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山山水交融、形胜浩荡起伏——《盛山十二诗·上士瓶泉》赏析

周生南山 2024-04-04 08:35:53

韦处厚的《盛山十二诗》为开州文学的传播开启了一个里程碑,在韦处厚的诗歌创作引领下,古老开州的文化和人文气息张显。后来,《盛山十二诗》录于《全唐诗》(卷479),《新唐书、艺文志》还著录有《盛山唱和诗》一卷。其中上士瓶泉是韦处厚写盛山景致的一篇。

(十二)第479卷018首〖盛山十二诗·上士瓶泉〗

书名:《全唐诗》 作者韦处厚

绠汲岂无井,颠崖贵非浚。

愿洒尘垢馀,一雨根茎润。

诗意:用井绳索从下往上打水难道没有井吗?山中高崖形态,使渠水从高向低自然流淌而不是靠疏浚而来。祈祷苍天行雨,清洗掉那些尘埃和泥垢后,还能拯救大地生灵。

诗人旅行途中,行到山崖中一渠水旁形似瓶泉之处。或许是旱灾严重之年,泉几至干涸见底。诗人可能想到了先秦“家无井而出绠汲”这个典故,又或是想起了《庄子至乐》“绠短者不可以汲深”的古语,引出“ 绠汲岂无井”一句作为这首诗的发端,既是写实询问,也是联想到自己仕途之旅坎坷的自问:难道自己真的是因为才疏学浅,不能胜任京城的职守,才被外放到僻壤开州来的吗?

韦处厚性格忠厚,待人诚实,受朝野敬重。 公元817年 。韦处厚因受宰相与宪宗之争的连累而被外放为开州地方官。从离开故土的繁华京城到僻壤开州,这是他仕途生涯里的一个心中隐痛。

抛开浮想,回到眼前的瓶泉景物上来,他赞叹瓶泉天然之态,自然之美,是一个天然的泉井。但由于盛夏干旱,久不下雨,泉井里的渠水也快干涸了 。

由于农耕社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业收成多是靠天吃饭,天干久不下雨,使农作物和其它草木遭受到干旱,影响到农事和农耕者生活。诗人对民众疾苦心怀忧虑和悲悯之心,心中祈愿:下雨可以去尘埃,更能够拯苍生。

诗的后两句“愿洒尘垢馀,一雨根茎润。”有普渡众生‘根除烦扰的佛教禅宗思想,契合了当时唐朝社会向佛的文化倾向。后来,张籍的和诗中也出现了护法僧。唐人张籍唱和盛山十二诗上士瓶泉:“阶上一眼泉,四边青石甃。唯有护净僧,添瓶将盥漱。”宋人韦骧也作诗唱和:“上士体虚无,瓶泉与道俱。倘馀涓滴润,可救众焦枯。”

(本文为原创,严禁抄袭。图片来自互联网 )

0 阅读:0

周生南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