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生死观

周生南山 2024-04-06 08:11:10

生死观是人类关心的永恒话题,是对生死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我们该如何面对生死。谈生死尽管是很多人回避的一个残酷话语,但人生不得不面对它。正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学探问。

远古时代,国人的生死观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古人有魂魄的观念,二者分别代表天地之气,魂主阳,魄主阴;魂与魄合则生,散则死,魂与魄分散以后一入天,一入地,这是一种二元认识观。

自佛教从汉及至魏晋南北朝以降,则有天堂与地狱的想象。“轮回”可以使人在死后重返人世,使人不再受生死的束缚。中国禅宗佛教是认同这一观点的,当然,对“开悟”者来说,世间的万物皆是本心所生的幻想,在尘世的民间也是接受这种信仰的。但在现代科学的冲击下,这种观点也就式微了。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庄子用气的聚散来讨论生死,他在《庄子、知北游》中说:”人的生死不过是气的一时的聚散,气的聚集便是生命,消散便是死亡。如果死生是相属的,我又有什么忧患呢?所以,万物都是由道化生而成的“。“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生死是自然规律,不可强求,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否则就违背了天道和自然本性。道家生死观和民间魂魄离合说法相接近。

儒教的生死观,则是可以从《论语.先进》中直接了解到。在子路与孔子的对话中,“子路问服事鬼神的方法。孔子道:活人还不能服事,怎么能去服事死人?子路又道:我大胆地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道:生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怎么能够懂得死?”孔子让人注重现世和当下,让人知道生存活着的意义和目的,消除人们对死亡的忧虑和恐惧。

基督宗教把此分成两重境界,即人间和天国之分。人的肉体是短暂的,而灵魂则永存;现实世界是有限的,而死后的天国世界是永存的。人死后的灵魂将根据其生前的表现来接受审判,善者上天堂,恶者下地狱。

中国思想家从不看重灵魂不朽的观念,反而是积极肯定现世。只有重视生,生才得以有意义。看透生死,接受人生短暂的现实,努力把握现在,找到和实现人生价值:“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立功、立德、立言”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三不朽信仰,即所谓“内圣外王”之道,构建了国人的心灵世界,也是国人“永生”的保障。儒家这样的理念蕴含了对死亡的内在超越,在我国古今可谓影响深远。

(本文参考《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图片来自互联网。严禁抄袭、洗水)

0 阅读:0

周生南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