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秋牺牲后,夫人王韵雪携子改嫁老红军,告诫儿子:你依旧姓陈

梦桃说过去 2025-02-08 13:28:47

1942年,新疆局势日趋严峻。时值苏德战争,德军即将攻入莫斯科,蒋介石趁此机会再次在国内掀起反共高潮,并派代表到新疆活动。新疆军阀盛世才经受不住挑拨,改变以往伪善的面容,对中共革命志士露出了獠牙。

发觉盛世才的动作后,毛泽民、陈潭秋等领导人立即致电中央,请求撤出我党在新疆的全体同志。不久,中央回电,指出除留高登榜等4人外,其余136人包括陈潭秋均撤回延安。

然而,此时新疆的情况已不容乐观,回延安的计划已无法实施,因此陈潭秋当机立断,让所有人员分三批先撤到苏联。第一批为航空队飞行员;第二批为残疾人及家属和小孩;第三批才是驻新工作人员。

当时有人劝陈潭秋第一批离开,以保存革命力量,但陈潭秋坚决不同意,说:“不行,我先走就等于是战场上的逃兵!”有人问:“如果撤不出去怎么办?”他又说:“如果盛世才要抓人,我去!”

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陈潭秋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最让他放心不下的其实是他的妻子和孩子。

陈潭秋有三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林氏是父母包办,但结婚第二年林氏就病故了。第二任妻子是他革命时期的伴侣徐全直,婚后为他生下了一女二男,可惜徐全直于1934年在雨花台就义。

徐全直牺牲后,陈潭秋悲痛不已,他为妻子守节8年,才终于在1942年与第三任妻子王韵雪结婚。

王韵雪1917年出生于江苏金坛,家庭富裕,有200多亩良田,家中设有私塾。王韵雪兄妹三人,从小由父亲亲自教导,开蒙较早。

华罗庚是王韵雪的表哥,彼时在清华大学当职员。在他的动员下,王韵雪的大哥前往清华大学读书,还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兄长回乡后,又动员王韵雪和妹妹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兄妹三人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金坛,王韵雪和妹妹将抗日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却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满,下发通缉令要捉拿姐妹俩。

姐妹俩闻之急忙赶往南京哥哥的同学家暂避,后又通过进步人士曹孟君的介绍进入了宋美龄办的后方伤病医院,做义务工作。

在医院的那些日子,王韵雪姐妹俩的抗日热情越来越高涨。她们偶然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延安社会科学院”的招生广告,当即决定要奔赴延安参加革命斗争。

在曹孟君女士的第二次帮助下,姐妹俩几经周折,终于在1937年11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经过简单的政治考试,王韵雪顺利进入到陕北公学第六队学习,仅一个月,她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时,全国抗战已经开始,仅学习了3个月的知识理论,王韵雪就被分配到了新疆迪化学习俄文,准备做俄文翻译。一年后,陈潭秋从莫斯科回国,他被任命为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化名徐杰,留在了新疆。

缘分就是这样巧妙,这年秋天,陈潭秋组织新兵营野营训练,王韵雪与之在新兵营相识。后来,中央命令新兵营战士回延安奔赴抗日前线,只留一小部分人在新疆八路军办事处,王韵雪被留了下来,担任办事处的机要秘书和译电员。

因为工作关系,陈潭秋和王韵雪接触机会很多,渐渐地,两人越走越近。

1942年,经组织批准,陈潭秋和王韵雪结为了夫妻。可幸福的日子还没有过多久,盛世才就决定对中共革命志士下手了。

9月初,盛世才把我党在迪化的工作人员全部集中在八户梁,以“请客”为名将陈潭秋、毛泽民等软禁了起来。第二天,盛世才又用同样的借口把五人的家属和孩子也一块软禁。

此时王韵雪已怀有身孕,据她回忆,软禁期间时常有特务在他们房间窗下走动,偷听他们讲话。后来,形势越来越严重,陈潭秋发现监视他们的特务又增加了人手,提供给他们的饮食也越来越差。

意识到情况不妙,陈潭秋将五家人都集合了起来,说:“对方要动手了,男人们可能要进监狱,但我们一定要坚持立场,要保持共产党人的气节。女同志可能不坐牢,但如果把你们派出去工作,你们不要去。”

之后陈潭秋专门和王韵雪进行了一场谈话,他第一次说起前妻徐全直雨花台就义经过以及他们的 3个孩子。他对王韵雪说:“你出去以后,不要找苏联领事馆,要回延安把这儿的情况向党汇报。”

然而,陈潭秋还是低估了敌人的残暴。1943年,他与毛泽民、林基路被投入监牢,受尽各种酷刑,于9月27日被秘密杀害。而在他牺牲后,所有工作人员的家属和孩子都被关在了监牢中,过着不见天日的生活。

陈潭秋遇害时,他与王韵雪的儿子纤纤只有九个月,母子俩依旧被囚禁着,对外面的情况毫不知情。直到1944年,王韵雪与其余家属及二十几个孩子也被投入了监狱中,此时她才知道丈夫已经牺牲,顿感五雷轰顶。

怀着满腔悲愤,王韵雪发誓一定要在监牢里不懈地斗争下去,并把纤纤改名为“陈楚三”,取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意。

1946年,在党中央、毛主席和周恩来的及时营救,依靠张治中的大力协助,王韵雪等人才得以无罪释放。

6月,王韵雪带着年幼的儿子,和曾被囚禁于新疆监狱的难友们从迪化出发,踏上了去往延安的道路。在这趟艰难的旅程中,王韵雪遇到了一位可以托付余生的人——老红军方槐。

方槐1917年出生于江西银坑,15岁参加红军,曾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方槐任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员,后被盛世才关押了起来。

路上,方槐对王韵雪母子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这让王韵雪十分感动。再加上看到儿子也十分喜欢方槐,因此到达延安后,两人结为了夫妻。

婚后,方槐对王韵雪母子依旧如初,陈楚三也对这个继父非常依赖。但从始至终,王韵雪一直没有让儿子改姓“方”,她还告诫儿子,无论今后怎样他依旧姓“陈”,永远是陈潭秋的儿子。

陈楚三没有辜负母亲的教导,长大后,他虽然没有走上从政的道路,但每到父亲忌日这天,总会带着全家人回到湖北老家祭奠。他还经常在家乡举办红色教育活动,为家乡的红色文化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