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陈伯达保外就医却无处可去,三儿一女唯有次子赡养其晚年

梦桃说过去 2025-02-06 13:26:46

1970年,陈伯达一夜之间家庭破裂、妻离子散,而他自己也失去了行动自由,没落在政治舞台上。

1981年,陈伯达的判决书终于下达,最高人民法院判处他有期徒刑十八年,但考虑到他人老体衰,组织上决定让其保外就医。然而组织很快发现,陈伯达虽结婚三次,生育三儿一女,但此时能够赡养他晚年的也只有次子陈晓农了。

陈伯达长子名叫陈晓达,是他与第一位夫人诸有仁爱情的结晶。

1927年,23岁的陈伯达被组织派往莫斯科学习,四川姑娘诸有仁引起了他的特别注意。诸有仁是罗亦农的妻妹,受姐夫地影响到苏联学习,半路与陈伯达结缘,并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恋爱。

虽然是一见钟情、自由恋爱,但这段感情从一开始就不顺利。

1930年,陈伯达与诸有仁回国,三年恋爱的长跑让他们极度渴望婚姻。可就在他们准备结婚时,陈伯达却在天津被敌人逮捕,一年后才得以出狱,送到北平西山休养。

休息下来的陈伯达终于有机会与诸有仁结婚,他们的儿子陈晓达也在夫妻感情最浓烈之时出生。然而,孩子的到来却并没有为这段感情增添黏合剂,随着陈伯达政治地位的提升,他们夫妻的关系也越来越冷漠。

1937年,陈伯达夫妇辗转来到延安。不久,陈伯达成为了毛主席的秘书,政治生涯也随之扶摇直上,然而夫妻俩的争吵却越来越多,无奈下两人选择离婚。

当时,陈晓达只有5岁,为了让儿子不受父母感情破裂之苦,陈伯达托付周恩来将陈晓达送去了苏联。

此后,陈伯达进入了第二段婚姻,而诸有仁一直独身,好在陈晓达在回国后时常看望母亲。

孝顺的儿子给了褚有仁很大的安慰,但苦难总是不请自来,陈晓达在青春正好的年纪突然自杀了,这让诸有仁犹如五雷轰顶。

据传,陈晓达回国后中文基础太差,陈伯达便把他送到了北京大学旁听汉语课,由此结识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姑娘。然而,就在陈晓达下定决心娶姑娘为妻时,姑娘却突然提出了分手。

不知情由的陈晓达失魂落魄,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而那几天,刚好有一项由他主持的重要实验,在精神恍惚中,他的实验出现了大事故,上级领导对他做出了处分。

双重打击让陈晓达一蹶不振,他苦闷至极,想不开走上了绝路。

次子陈晓农是陈伯达与第二位夫人余文菲爱情的结晶。

余文菲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高桥区,在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她投身抗日洪流,并通过老乡董必武的指引来到了延安。

当时,陈伯达刚刚离婚,他以“天才理论家”的美称来到了这个刚刚进入革命大家庭的女青年身边。余文菲被陈伯达“博古通今”的学识所倾倒,心中顿生爱慕之情,渐渐地两人走到了一起。

1944年,由董必武亲自做月老,成全了这桩婚姻。两年后,余文菲生下了儿子陈晓农。

然而,就在余文菲沉浸在一往情深、夫唱妇随的夫妻生活中时,一场风波向她扑了过来,让她猝不及防。

不久,延安搞起了一场“抢救失足者”运动,余文菲被莫名其妙扣上了“特务嫌疑”的帽子,这对事业处在上升期的陈伯达不是一件好事。

在那段时期,余文菲得不到丈夫的安慰,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离婚。

陈晓农是四个兄弟姐妹中最幸运的一个,虽然父母感情破裂,但他成长在父亲事业的高峰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长大后,陈晓农被分配到石家庄市制药厂当了一名工人,娶妻生子,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三子陈晓云和女儿陈岭梅是陈伯达与第三任妻子刘淑宴爱情的结晶。

1950年,46岁的陈伯达迎来了自己第三次婚姻,新娘是比他小18岁的刘淑宴。

刘淑宴于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做工作,与陈伯达结婚前曾与南方局青委书记刘光有段婚姻,育有一女。

可惜在1943年,刘光在重庆不幸病故,刘淑宴孤身带着孩子来到延安。1947年,中央转战陕北时,刘淑宴进入马列学院学习,受到了陈伯达的关心和照顾。一来二去,两人产生了感情。

婚后刘淑宴生下了一女一子,但此时,陈伯达的政治生涯也开始走向了下坡路。那段时期,陈伯达的事业不顺,回家后就与妻子发生争吵,夫妻感情日益冷漠。直到后来,陈伯达利用手中权力逼迫刘淑宴离开北京,这最后一段婚姻也走到了尽头。

1970年,陈伯达被拘押,儿子陈晓云也被关了三年,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陈伯达唯一女儿陈岭梅,受父亲牵连转业到南京工作,从此父女天各一方。

1981年,中央委派两位工作人员到公安部管辖的复兴医院犯人病房探视了陈伯达,并向他传达了中央的精神。念在其过去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组织上觉得帮他找一个合适的地方进行保外就医,让其安详度过晚年。

此时,陈伯达的三位妻子诸有仁、余文菲和刘淑宴都健在,可她们分别居住在全国各地,都无法与他再一起生活。

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规定,可以安排陈伯达的一个子女照料他的晚年生活。于是,工作人员找到了条件尚可,并与之关系较为融洽的陈晓农。

陈晓农收到信后从石家庄连夜赶到北京接父亲出院,后来经过中央安排,陈伯达与儿子、儿媳、孙子一起住进了一桩六层楼的居民房里。

之后的许多年里,陈晓农和妻子一直精心照料着陈伯达。考虑到父亲年迈,陈晓农妻子在马桶的座圈上套了一个用毛线编织成的套子,以免他受凉;陈伯达的枕头又大又软,显然是为了让他安枕无忧。

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陈伯达,在晚年终于获得了一丝平静,他天真活泼的小孙子给予了他无限的慰藉。

1988年,陈伯达服刑十八年期满的日子就要到了,可他却因前列腺肥大急性尿潴留住进了医院。最后,公安部决定在病房内举行简单的释放仪式。

然而,就在陈伯达刑满释放的第二年,85岁的他在吃饭时突然心肌梗塞死去,家人悄悄为他处理了后事。至此,陈伯达结束了他充满坎坷的一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