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信!满足孩子的“想要”竟可能养出“熊孩子”。很多人觉得孩子羡慕别人东西时,家长顺着孩子、满足需求就是爱孩子,可这往往藏着大问题!
之前在商场,有个小女孩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新款玩偶,吵着让妈妈买。妈妈马上就买了。结果没走几步,小女孩又看上别人的玩具车,妈妈还是直接买。一路下来,妈妈拿了好多东西,小女孩却还是不满足,见新的就要。
大家可以仔细想想,每次都立刻满足孩子的“我也想要”,其实是在告诉孩子:只要开口,就能如愿。时间长了,孩子根本学不会珍惜,也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他们会越来越贪心,总想着下一个想要的东西,内心的不满足感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更强烈。
有些家长用“咱家的更好”应付孩子,表面上好像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实际上却不让孩子说出真实感受。孩子心里明白不一样,这种应付没办法让孩子真正放下,还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慢慢地,亲子之间的信任也就没了。
还有些家长直接骂孩子“不懂事”,这对孩子伤害很大。羡慕是正常的情绪,孩子只是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就被这样批评,会开始怀疑自己,变得胆小自卑,以后都不敢随便说出心里的想法了。
正确的做法,就像前面讲的,要让孩子把羡慕说出来,给他们时间去想想是“需要”还是“想要”,还要教他们怎么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但这可不是没有原则地顺着孩子。要是孩子想要一个特别贵的限量版玩具,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聊聊,这个玩具哪里吸引他,家里现有的玩具有没有类似的功能,引导孩子理智看待。要是孩子想清楚了还是想要,家长可以提些条件,像帮忙做家务或者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才能买,让孩子知道得到东西得付出努力才行。
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羡慕这种情绪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孩子的每一种情绪都像是一扇通往他们内心世界的窗户,我们不能把这些窗户关上,而是要轻轻打开,走进他们心里,用智慧和爱给他们指方向。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健康的情感环境里长大,成为懂得感恩、能管理好自己情绪、内心坚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