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实际上啊,这都是宝宝成长必经的阶段。宝宝1岁左右,正是对世界充满好奇,自我意识开始冒头的时候。但他们嘴巴还不太会说话,心里有想法、有需求,却没办法清楚地讲出来,只能靠发脾气来引起咱们大人的注意啦。像抢别人玩具、咬人、摔东西这些行为,并不是宝宝故意要气咱们,这都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
好多家长一看到宝宝发脾气,就着急上火,直接大声喊 “别哭了”“别闹啦”。这么做虽然能让宝宝暂时安静下来,可根本没管宝宝心里到底咋想的。时间长了,宝宝的情绪一直憋在心里,对他们的心理成长可不好。
那到底该咋引导宝宝,让他们能好好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呢?先得帮宝宝认识各种情绪。平常生活里,咱们可以用特别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让宝宝知道高兴、难过、生气都是啥样。比如说,咱们高兴的时候就咧开嘴大笑,假装伤心的时候就皱着眉头假哭,让宝宝有个直观的感受。还可以找些图画多、字少的情绪绘本,跟宝宝一起看。指着书上的画跟宝宝说:“宝宝看,这个小朋友心爱的气球飞走了,他撇嘴哭了,这就是难过哟。”多这么教教,宝宝慢慢就能知道不同的情绪是啥感觉啦。
宝宝发脾气的时候,咱们得先认同他们的情绪。要是宝宝因为搭好的积木倒了发脾气,咱们别马上说 “这有啥好哭的”,而是蹲下来抱抱宝宝,跟他说:“妈妈知道你可生气啦,好不容易搭好的积木倒了,心里肯定特委屈。”让宝宝觉得咱们懂他,这样他才愿意听咱们后面说的话。
宝宝闹情绪的时候,转移注意力也是个好招。要是宝宝因为不想睡觉哭闹,咱们就赶紧拿出他喜欢的毛绒玩具,说:“宝宝快看,小熊来找你玩啦,咱们一起和小熊做游戏好不好?”一般这时候,宝宝就会被新东西吸引,忘了刚才为啥不高兴。
还有一点特别重要,得让宝宝知道用啥样的方式表达情绪才对。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可表达的方法有对错。咱们家长自己平时就得做好榜样,遇到事儿别大喊大叫,要心平气和地处理。慢慢地,宝宝就知道不能随便伤害自己、伤害别人,也不能乱摔东西啦。
宝宝成长的路上,会经历好多这样的情绪起伏。咱们家长多点耐心,好好引导,宝宝慢慢就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健康快乐地长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