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激情驱动人生,用理智指导行动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3-26 05:50:50

《用激情驱动人生,用理智指导行动》

蚕,是被自己吐的丝裹住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许多时候,内心最真实的呼声往往被所谓的“理智”湮没,日复一日,直到梦想被悔恨取代。

没有理智做指导,人的行动多半会失败,但是,如果心底没有一丝疯狂和冲动,那生活也就成了机械式的重复和延续。

用激情来驱动人生,用理智来指导行动,这才是生活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要小心呵护内心的激情和梦想,正是那一点点不足为外人所道的疯狂,让生命有了绚丽的色彩。

​一、承认自己的庸俗

我们最难的问题之一,就是弄清楚到底是什么东西使人庸俗。

你知道庸俗是什么意思吗?

庸俗的心就是受伤的心,不自由的心,陷于恐惧、困难当中的心,绕着自己的利益打转的心,为了急速解决问题绕着成败打转的心,绕着悲伤打转的心。

这样的心,到最后都会变成破碎的心。一颗庸俗的心要打破自己习惯、惯性、自由自在的生活、走动、行动,这是最难的一件事,不是吗?

大部分人的心都很渺小、卑贱。仔细看看自己的心,你会发现其中占满的都是一些小事情——考试及格、不及格、别人怎么想我们、害怕某一个人、怎样才会成功。你想找工作,有了工作,你又想更好的工作,就是这样。

你搜寻自己的心,就会发现里面都是这种渺小的、琐碎的、事关切身利益的事情。因为占满了这种事情,所以就制造出很多问题,不是吗?

我们的心想用卑贱解决问题,但是,因为解决不了,就更加卑贱。教育的作用就是打破这种思考习惯。

庸俗的心,它也许识字、也许考试都及格、也许社交生活很活跃,不过,还是活在画地自限的窄巷里。

我们每一个人,不分老少,都要看清楚一点,那就是,我们的心不论怎样挣扎,怎样用力,怀抱怎样的希望、恐惧、渴望,永远都是渺小的、都是卑贱的。

那些所谓的上师、师父,还有卑贱的心建立的社团、宗教,一样卑贱,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明白,要打破这种思考的惯性很难。

我们年轻时有一些不庸俗的老师不是很重要吗?

如果老师自己就很愚昧、疲惫,脑子里想的都是琐碎的事情,深陷在自己的卑贱里面,那么,他就没有办法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自由自在,让学生打破社会强加在人身上的惯性。

要有了解人是否庸俗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大部分人都不承认自己庸俗,我们都觉得自己有一些优秀的东西深藏不露。然而,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其实都很庸俗。

我们必须明白,我们的庸俗造成了我们的卑贱、琐碎。

你们了解这一切吗?

渺小的心没有能力爱人,没有能力雍容大度,只会吵一些小事情。这个世界最需要的不是聪明人,不是有地位、有学位的人,而是已经打破琐碎心的人。

琐碎根本就是一种“我”的意念。“我”使心卑贱,永远想着自己的成功、理想、想要完美的欲望。这一切使心卑贱,因为,“我”不论如何扩展,一样渺小。所以,盘踞着小事的心是卑贱的心。

一直想着事情,担心考试,担心工作,担心父母、老师、邻居、社会怎么想我们的心,是卑贱的心。这一切念头都是想赢取他人的尊敬。然而,受人尊敬的心、庸俗的心,并不快乐。

大家都希望别人尊敬自己,希望别人——父母、邻居、社会,重视自己,希望自己行为正当,于是这一切造成了恐惧。这样的心绝不可能创新。

然而,这一个败坏的世界需要的却是创造的心,不是发明的心,不是徒有能力的心。但是,这种创造却只有在没有恐惧时才会有,只有在心没有受到问题盘踞时才会有。

这一切需要一种让学生真正自由的气氛,这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自由发问、追究、寻找、解说,然后又超越解说的自由。学生需要一种自由,去发现自己一生真正喜爱的事物,以免被迫从事自己厌恶的事情、不喜欢的事情。

庸俗的心永远不会叛变。庸俗的心顺从社会,顺从父母,什么事都容忍。

二、发现自我,成为自我

速度是出神的形式,这是技术革命送给人的礼物。

跑步的人跟摩托车手相反,身上总有自己存在,总是不得不想到脚上水泡和喘气:当他跑步时,他感到自己的体重、年纪,就比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身与岁月。

当人把速度性能托付给一台机器时,一切都变了:

从这时候起,身体已置之度外,交给了一种无形的、非物质化的速度,纯粹的速度,实实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

慢的乐趣怎么失传了呢?

啊,古时候闲荡的人到哪儿去啦?

民歌小调中的游手好闲的英雄,这些漫游各地磨坊、在露天过夜的流浪汉,都到哪儿去啦?

他们随着乡间小道、草原、林间空地和大自然一起消失了吗?

捷克有一句谚语用来比喻他们甜蜜的悠闲生活:

他们凝望仁慈上帝的窗户。

凝望仁慈上帝窗户的人是不会厌倦的;

他幸福。

在我们的世界里,悠闲蜕化成无所事事,这则是另一码事了,无所事事的人是失落的人,他厌倦,永远在寻找他所缺少的行动。

遇见是两个人的事,离开却是一个人的决定,遇见是一个开始,离开却是为了遇见下一个离开。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另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而爱意味着对强力的解除,它的范围比爱情更宽更广。

爱情一旦公之于众会变得沉重,成为负担。

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最糟糕的不在于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于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人类一思索,上帝就发笑。因为人们愈思索,真理离他越远。因为人们从来就跟他想像中的自己不一样。思考从来就不是阻碍自己进步的原因。思考的目的在于找出自身的弱点并在实践中改正。想太多而不做,或是不想而假装接受,这才是上帝发笑的原因,因为这种思考,叫做自己骗自己。

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发现自我,并成为自我。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

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甚至欲念全无四大皆空,其实这是另一种对生命的活力与精神的消耗。

羞耻的本质并不是我们个人的错误,而是被他人看见的耻辱。

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

文字是慢的历史,真正的文学不是为了使我们生活的更快,而是为了使生活中的慢不致失传。

只有当一个人上了年纪,他才可能对身边的人,对公众,对未来无所顾忌。

两个人彼此靠近总需要超越某种相异性,而拥抱的一瞬之所以醉人就因为它只能是一瞬的时间。

背叛,就是脱离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味,投向未知。

媚俗是存在与遗忘之间的中转站。

一个女人无法敬重一个爱撒谎的男人。

不可能像重读一本书或重看一部电影一样去重温爱情。

爱情意味着要么得到一切,要么全无。爱情是完整的,否则它就不存在。我在这里,他在另一边。你必须站在我这边,而不是站在中间。

每一个人都遗憾他不能过其他的生活。你也会想过一过你所有未实现的可能性,你所有可能的生活。

人不断老去,生命的终局迫近,每一瞬间都变成愈来愈珍贵,根本没有时间可以拿来浪费在往事上头。

青年时代是可怕的:它是一个舞台;一些小孩子,足蹬厚底靴、身穿各式各样的服装跑来跑去,照搬着许多他们似懂非懂,也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套路,但他们对这些十分热衷。

没有人愿意在任何地方久留,人们一旦待在一个地方,就打算马上离开,这给了我们的生活一种理想的节奏。

人类之时间并不是循环转动的,而是直线前行。这就是为什么人类不可能幸福的缘故,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

偶然性往往具有这般魔力,而必然性则不然。为了一份难以忘怀的爱情,偶然的巧合必须在最初的那一刻便一起降临,如同小鸟儿一齐飞落在阿西西的圣方济各的肩头。

人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犹如作曲家谱写奏鸣曲的主旋律,人生的主题也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延展。

三、学会思考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我们和其他物种不同?

许多人会说是我们的思考能力:鸟儿飞,鱼儿游,人思考(这里的思考指的是解决问题、 推理、进行复杂的阅读或是任何需要付出努力的脑力劳动)。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赞美我们的认知能力:“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他的理性是多么高尚!”不过,过了三百多年,亨利·福特却挖苦道:“思考是世上最难的事情,这也许是只有少数人能够从事思考的原因。”

他们说得都对。人类的确擅长某些类型的思考,尤其是和其他动物相比,但我们很少用到它们。

认知学家还会添上:人类不常思考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是用来思考,而是用来避免思考的。

不仅如福特所说的思考很费力,而且它还是缓慢的、靠不住的。

大脑能做很多事情,思考并不是它最拿手的。比如说,大脑还使你能看、能动,这些功能比思考来得有效得多、可靠得多。

当你走进朋友的后院时,你不会这样对自己说:“啊,这里有些绿色的东西。可能是草,不过也可能是其他什么铺在地上的东西。那个粗糙的立着的棕色玩意儿又是什么?也许是篱笆? ”

你在一瞬间捕捉了整个画面:草地、篱笆、花床、凉亭。你的思考系统不能像视觉系统瞬间捕捉整个画面那样立刻计算出问题的答案。

其次,思考是费力的。你不需要费力气去看,但思考需要集中精神。你可以在看的同时做其他事,但你不能在解题时思考其他的事情。

最后,思考是不可靠的。你的视觉系统很少出错,而且它犯错时你也会认为你看到了与之相类似的东西,即使不是完全正确也很接近了。你的思考系统甚至无法得出一个接近正解的答案:你的答案可能完全是个错误。

如果我们都这么不擅长思考,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呢?我们如何找到去上班的路线,又如何在超市淘到便宜货?教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出决定?

答案是:当我们能侥幸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就不去思考,反而依赖记忆。

开车回家时在哪里转弯?如何在休会期间调解纠纷?锅里烧的水溢出来了该怎么办?在做大部分决定时,我们不会停下来考虑可能的解决方法,推论并预测各种可能的后果等。

正如有的心理学家所说的:“我们大多数时候做的事情正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情。”

尽管所做的事情可能相对复杂,比如从学校开车回家,你会觉得自己好像是在“自动驾驶”模式,其实这时你正在用记忆指挥你的行动。运用记忆不需要太多注意力,所以你完全可以做做白日梦,即便你是在红灯前刹车、超车、留意行人等。

你可能在旅行时已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尤其是在语言不通的国家,一切都是陌生的,哪怕是一个小动作都需要经过大量的思考,比如说从小贩那里买一罐汽水,你需要从外文的包装上辨别出口味,和小贩进行沟通,翻找所需的硬币或纸币等。这正是旅行如此累人的原因之一:所有在家“自动驾驶”就足够的小动作都需要动用你的全部注意力。

这对教育学的暗示听上去可能有些残酷。如果人们都不擅长思考,甚至还努力避开它,学生对上学的态度又能好到哪儿去呢?

幸运的是,故事还没结束。尽管我们并不擅长思考,我们其实喜欢思考。我们生来就有好奇心,也寻找可以进行思考的机会。但是因为思考很难,需要条件合适,这份好奇心才能存活,否则我们很快就会放弃思考这个念头。

四、学会安抚自己

安抚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承认我需要被爱。

无论你的理由多充分,你的外表多强大。当你委屈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失望的时候,那个时刻真实的你就是:

我好需要被爱。

当一个人承认他内心的需要的时候,他就跟自己有了一些链接。

第二步,就是丧失,与得不到和解。

接纳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是的,你很想要。

你有一万个合理又合法的理由,他也的确应该给。

可是他就是给不了,你怎么办呢?

他不是不爱你,他只是没那么爱你。他不是不爱家,他只是没那么爱。比起你和家,他更爱他自己。

在他的世界里,那一刻,你不是第一,甚至都不是第二。

虽然你很在意这个家,可他就是没你那么在意。你那一刻围着这个家转了,你经常围着他转了,可是他不是。

你觉得他坏,他不负责任,他没良心,你很委屈,可是能怎么办呢?

此刻,他是个独立的人,有自由意志的人,他拒绝跟你产生连接,不受你的控制,你能怎么办呢?

你除了接受,别无他法。

这也是我们一生都需要不断接受的事实:

我们不是世界的中心,我们能改变的很有限。无论是改变世界,还是改变他人,都很有限。

因此,你需要与得不到和解。承认自己,就是得不到。

这是一个巨大的孤独的过程。这个过程里,你会体验到自己的无助、平凡、渺小。这也是个我们从神的位置上退下来的过程。

当自己尽力去真诚沟通和表达了,尽力去争取了,还是得不到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学会接纳这个事实。

我想要的,暂时没有。

这时候,不去抱怨别人为什么不爱我,安静跟自己待着,就是对自己最大的爱。

因为每一次抱怨,都是在增加对自己的消耗。

第三步,为自己做。

我选择重视我自己,我不想做的事,就不去做了。任性,是我对自己最大的嘉奖。

家里干净固然好,可今天我也不想干净了。你不干,我也不干了。我不干不是因为我想跟你赌气,而是我想向你学习,我的休息,比干净更重要。

孩子需要陪,我选择不陪了,让他自己玩。虽然我“应该”陪他,但我选择拒绝。因为我的感受,比孩子有人陪更重要。

人生之路,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别人做什么,想什么,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管好自己,脚踏实地的做事。

诚实,豁达,学会用宽容的心和善良的言行去对待身边所有的人。

丁俊贵

2024年3月25日

1 阅读:19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