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生不得尿毒症的真相:守住这个‘生命值’,肌酐800也能逆转!

经络穴位理论敷熨 2025-03-29 11:08:57

为什么有人肌酐500不用透析,有人300却要终身洗肾?为何差距这么大,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了!

通常慢性肾病的发展是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积极的干预后,肾功能改善了,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了,这个是所有都希望看到的结果。第二种是维持的比较稳定,虽然肾损伤处于中期阶段,但也没有恶化,数十年稳定,结果也不是太差。第三种情况就是肾功能恶化没有有效控制,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离尿毒症越来越近,甚至几年内就到了尿毒症透析地步。

导致这三种不同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关键差异在于:剩余肾功能!

残余肾功能就像肾脏的‘生命值’,哪怕肌酐高,只要这个指标守得住,就能远离尿毒症。简单来说,谁能保护好你剩下的肾功能,让它承担起后续的排毒滤过的工作,身体排毒系统就不会罢工!那尿毒症自然也就不会来!

生死红线:残余肾功能决定你是否需要透析

先来了解下残余肾功能是什么?

它是肾脏受损后剩余的“工作能力”,能清除毒素、调节血压、维持钙磷平衡。当残余肾单位>5%,意味着可延缓透析5-10年。而一旦残余肾单位<5%,立即透析非常高,

临床数据表明肾病3期患者中,残余肾功能每年流失约在5%-10%,但科学干预可使流失速度降低50%以上!

所以大家要延缓尿毒症透析时,绝不能只盯着肌酐指标,肌酐高了只能达标体内毒素水平高了,不代表肾功能不能逆转改善。此外更不能放弃发展,认为“早晚要透析”而放任不管,只会加速残余肾功能崩溃!

守住你的“肾脏生命值”,保护好剩余肾脏价值,还需从6点入手:

1、治疗原发病——从源头止损

不论是原发性肾病还是继发性肾病,都存在基础病,原发性肾病往往需要关注病理结果,比如膜性肾病是1期还是3期,足细胞损伤程度不同,iga肾病系膜细胞损伤情况等等。

继发性肾病原发病更明确,比如糖尿病肾病需空调,糖化血糖蛋白低于7,联合降尿蛋白,达标后可延缓肾损10年以上;多囊肾通过中医药积极活血,抑制囊液生成、消除囊内液,缩小囊肿,减轻对肾小球管的压力,可保护肾功能,早期干预可推迟透析8-15年。

警示:放任原发病不治疗,残余肾功能3-5年内可能彻底丧失!

2、血压管理——给肾脏“松绑”

90%的肾病患者都存在血压异常的情况,避免伤肾注意:

目标值:尿蛋白患者≤130/80mmHg;普通患者≤140/90mmHg。

控压黄金组合:普利/沙坦类+利尿剂(如雷米普利+呋塞米)

稳压细节:配合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5g,降压药效果直接打5折!

研究证实:血压达标者,残余肾功能衰退速度减缓4-6年,这么简单的小事不能偷懒。

3、严防“隐形杀手”——肾毒性损伤

肾病发展过重最怕突然遭遇“刺客”,药物肾毒性导致的间质纤维化发展是常见的突发因素之一。

不少肾友吃的药很多,多达数十种,稍不注意可能就伤肾,比如非甾体抗炎药,也就是感冒还能有伤肾成分,吃的时候注意剂量就能避免,还有含马兜铃酸中药禁用关木通、广防己等;造影剂检查检查后24小时饮水2000ml,在复查。

4、预防感染——守护“免疫防线”

研究警示:一次严重感染可使残余肾功能永久性丧失30%!

高危人群: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者、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免疫力更差,需要注意这几点:必做清单:每年接种流感+肺炎疫苗;体温>38℃立即就医;避免生食海鲜、未灭菌奶制品。

5、科学利尿——拒绝“过度排水”

黄金标准:每日尿量1500-2000ml(低于1000ml需警惕)

用药原则:呋塞米≤40mg/天,螺内酯≤20mg/天

联合监测血钾、尿钠(血钾<5.0mmol/L)

6、控制并发症——切断“死亡链条”

研究表明肾病中后期积极控制住并发症,5年内尿毒症风险降低70%!防治高血钾症,血钾要维持在5.0mmol/L,积极进行聚磺苯乙烯钠干预,配合低钾饮食。

防治肾性贫血,血红蛋白维持不低于110g/L,促红素+铁剂静脉注射配合还有口服药。

纠正钙磷紊乱,血磷<1.45mmol/L,代表药碳酸镧,适当补钙和活性维生素d,配合低磷饮食。

自测表:看你的“肾脏生命值”还剩多少?

夜尿>2次/天晨起眼睑/脚踝浮肿血压持续>140/90mmHg血钾>5.0mmol/L血红蛋白<110g/L

这五项指征如果都代表了,说明剩余肾功能还不错,残余肾脏功能还能用很长时间,一定要好好保护。

1 阅读: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