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一首追寻禅理路径的诗

周生南山 2024-03-29 15:40:33

白居易在少年时,诗才已经不同凡响。16岁那年他只身来到京城长安,经人推荐,前去拜访当时掌管编纂国史以及为朝廷起草文告诏令的顾况,以其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今纳入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深得顾况的大力赞许。

白居易与韦处厚同是中唐时期人,白居易比韦大一岁,两人都担任过翰林学士,系唐代有名的大儒。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白居易由江州刺史转任忠州刺史(刺史为州一级即今地市级最高行政长官)。 忠州与开州两地之间地理临近,大约相距一百余公里。

此时之前,韦处厚在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因受宰相韦贯之与宪宗之争,受连累由考功员外郎贬官开州刺史。白居易在诗中称在开州任刺史的韦处厚为韦开州。 李澧州是指李建,时任澧州(今湖南澧县)刺史。 当时白居易与韦处厚是否相遇不得而知 ,但数年后,二人同归长安,白居易又对韦开州的《盛山十二诗》给与了唱和。据此可以推知,白居易《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创作于这一时期。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白居易)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经。

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观指非知月,忘荃是得月。

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

诗的大意:求佛的人既然领悟了佛学的真谛,那么就大可把佛经推开在一边去了。其实获得觉悟并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遵循,佛经字面上也并不能完全表达出佛理。读佛经可以得佛理,但佛经并不就是佛理。以佛经同佛理,亦如求月而观指。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佛学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既然求佛悟禅而又已悟透禅理之所在,那么就要适时弃筏,踏上彼岸如何。

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向佛的信徒求佛悟道,追寻禅理路径的看法,显现了白公对佛学的深邃领悟。

(本文为原创,图片来自互联网)

0 阅读:0

周生南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