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即位后,身为雍正的生母为何死活不愿意当皇太后,她是怎么想的?

围炉观史 2021-10-27 21:26:04

在清朝皇室的祖制传统中,关于皇位继承(立太子)一直有个说法,即: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也就是立太子之前,看皇子生母的出身地位高低,这是子以母贵;皇子当上皇帝后,皇帝生母自然就升级成了皇太后,如果生母不在,则养母有可能被晋封为皇太后(这个主要看皇帝的孝心),其中若有皇后嫡母在,也是自动升级为皇太后,只是在称呼上有所区别,这是母以子贵。

一般来说,皇帝生母和养母尊称为圣母皇太后,而皇帝嫡母则尊称为母后皇太后,各加徽号以示尊崇,且母后皇太后的地位要高于圣母皇太后,这跟嫡庶尊卑有关。在清朝历史上,有两次出现两宫皇太后并存的情况,即皇帝登基时嫡母和生母同时存在,一个是顺治皇帝,一个是同治皇帝,他们都是6岁登基当上皇帝的。

弄清楚了皇位继承,皇子、皇帝和皇太后等之间的关系,再回到题主,四阿哥胤禛是康熙皇帝的庶子,他的生母乌雅氏出身也并不高,原本他是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可是太子胤礽被废后,剩下的其他皇子全是庶出的,矮个里拔尖,能力最出众的雍正自然成了康熙最后的选择。

雍正当了皇帝,按理说雍正的生母应该是最高兴的,可没有想到她不但不高兴,而且死活不愿意当皇太后,此举和当众打儿子雍正皇帝的脸没啥两样,也使新皇陷入极其难堪的境地,她是怎么想的,为何有这样异常的举动?

四阿哥胤禛从小被抱养,雍正母子之间感情疏远

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出身于正黄旗包衣,刚入宫时只是一名宫女,后来受到康熙皇帝的宠幸,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下了四皇子胤禛。

由于乌雅氏身份低微,且清初时规定后宫不允许生母抚育自己的儿子,因此四阿哥胤禛满月后就被抱走,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

皇后佟佳氏自己没有生皇子,曾生过一个公主却早夭了,所以把四阿哥胤禛这个养子当作亲生儿子一般悉心照料,幼小的胤禛对她也很是依赖,慢慢长大后,少年的胤禛因其养母尊贵的身份,更是对她充满了敬爱和孺慕之情。

另一边胤禛的生母心里就不好受了,儿子才刚满月就被抱走了,连抚养的权利也没有,虽然生育皇子有功已晋封为德嫔,但没有皇后佟佳氏的同意,要想见儿子可以说是千难万难,一不小心还可能得罪皇后。

对幼年时的皇子胤禛来说,在宫中有一个身份高贵的养母,远比一个几乎没怎么接触且位份较低的生母可亲可爱得多,因此估计有意疏远了生母乌雅氏,一个是想见见不着,一个是有意疏远,母子情分就这样慢慢变淡了。

后来,德嫔乌雅氏在7年间又接连为康熙皇帝生了六阿哥胤祚,皇七女、皇九女、皇十二女,不过都未成年就夭折了,这期间应该是雍正生母最伤痛也最难熬的一段日子。

尤其是六阿哥胤祚已长到6岁,是由乌雅氏(已晋升为德妃)亲自抚养的,她把对四阿哥胤禛的爱都转移到了第二个儿子身上,没想到小小年纪却夭折了,这让德妃伤感不已。

不过德妃是幸运的,在六阿哥胤祚夭折后第三年,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她又生下了十四阿哥胤禵,对于这个最小的儿子,尤其是先后夭折几个孩子后,她珍视到了极点,几乎把所有的母爱都倾注到胤禵身上,不管有什么好东西都留给这个儿子。

这个时候,四阿哥胤禛在生母心中的地位逐渐被十四阿哥胤禵所取代,加上小儿子一直养在身边,母子之间的感情也愈加深厚。

生母这里正上演着母子情深,可这时的四阿哥胤禛却面临着年幼失怙的尴尬境地,原来在十四阿哥胤禵出生一年后,四阿哥的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病逝,这对11岁的四阿哥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不但没有了一位疼他爱护他的养母,在宫中也失去一位强有力的靠山,虽然养母去世前将胤禛托付给了妹妹佟佳贵妃照顾,但很显然佟佳贵妃对还是少年的胤禛并不怎么上心。

慈爱的养母去世,生母那里有了疼爱的小儿子,对四阿哥胤禛并不怎么亲近,只是保持了面子上的母子之情,还未成年的四阿哥胤禛瞬间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可怜孩子,不过到底是皇子身份,衣食起居和各种待遇肯定是不会差的。

雍正和十四阿哥关系淡泊,德妃更偏爱幼子

四阿哥胤禛虽然在生母那里得不到关爱,但由于是康熙的前几个皇子,青少年时期在学业上受到父皇和尚书房几位师傅的严格管束和教导,胤禛也就把所有心思放在学业上。

等到年纪稍长,康熙三十七年,21岁的胤禛和几个年长的兄弟一起被封爵,四阿哥被封为贝勒,已经成年且有了爵位,自然要搬离皇宫独自开衙建府。

对四阿哥胤禛来说,这或许是好事,养母已死,生母并不喜爱,离开皇宫有了属于自己的府邸,再也不用看宫里其他人的脸色了,但同时与宫里的生母和同母弟十四阿哥胤禵距离更远了,母子、兄弟感情也跟着越发淡了。

其实胤禛养母刚去世时,他们母子是有机会缓和关系的,可能是生疏太久了,再加上有了十四阿哥,因此双方之间的关系依旧不冷不淡的,至于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兄弟俩,年纪相差10岁,估计很难有共同语言,再加上四阿哥有年幼失怙的经历,待人处事比较冷淡,兄弟关系只能说一般般。

十四阿哥虽然与嫡亲哥哥胤禛的关系淡泊,但却与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志趣相投,关系比较亲密,尤其是八阿哥,一方面是因为八阿哥胤禩待人亲切随和、处事体贴细致,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年纪比较接近,从小学习、玩耍在一块,兄弟感情自然不一样。

到了康熙晚年,随着有实力竞争储位的大阿哥胤禔被圈禁,太子胤礽被废,朝廷中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和以雍正为首的“四爷党”表面上波澜不惊,暗地里却早已摩拳擦掌,为争夺储位明争暗斗。

作为八阿哥的铁杆兄弟,十四阿哥自然成了八阿哥夺嫡的追随者,为他出谋划策,这样自然就与同母兄胤禛成了对立面,成为政治上的敌人,两兄弟不亲密的关系暴露在所有人面前。

德妃乌雅氏自然是支持小儿子的,就算知道了两亲生儿子不和,但肯定更偏袒十四阿哥,而且还让已是雍亲王的胤禛多谦让和照顾小儿子。

认为雍正抢了小儿子皇位,生母德妃敌视雍正不愿当皇太后

不久,八阿哥胤禩因“百官保举新太子”和“毙鹰事件”彻底失去圣心,丧失了夺嫡的可能,八爷党的人转而支持十四阿哥出来与雍亲王胤禛争夺储位。

十四阿哥胤禵年轻英武,文武双全,很受康熙老爷子的宠爱和器重,是其他兄弟不能比的,从少年起就频繁和康熙一起随扈出巡,在宫中所有的衣食宫物供给,都是众皇子中最优厚的。

有个很明显的例子,一般皇子成年大婚之后,都要搬离皇宫独自开衙建府,可只有十四阿哥例外,自己30岁,连儿子都十几岁了依然居住在宫里,可见康熙老爷子对他的宠爱有加。

康熙老爷子对十四阿哥的器重则表现在让他执掌兵部这个要害部门,很明显是想锻炼十四阿哥军事方面的能力,之后又多番办差历练,在八阿哥失势、储位空缺的当口,朝廷很多官员都认为,代替八阿哥的十四阿哥成了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父皇的器重,再加上八爷党的支持拥戴,就连十四阿哥自己也生出了夺嫡的野望,拉拢八爷党成员,积极扩张势力为争储做准备,同时把同母兄四阿哥当作了最大竞争对手暗中防备。

小儿子受康熙老爷子的器重,且有被立为太子的可能,这对德妃乌雅氏来说是最欣慰和最高兴的事,她不但尽一切可能帮助十四阿哥拉拢宫中势力,还在康熙身边吹了不少“枕头风”,而且大儿子胤禛那里也没有放过,希望他多支持弟弟云云。在她看来四阿哥胤禛只有用得着和用不着的关系,至于母子情分早没了,为了小儿子的前程不得不和大儿子缓和了一下关系。

难道德妃看不到大儿子胤禛的优秀,不知道他也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是故意视而不见还是四阿哥隐藏的太深了?而生母的一番行为,在四阿哥看来就像一场拙劣的表演,让四阿哥的内心寒透了,都说父母偏疼小儿子,可不带这样的!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四阿哥胤禵被康熙皇帝封为大将军王,率领十余万八旗、绿营军队,前往西北平定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十四阿哥正式爵位只是贝子,用的却是天子出征的规格,“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出征当日,康熙还为十四阿哥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诸王、贝勒、贝子和公卿大臣也随队送行。

到了此时,几乎大多数朝臣都认为康熙皇帝已经默认了十四阿哥为太子人选,不然不会这么器重,德妃娘娘也以为只要打完这场胜仗归来,小儿子被立为太子再无悬念。

可没想到西北的仗越打越大,不但耗费了朝廷大量的兵马钱粮,大军陷在前线也看不到完全胜利的希望,也许刚开始康熙对十四阿哥还抱有希望,有立他为太子的想法,估计这时候也淡了,因为康熙如果默认十四阿哥为太子人选,那么应该让他坐镇京师,而不是远放在西北边疆。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驾崩,遗诏传位于四阿哥胤禛,胤禛在九门提督隆科多(舅舅)和川陕总督年羹尧的帮助下,顺利登基为帝,是为雍正皇帝。

雍正在完全掌控朝廷后,立刻解除大将军王胤禵的兵权召他回京城,不久将他软禁在景陵为康熙皇帝守陵。雍正皇帝即位后,除了为大行皇帝康熙举行大丧,首要的事情就是晋封其生母为皇太后,册封后宫皇后、嫔妃,以正名分。

可是在晋封仪式开始的前一天晚上,雍正先是与生母德妃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接着晋封当天生母脸带悲愤表情,没有一丝笑意,且一再推脱、不愿晋封为皇太后,这是当众给新皇雍正难堪啊,清朝以孝治天下,可是母子情绝至此也是很少见。

在生母德妃看来,先皇是有意传位给小儿子的,可最终却是雍正继位,所以认定是大儿子抢了小儿子的皇位,不但抢了皇位,还将小儿子给囚禁了起来,而前一天晚上的争吵就是为这事,要雍正放了小儿子,雍正不愿意放,于是母子发生激烈争吵及冷战,并以不当皇太后为要挟。

之后,雍正生母还是被劝服,尊封为圣母皇太后,徽号仁寿皇太后,可是不到一年,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仁寿皇太后就因心情郁结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而她心心念念的小儿子十四阿哥,虽然在她不当皇太后的要挟下被晋封为郡王,短暂开释,不久又被雍正皇帝清算老账,革去王爵,降为固山贝子,囚禁于景山,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继位后才释放。

小结

皇太后是所有后宫女人一生奋斗的巅峰,出身低微的德妃乌雅氏难道真的不愿当,不屑一顾?不是的,她心中最希望的是小儿子十四阿哥当上皇帝,可惜最后坐上皇位的却是大儿子雍正,再加上她偏执地认为是雍正抢了小儿子的皇位,所以她以不当皇太后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不甘,并以此来要挟雍正,为小儿子争取更多的利益和好处。

可她恰恰忘了,雍正也是她的亲生儿子,就算再偏疼小儿子也该有个度啊,这样不但会害了小儿子,还可能将大儿子雍正越推越远!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