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受到一些宫斗剧的影响,单纯地认为吕雉是一个惯用妇人手段,心如毒蝎、阴狠毒辣的后宫女人,历史上的吕后真是这样吗?作为与唐朝的武则天并称为“吕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第一位临朝称制的伟大女性和奇女子,她首先是一位政治人物,但同时在婚姻情感方面又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复杂的人生经历塑造了她极端而又不同的性格。
刘邦死后,继位的汉惠帝刘盈性格懦弱、没有主见,吕后独掌朝廷大权。她之所以残酷报复后宫,其背后既有对命运不公的反抗和发泄,同时身为女人,对同样不幸的薄姬有着感同身受的同情,相比戚姬的悲惨遭遇明显厚待薄姬,吕后真实意图如何,难道仅仅出于女人的心软吗?
颠沛流离和被俘楚营的生活经历,改变了吕雉性格都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身后必定有一个默默支持奉献、贤惠的女人,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一直做到大汉开国皇帝,绝对是从古至今成功男人的典范。
然而当初吕家大小姐吕雉嫁给刘邦时,刘邦除了亭长的身份(相当于现在乡镇派出所所长),三十几岁、人到中年的他却是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而且是附近有名的市井地痞无赖,虽没有正式结婚,却有一个未婚先育的儿子(后来的刘肥),估计这孩子的母亲曹氏也知道刘邦不靠谱,所以就算为刘邦生了儿子也不愿嫁给他。
所以出身沛县大户的吕雉嫁给刘邦绝对是下嫁,就算在现代社会,像刘邦这样的估计也没有哪个女人愿意嫁给他,没想到天上突然掉馅饼了,不到二十岁年轻美貌的吕家大小姐居然要嫁给自己,刘邦高兴坏了立马就同意了。
而吕雉嫁给刘邦虽是遵循父亲吕公的决定,但出于良好的教养和女子的美德,刚嫁给刘邦的吕雉绝对称得上是一个贤惠的女人,相反刘邦则继续和一帮老兄弟混迹于市井,三天两头看不到人影。
刘邦是朝廷公务员,再加上经常不着家,家里又不富裕,地里的农活和一家人的生活重担都压在吕雉稚嫩的肩上,天可怜见,前一刻她还是吕家大小姐呢?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给刘邦这样的只好有苦自己咽,吕雉一边带着子女从事农桑针织,一边孝顺父母养育子女,勉强维持着一家老小的生活,时不时地,刘邦还带着他的一帮兄弟回家蹭吃蹭喝。
可好景不长,这样平稳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了,刘邦作为泗水亭长押解囚犯前往骊山,没想到走到半途因醉酒误事导致囚徒逃跑了不少,公务期间喝酒误事再加上囚徒逃跑,刘邦担心刑罚治罪,于是干脆把其他囚徒也释放了,自己则带着一些兄弟亡命于芒砀山中,这期间吕雉除了独立支撑家庭照顾子女,还得经常长途跋涉为丈夫刘邦送去衣物和吃喝的东西。
秦朝末年,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之后一直征战在外,更顾不上家里了,为了安全着想,吕雉和年幼的儿子刘盈、女儿鲁元继续留守在沛县老家,数年里伺候和陪伴在她身边的只有舍人审食其。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经过数年苦战的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分封为汉王,汉王刘邦多年媳妇熬成婆,也想让家里人分享自己的荣光,于是让南阳王陵一路护送刘太公和吕雉母子等前来团聚,已晋级为汉王夫人的吕雉以为自己终于苦尽甘来,可以安享荣华富贵了,没想到更大的苦难和不幸遭遇正等着她?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趁项羽军队深陷齐国之机,亲自率领诸侯联军56万,一路浩浩荡荡东进,一举攻下楚国都城彭城。占领项羽的都城后,刘邦志得意满认为西楚霸王项羽也不过如此,于是整日里与各诸侯贵族饮酒作乐,不但没有加强防守以防项羽回救彭城,连属下将领求见也不加理会。
项羽见都城被攻破,马上放弃继续攻打齐国,亲率3万精锐骑兵迅速回防彭城,刘邦接到底下汇报才如梦初醒,马上集合联军部队仓促与楚军交战,各诸侯联军本来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再加上入彭城后烧杀抢掠,早已军纪涣散、士气全无,睢水一战汉军大败,将士死伤无数,刘邦只与数人从战场逃脱,而回到刘邦身边不到一年的汉王夫人吕雉及刘太公等家属,则被楚军给俘虏了。
从汉二年四月被俘直到汉四年(前203年)九月,楚汉鸿沟议和,吕雉在项羽的俘虏营地牢里足足待了两年多,尤其身为一个女人,其所受的精神折磨和悲惨遭遇是难以想象的(如女人的生理期问题),此时甘愿陪伴在吕雉身边的依然只有一个审食其。
刘邦多年的冷落和聚少离多,使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在天长日久中慢慢变淡,而吕雉在多次颠沛流离与被俘楚营的苦难经历中,也由一个贤惠的妇人逐渐成长为冷静、坚毅、有担当且富有谋略的汉王夫人,这是她性格的第一次转变。
成为政治女强人的吕后残酷报复后宫,对命运不公的集中发泄历尽艰辛的吕雉终于重新回到了汉军营,却发现刘邦身边已有了数名姬妾夫人,其中年轻美貌的戚夫人最受宠幸,这让吕雉内心嫉恨的同时心更加冷了。每当刘邦征战在外时,总是会带上戚夫人随行,而明显年纪较大,开始人老珠黄的吕雉则常常留守后方,从中可以看出吕雉的失宠。
吕雉虽然不受刘邦宠爱,但毕竟是和刘邦共过患难的结发夫妻,所以刘邦在公元前202年称帝后,册封吕雉为皇后,立嫡长子刘盈为皇太子,也算是对吕雉多年辛劳作出的补偿。
不过在吕后看来这都是自己应得的,也许直到这一刻,吕后的内心才稍稍得到一丝安慰,感觉总算是苦尽甘来了,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身份的改变却伴随着更加残酷复杂的政治斗争与来自戚姬母子的威胁、挑战,这是怎么回事呢?
吕雉自从归汉到坐上皇后位后,由于她的特殊身份,逐渐成为汉廷决策集团的重要人物,既然在感情上得不到丈夫刘邦的宠爱,吕后就把所有精力放在巩固自己的权势上,这也是为自己和太子刘盈的将来做打算,性格刚毅、手段毒辣的吕后决定杀人来立威。
她先是趁刘邦在外征战之际,利用丞相萧何用计杀掉了开国功臣淮阴侯韩信,成功震慑了其他功臣,接着又劝说刘邦不要将已废为了庶人的梁王彭越放虎归山,刘邦听了吕后的话,果断处死了彭越,并将其剁成了肉酱分赐给其他诸侯王。经此二事,吕后在所有公卿大臣包括开国功臣面前树立起极大的权威,谁也不敢将她当作一个寻常的后宫女人。
刘邦在位八年间,吕雉作为皇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消灭异姓诸侯王势力,为巩固汉朝新生统一政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她也在处理国事中锻炼了执政能力。虽然吕后在国家大政上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但因废立太子引发的夺嫡风波差点让她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这场危机来自戚姬母子对太子地位的挑战,吕后与戚夫人之间由原来的情敌关系又增加了政敌关系。
刘邦晚年因为十分宠爱戚夫人,自然爱屋及乌偏爱她生的三皇子刘如意,再加上刘如意小小年纪聪明伶俐、英武不凡,和刘邦很像,于是刘邦就更加喜爱他了,才七岁就封为赵王。
相反太子刘盈虽然年长,但性格仁弱,又没有主见,刘邦担心他将来撑不起大汉的江山,再加上其母后吕雉为人心狠手辣,又强势,将来肯定和吕家人一起干预朝政,败坏朝纲,所以刘邦以太子刘盈懦弱“不类我”为由,想要改立刘如意为皇太子。
但此举遭到了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认为废长立幼是取祸之道,刘邦听了不为所动,而吕后得知了刘邦的想法后,也彻底慌了,如果太子被废,那她这皇后的位置恐怕也不稳了,这是吕后万万不愿意见到的。
关键时刻,张良向吕后献计,让她去请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皇帝见到商山四皓可能会改变主意。吕后立马言听计从,让人带着太子的亲笔信,还备了一份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没想到商山四皓居然答应了出山辅佐太子。
自从汉十二年(前195年),刘邦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第二次受了箭伤后,病情日益加重,刘邦感觉自己可能时日不多了,于是废立太子的愿望更加强烈了,这其中戚夫人日夜哭泣、反复劝说立刘如意为太子也起了很大作用。
一次朝宴,刘邦忽然发现太子刘盈身边多了四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一问才知道是“商山四皓”,专门出山来辅佐太子的,宴席中刘邦一言不发,直到宴会散了后,刘邦才对戚姬感叹道:“我想更换太子,但太子有商山四皓辅佐他,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从此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
不久刘邦驾崩,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朝政大权全部掌握在吕太后的手中,经过多年的执政磨砺,她早已成为政治上的女强人,不但为人行事阴狠且手段毒辣,对处理各种国家大事驾轻就熟,很快就稳定了朝野。
大权在握的吕太后想起了自己这些年的心酸,丈夫刘邦的长期冷落,现在刘邦不在了,她不想再忍了,尤其是后宫那些刘邦曾经宠幸的姬妾、夫人,和她们所生的儿子,吕太后一个都不想轻易放过。
国丧刚过,吕太后就将为高祖侍寝而宠幸的妃嫔、夫人都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其中最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则直接被打入永巷,剃去头发,脖子上套着铁圈,穿上囚徒的红衣,日夜不停地舂米做苦役。如果只是这样还不算太惨,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戚夫人生不如死。
一天,吕太后突然心血来潮去永巷看望她的情敌兼政敌戚夫人,还没进门就听到戚夫人一边舂米一边唱着歌儿:“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吕太后听完后大怒,没想到戚夫人到现在还想指望着她那赵王的儿子来救她,这让吕太后想起了戚夫人母子以前对自己的种种挑衅和不敬,想起戚夫人哄骗刘邦夺嫡时的那段屈辱岁月,再加上封在赵国的刘如意对刘盈皇位的威胁,于是派人将刘如意诓骗到长安,用毒酒毒杀了他。
虽杀了刘如意,但吕太后依然不解气,又砍断了戚夫人的手和脚,熏聋她的双耳,挖掉她的双目,接着又用哑药将她毒哑,最后才抛入茅厕之中,称为“人彘”。
除了杀害赵王刘如意,吕太后又接连逼杀了刘邦其他三个儿子,估计也与他们的母亲受宠有关,到吕太后死前还活着的刘邦儿子只有代王刘恒和淮南王刘长(吕后抚养长大)。
按理来说,吕雉作为一个成熟的女政治家,不应该做出“人彘”这样惨无人道和有违人伦的举动,而且身为皇太后对刘邦留下的妃嫔、儿子也不够大度。但同时吕雉也是一个女人,在了解了她多年来所经历的那些事和遭遇的命运不公,也就明白了她多年的忍耐与苦痛需要发泄出来,那么,残酷报复后宫也就不足为奇了。
出于同情和政治的需要厚待薄姬在吕雉残酷报复的后宫妃嫔名单中,有一个人始终除外,那就是薄夫人和他的儿子代王刘恒,不但逃过了刘邦死后的危险处境,还躲过了汉惠帝刘盈和吕太后临朝称制时期的政治清算,更幸运的是代王刘恒后来还当上了皇帝,即汉文帝,而薄夫人也由薄太后到太皇太后,一直活到汉景帝在位年间。
同样是刘邦的夫人,且生有儿子,为何薄夫人的待遇和戚夫人的遭遇天差地别,难道是阴狠毒辣的吕后突发善心了,还别说,真有一部分这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应该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吕太后之所以会厚待薄夫人,第一个原因是出于对她的同情。
薄姬原本是秦末十八诸侯之一魏王豹的王妃,后来魏王豹背叛刘邦转投了西楚霸王项羽,刘邦就派曹参灭亡了魏国并俘虏了魏王豹及其亲属,其中就包括薄姬。
不久,魏王豹被刘邦的部下周苛所杀,而曾经的薄王妃则成了汉王宫中一名织布女工,每天辛苦做着宫女和下人的活计,直到有一天,刘邦突然来到了织布工坊中,见到薄姬很有姿色,于是诏令将她纳入后宫中。
由于刘邦生性风流,后宫嫔妃众多,再加上经常外出征战、平定诸侯叛乱,所以虽亲自下诏将薄姬纳入后宫,但转头就把她给忘记了。就这样,薄姬进入后宫一年多,居然连刘邦的面都没见到,更别说临幸受宠了,而宫中历来都是一个捧高踩低的地方,可以想象薄姬在后宫的日子有多难熬,她的生活并没有因为成为皇帝女人而得到丝毫改善。
一天,刘邦与管夫人、赵子儿两位美人在宫中饮酒作乐,两姬妾笑谈起了当年与儿时好友薄姬的约定:“先显贵的人不要忘记同伴好友。”如今管夫人、赵子儿先受到了刘邦的宠幸,而薄姬却依然默默无闻,无人重视。
刘邦听完后很是感慨,内心十分怜悯薄姬,于是当天晚上就召了薄姬侍寝,薄姬好不容易见到皇帝一次,很珍惜这次机会,于是在伺候刘邦时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刘邦一听很高兴,也说:“这是显贵的吉兆,我为你促成这件好事。”同房后的第二天薄姬被刘邦封为夫人,不久薄姬就有了身孕,于公元前202年,也就是刘邦登基称帝的那一年,生下了儿子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戚夫人年轻美貌、善解人意,又能歌善舞,以其艺术才华安抚了刘邦晚年疲倦的心灵,所以刘邦很宠爱戚夫人与她的儿子刘如意,而薄夫人为人沉静谨慎、低调淡薄,且无欲无争,在生下四皇子刘恒后,就很少有机会见到刘邦,只是默默独守宫中,承受寂寞清冷。
同样身为女人,刘邦对薄夫人的冷落,让吕雉感同身受的同时对薄夫人生出同情,所以薄夫人才得以被吕太后放出宫,前往代国与儿子代王团聚。
除了身为女人的同情,吕太后厚待薄夫人更多地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吕太后是女人,有感性的一面没错,但作为汉朝历史上有名的女性政治家,她独掌朝廷大权,处理任何事情都有着政治上的考虑。
刘邦长期冷落吕后宠幸其他妃嫔,而戚夫人更是仗着刘邦的宠爱与吕后作对,争夺储位,严重威胁到吕雉的地位甚至性命,所以刘邦死后,晋级为吕太后的吕雉疯狂报复刘邦留下的妃嫔,朝中大臣也无话可说,说到底都是后宫女人的那些事。
但凡事有底线,毕竟戚夫人母子是高祖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妃嫔和儿子,现在吕太后把戚夫人弄得这么惨,还杀死了赵王刘如意,这让很多追随刘邦的功勋大臣都有意见,但慑于吕太后的淫威敢怒不敢言,纷纷保持沉默。
这时候吕太后厚待薄夫人,让她前往代国做代王太后,与儿子团聚,有安抚朝中大臣的意思,同时警告他们,她吕雉恩怨分明,不会放过得罪她的人,当然也不会冤枉好人。
另一方面代国地处北部边境,荒僻偏远,国弱民穷,又是抵抗匈奴的前线,需要一位刘姓诸侯王镇守,因此代王刘恒留在那儿很合适。在吕太后看来,代国既偏远又穷弱,很难形成强大势力,代王刘恒的存在对汉惠帝刘盈没有威胁,其次代国身处边境,可以成为京师长安在北部的天然屏障,所以吕太后为了笼络住代王刘恒,才将其母亲放出宫前往代国,成为刘邦死后唯一有子女而没被吕太后清算的妃嫔。
薄姬母子的低调忍让,是吕后放下戒心并诚心厚待的关键薄夫人虽然不受刘邦宠爱,在后宫中也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毕竟生有四皇子刘恒,吕雉一开始对她肯定是有防备的。然而曾是魏王豹王妃的薄夫人,非常清楚宫廷斗争的残酷现实,所以苦读《道德经》,信奉道家清净无为的思想,时刻保持“无欲无争”的姿态。
一则,在后宫中凡事不争不抢,为人处事低调谨慎。在吕雉被刘邦冷落时也不落井下石,十分尊重吕雉皇后的地位,对吕后的一双儿女太子刘盈和鲁元公主也极尽关爱,而对戚夫人母子受刘邦的宠爱,薄夫人并没有同其他妃嫔一样赶上去巴结讨好,只是以平常心对待,这一切吕后肯定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二则,薄夫人为人宁静淡泊,有空就在自己的宫中织布做工,既不刻意在刘邦面前争宠也不在后宫中频繁走动,可以说低调到了极点,因为薄夫人看得很明白,刘邦将来驾崩后,朝廷和后宫肯定是吕后做主,现在任何高调、争宠的行为都是在吕后的心上扎刀子啊!
在母亲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小小年纪的刘恒性格上也表现得斯文、沉静,无意于参与皇子争夺继承权,甘愿被分封到北部边疆、毗邻匈奴的荒漠贫瘠地带为代王,薄夫人母子的种种行为让吕太后很满意,所以在刘邦死后并没有为难他们。
薄夫人来到代国后,只是负责教导、辅佐儿子代王刘恒治理代国,从不理会朝廷中的各种权力斗争。在代国君臣共同用心治理下,地瘠民贫的代国被治理得井井有条,再加上代王刘恒非常注重军队操练,时刻注意防备匈奴,匈奴见代国防守紧密,也不敢轻易入侵代国边境。
此时朝廷上,汉惠帝刘盈在位七年后因病去世,吕太后立太子刘恭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和吕氏一门的权势,实现“刘吕一家”(实际做的却是背刘向吕)的愿望,大肆打击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对派,尤其是刘邦的儿子们受到了“重点照顾”。
齐王刘肥被迫割齐地逃过一劫,不久年纪轻轻就病死了,还有前后三任赵王(刘如意、刘友、刘恢)和燕王刘建,先后被吕太后逼杀而死。由于赵王被杀赵国王位空缺,而代王刘恒把代国治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吕太后有意让代王刘恒移封赵国,代国弱小民穷,赵国却是地大且富,代王刘恒当时就心动了,准备回复朝廷接受任命,关键时刻薄夫人对代王说:这么多年,我们母子为何能平安无事,就是因为不争啊,想想你那三位赵王兄弟是怎么死的,赵国强大富裕,谁都想去赵国做王,吕家人一个个都争红了眼呢?母亲的话让代王刘恒心里猛然一惊,是啊,不能争啊,还是保命要紧!
于是代王刘恒拒绝了去赵国为王的意愿,吕太后知道后并没有说什么,不久就封了侄子吕禄为赵王。可见吕太后决定封代王刘恒为赵王有可能是真心,也有可能是一次试探,看看代王有没有野心,幸亏关键时刻代王刘恒顶住了诱惑,不然后面有什么结果还很难说,这之后吕太后对薄夫人母子更加放心了。
薄姬母子的低调忍让,让他们躲过了宫廷中的权力倾轧,甘愿到偏僻边疆为王,几乎被朝廷遗忘,也使吕太后放下戒心并诚心厚待他们。
小结有句话说得好:“福兮祸所伏 祸兮福所倚”,又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薄姬母子不与他人争,不受“赵王”封国的利诱,甘守代国偏僻小国,没想到先是因祸得福,躲过了吕后的历次清算和迫害;接着吕雉死后,陈平、周勃等大臣在寻找合格的皇位继承人时才发现,皇子中适合继承皇位的只剩刘恒一人,就这样,这位沉静斯文、性情朴实的代王刘恒被请到长安立为皇帝,他就是后来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吕武那个不是被黑出天际,老刘家靠女人是传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