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听说父亲要被枪毙,唐棣华含泪苦求黄克诚:我只有一个要求

梦桃说过去 2025-02-10 13:31:14

黄克诚是我国的开国大将,他戎马一生,经历了战火的考验。他克勤克俭、甘守清贫,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固守军人的职业操守。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黄克诚大将都留下了不朽的传奇。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苏北盐城举行了重建军部大会,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担任3师师长兼政委。

那时,苏北地区遭受了日军残酷的“扫荡”,经济和生产力都严重下滑,抗日军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种情况下,黄克诚带领官兵开展生产运动,自给自足,减轻人民负担。

3师师部开垦了一片荒田,闲暇之余,黄克诚就与官兵们一起打赤脚下地劳动。有时,战士们还会看到他们敬爱的老师长背着粪筐拾粪的情景。

正是由于黄克诚这种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让全师上下对其充满了敬意。

1949年湖南解放,黄克诚奉毛主席之命赴任湖南省委书记,跟着他一起赴任的还有妻子唐棣华和三个儿女。

多年以来,黄克诚一直以打仗为主,没有时间顾及自己的小家,多亏妻子在后方协助。如今湖南解放了,他们一家终于可以团聚,尤其是与大女儿黄楠和大儿子黄熙,因为他们刚出生没多久就被他送去了乡下岳母家。

然而,即便对家人有亏欠,黄克诚依然不忘告诫家人。一见面,他就向妻子和孩子们立下了家规,他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比过去好了,但一定要记住,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办私事,不准向公家伸手要帮助。”

黄克诚对家规严格执行,不允许有丝毫例外。

有一次,黄克诚老家的侄子、侄女到北京看望他,受到了热情招待,并乘坐班车游览了北京很多名胜古迹。到最后几天,侄子侄女们提出要到八达岭爬长城,可到八达岭很远,没有直达班车。

正当为难之际,黄克诚身边工作人员申请借用小汽车,以满足首长亲戚的愿望。但黄克诚用不容商量地口吻坚决拒绝,说:“不行,想去就去坐火车,车费我出。”

就连自己的小儿子结婚时,黄克诚也不允许用车。当时,有工作人员解释说现在社会上盛行婚嫁讲排场、摆阔气,想要借用小汽车接新娘,却再次遭到了黄克诚拒绝,他坚决不允许自己儿子开这个头,还说接新娘未必就得用小汽车,自行车也行。

最后,小儿子真的只用一辆自行车就接回了新娘,两人的婚礼也办的极其简单,只是全家人一起吃了一顿饭就算完成。

黄克诚的家风严苛得几乎“不近人情”,就连他的岳父犯错,也绝不姑息。

黄克诚夫人唐棣华出生于武汉,祖上颇有权势,其父生活奢靡堕落,这让她从小就非常憎恶。再加上家中重男轻女气氛浓郁,养成了她倔强寡言的性格。

因在家庭中无法感受温暖,读书就成了唐棣华唯一的信念。1935年,在随父母搬迁到青岛后,唐棣华一举考上了山东大学,并在那里结识了进步学生吴倩,爱国之情也在这个时期爆发出来。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青年学生冲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最前面,延安也成为了他们最向往的地方。为了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唐棣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1939年辗转来到了苏北地区,认识了黄克诚。

虽然从小生活富裕,但唐棣华身上却没有一点娇贵之气。她吃得了苦、受得了罪,且精明能干,这使得黄克诚对她一见钟情。

1941年,黄克诚与唐棣华结婚了,他们没有举办任何仪式,没有正式介绍人,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只是把被子放在了一张床上便成为了夫妻。

婚后,他们仍然各忙各的工作,很少能在一起,但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两颗心始终在一起。

唐棣华对黄克诚的所有工作安排和决定都非常支持。解放后,黄克诚要立家规,她也是第一个表态支持,领导孩子们一起执行。

一天早晨,他们最喜爱的小孙子像往常一样要去学校,可外面下着大雨,院内外水流遍地,天空电闪雷鸣。给黄克诚开了十年车的司机看不下去,自作主张要开车送孩子上学,唐棣华却一把拦下,说:“谁也不能破了家规。”说着就撑着伞把孙子送到了公共汽车站。

1952年,唐棣华随黄克诚调到了北京,出任化学工业设计院院长,但她的父亲却在此时出了事。

原来,唐棣华的父亲为了赚钱竟然倒卖鸦片,有关部门就对他进行饿了逮捕、关押,经过审判,中南局最终决定对其实行枪决。

负责此案的人员叫高文华,同黄克诚是老乡,有人悄悄告诉他叛卖鸦片的人是黄克诚的岳父,问他是否还要枪毙。高文华说:“共产党人历来大义灭亲,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服从组织决定,黄老更是如此。”

高文华说的没错,黄克诚对此事的态度非常严肃,从始至终,他没有为岳父求过一句情。

然而,被枪决者毕竟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唐棣华还是不能漠不关心,她含泪苦求黄克诚:“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让我再见父亲一面。”

看着妻子痛苦的样子,黄克诚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他亲自来到高文华家,只说了两句话:“中南局的决定我不会反对,但我准备叫唐棣华同志去汉口见其父亲最后一面。不管怎样,毕竟是亲生父亲。”

高文华十分理解,表示:“这也是人之常情。”

黄克诚和唐棣华夫唱妇随,他们携手度过了无数风雨。十年运动期间,他们受尽委屈,却始终充满信念。

1985年,黄克诚鉴于身体状况和唐棣华商量,准备向中央打报告申请辞职,唐棣华完全赞成。当谈到平反问题时,组织上问她有什么要求,她却只说了两个字:“没有。”

当时,黄克诚的病情已十分严重,他完全可以要求更好的医疗条件,但他没有提,唐棣华也没有提。到后期,黄克诚就开始拒绝治疗和用药,他说自己已经不能为党工作了,所以不必浪费国家的钱财。

1986年,黄克诚永远停止了呼吸,唐棣华也因病住进了医院。人们担心唐棣华受不住痛失爱侣的打击纷纷前来劝慰,但她却非常平静,因为她认为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归宿,没有必要折磨自己。

工作人员流着泪对唐棣华说:“黄老一生都没有给自己提过什么要求,如今他去了,您应该为他做些什么。”经过深思熟虑,唐棣华最终拿起了悼词草稿,把里面的“突出贡献”删减了“突出”二字,然后坦诚地说:“我们还是尊重逝者意愿吧!”

1 阅读:60
评论列表
  • 2025-02-10 19:12

    放屁,唐对黄没有感情,怪不得唐棣华要和黄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