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面对 1 岁左右脾气大、不满足就大哭的宝宝,常常用一些网传方法应对,像简单词重复法、嘴替法、统一战线法等,但这些方法真不一定好用。
简单词重复法,说是适合一岁左右宝宝。吃饭的时候,宝宝不愿大人拿走勺子,家长就反复说“借一下,马上还”。可一岁的宝宝哪能那么快理解“借”这个概念呀?在他们小小的脑袋里,自己手里的东西被拿走,那就是没了。这就好比你心爱的宝贝突然被别人拿走,还说啥一会儿还你,你心里能踏实吗?宝宝也是一样的感受,长期这样,宝宝可能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的东西随时会被抢走,以后说不定对什么都抓得紧紧的,更难沟通了。
嘴替法针对 1.5 岁以上宝宝。宝宝想吃水果被拒后大哭,家长又是理解需求,又是表达情绪,还给出解决方案。但宝宝正在气头上呢,哪听得进去这些长篇大论。宝宝心里想的可能就是“我现在就要吃水果,别的我不管”。家长这样做,反而像是在鼓励宝宝用哭闹来吸引注意,以后一不如意就哭,反正能换来爸爸妈妈这么多回应。
统一战线法,和家人约定原则问题不妥协。想法挺好,可实际操作起来太难了。宝宝多机灵呀,就算全家一开始态度坚决,可宝宝一哭起来没完没了,谁能保证一直不心软?而且宝宝一直哭闹却没人妥协,他会感觉自己被所有人孤立了,心里得多委屈呀。时间长了,亲子关系也会受到影响,宝宝可能会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
还有那些小技巧,“看你表演”,宝宝哭闹的时候,家长在旁边看着觉得好笑,可宝宝是真的难受、着急呀。他本来是想通过哭闹让爸爸妈妈关注自己、帮帮自己,结果却换来冷漠对待,这得多伤宝宝的心。
“陪你表演”虽然能让宝宝暂时停下哭闹,可这只是一时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等宝宝回过神来,可能又会接着哭,因为根本矛盾还在那儿呢。
“谢绝围观”把宝宝单独抱到房间,宝宝会觉得特别无助,本来就难过,这下连可以求助的人都没有了,这对宝宝来说太残忍了。
宝宝发脾气哭闹,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困了、饿了,身体不舒服,也可能是想要探索世界却被阻止了。家长们别光想着用这些方法去应付,还是要多花时间去了解宝宝,看看他们到底怎么了。多陪陪宝宝,让宝宝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宝宝发脾气的情况,让宝宝健康快乐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