德载,原名韦淳,为避免宪宗李纯名字的谐音,改为处厚。他是中唐时代政治家、诗人,自幼酷爱读书,博涉经史,著述颇丰;为人忠厚宽和,耿直无私,受朝野爱重。

彼时,他从开州返长安后,将盛山十二诗转交京中友人。韩愈称:“《盛山十二景诗》与其和者大行于时,联为大卷,家有之焉。慕而为者将日益多”,可见当时京城的人们十分爱慕韦处厚的诗,当然这种爱慕可能包含除人品、文采以外,也暗含了一些人对他尊贵显赫地位的趋附。

唱和《盛山十二景诗》的人中,以白居易、元稹、张籍等为代表,此三人为当时文坛巨匠。白居易、元稹和韦处厚三人都曾经同为地方官员,白居易任忠州(今忠县)刺史、元稹任达州(古称通州)司马(相当于州最高行政官员副职),达州、忠州与开州比邻。因此他二人也是深谙巴山蜀水人文地理,还笑称韦处厚为韦开州。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追忆爱情的瑰丽境界,人们耳熟能详。白居易的一首《寄题忠州小楼桃花》:“ 再游巫峡知何日,总是秦人说向谁。长忆小楼风月夜,红栏干上两三枝”,让人时常回忆起巴山蜀水的风情和物事。

《盛山十二诗》也为开州文学的传播开启了一个里程碑,在韦处厚的诗歌创作引领下,古老开州的文化和人文气息彰显。

《盛山十二诗》共十二篇,一宿云亭,二隐月岫,三茶岭,四梅溪,五流杯渠,六盘石磴,七桃坞,八竹岩,九琵琶台,十胡卢沼,十一绣衣石塌,十二上士瓶泉。盛山组诗不足三百字,以开州江河溪谷、峻岭巉岩、花木、云月、神鸟为意象而咏之,讴歌了开州神奇山水画卷。他文笔拙朴、洗练、状物和喻理既富有鲜明的形象美也有深刻哲理美。

后来,《盛山十二诗》录于《全唐诗》(卷479),《新唐书、艺文志》还著录有《盛山唱和诗》一卷。

(本文为原创,严禁抄袭。图片来自互联网。)

0 阅读:1

周生南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