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出现过“四大美女”,传说她们的美难以用言语来形容,只能借用两句诗词来描述她们的美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讲的是西施,落雁指的是王昭君,闭月说的是貂蝉,羞花谈的是杨玉环,身为美女代表,她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历史典故。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岁孩童,只要是男人都有一项特点出奇的一致,那就是喜欢美女。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尤其在乱世之中,长得美未必是件好事,她们的美貌容易导致自己成为他人的附属品,沦为权势人物争权夺利的工具,那么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她们最终的命运如何,谁的结局最好?
西施浣纱鱼沉底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子姓施氏(约公元前503年—公元前473年),本名叫施夷光,春秋末期越国美女,出生于越国句无苎萝村(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苎萝村),因苎萝有东西二村,施夷光居住在西村,故名西施,后来也有人尊称她为“西子”。西施自幼随其母常在溪边浣纱,于是那条小溪又叫“浣纱溪”,而西施则又被称作“浣纱女”。
由于西施天生丽质,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当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这就是西施“沉鱼”代称的由来,而“西施浣纱”也成了经典的传说。
随着西施的美丽渐渐流传开来,以至于连她皱眉抚胸的病态,也被邻家女孩争相模仿,故又产生了“东施效颦”的典故。西施所处的年代正是春秋末期吴、越两国战争最激烈的时期,原本岁月静好、平凡度过一生的西施因为其倾国倾城的美貌,不得不被迫卷入到国家危亡的历史浪潮中。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在夫椒击败越国,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省绍兴南),接着吴军围攻会稽山,越王为避免国破家亡被迫向吴国求和,作为战俘入吴国侍奉吴王夫差。三年后,越王勾践被好大喜功、志大才疏的夫差放归回国,饱受灭国之痛和屈辱的越王勾践为了报仇雪耻,针对吴王夫差淫而好色的弱点,接纳了大夫文种灭吴九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计。
定好了计策,接下来就是寻找合适的美女,大夫范蠡奉命巡行越国全境勘察美女。由于西施早前美丽的名声,范蠡来到了苎萝村,不但找到了西施还遇到了容貌不亚于西施的郑旦,在苎萝村短暂的相处,让范蠡喜欢上了禀赋绝伦、天生丽质的西施,于是范蠡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而此时的西施也爱上了英武帅气、翩翩佳公子的范大夫。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作为越国大夫范蠡很快就记起了此次出行的目的和任务,不得不亲手埋葬了这段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爱情,他最终还是将西施和郑旦带回会稽,准备献给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身边最受宠爱的一位宫女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而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远没有达到“祸国”级别美女的程度,于是越王又花了三年的时间,教西施以歌舞、步履、礼仪等。
西施身为越国人,在国难当头之际,下定决心忍辱负重,以身救国,于是发愤苦练,逐渐由一名乡村浣纱女成长为修养有素的宫女。她在悠扬的乐曲中,翩跹起舞,婀娜迷人,举手投足,恰如其分,待人接物,十分得体,再也看不出原来乡村女子的样子,在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西施身穿专门制作的华丽适体宫装,被范蠡送去吴国进献给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见到经过精心装扮的西施和郑旦后大喜,顿时惊为天人,为了便于享乐和博取美人的芳心,筑姑苏台,建馆娃宫,置二女于椒花之房,很快西施与郑旦就成了吴宫中夫差最宠爱的妃子。从此,夫差沉湎女色,尤其迷恋西施,再也没有精力处理朝政,而越王勾践趁此机会卧薪尝胆,用十年的时间恢复国力,厉兵秣马,最终灭亡吴国,吴王夫差也被逼自刎身亡。
在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西施这位中国古代第一美女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关于西施的结局历史没有明确的记载,后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概括以来主要有以下六种:
1、愧疚自缢说
传说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2、被范蠡带走说
这种说法较为风行,典籍中有记载。东汉人所写的《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学戏剧作品大都这么描绘。说是吴国灭亡的当天,范蠡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劝他的好朋友、一起共患难的文种,趁早离开勾践。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苏台下花荫深处找到了萎顿不堪的旧日情人西施,仓皇逃到太湖,双双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苏东坡曾经写道:“五湖问道,扁舟归去,仍携西子。”在山东肥城陶山,据说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说
西施在越灭吴后的命运还有一种说法,说吴国灭亡以后,越王因为西施的美貌想要将她留在身边,但是范蠡坚决反对,他要越王吸取吴王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他设下计策,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将西施从船上推下,西施就这样溺死于太湖之中了。
4、被吴人沉江说
民间有一种传说,吴国灭亡后,吴人把一腔怒火都发泄在西施身上,用锦缎将她层层裹住,沉在扬子江心。《东坡异物志》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说是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唐代罗隐写诗道:“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为谁。”从唐代人写的这首诗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吴人沉江说”,有一定市场。
5、被勾践沉江说
越王勾践曾说:“亡吴之功,西施当属也。”传说勾践认为吴国的灭亡源于夫差沉湎于西施的美色,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过来殃及越国,他恩将仇报,赐西施沉江而死。这种说法和“被吴人沉江说”、“被范蠡沉湖说”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把西施看成了“红颜祸水”。
6、被越后沉江说
传说越国灭吴后,勾践欲将西施收进后宫。越后认为西施是“祸国之女”,担心西施祸害越国,就令手下将其裹进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昭君出塞雁落沙王昭君(约公元前54年—公元前19年),名嫱,字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晋朝时为了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王昭君出生于一户平民百姓之家,其父王襄老来得女,将她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她宠爱有加。长大后的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可谓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绝对是才貌双全,关于她美貌的名声很快传遍南郡,甚至连京城长安的人都有所耳闻。
建昭元年(公元前38年),汉元帝刘奭下诏挑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王昭君成为南郡首选,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汉宫宫女。
关于王昭君这里面有一个“画工弃市”的典故。王昭君到京师长安后,和其他被选的秀女一样,先到画师毛延寿那儿画像,以供皇帝挑选,毕竟皇帝日理万机,没有时间亲自面见秀女,这就给了画师纳贿牟利的操作空间。
有的秀女为了得到皇帝的宠幸,就重金贿赂画师,画师就将她们画得美貌异常,而王昭君出身平民没有那么多钱再加上自诩美貌,就没有给毛画师金银财宝,毛画师是一个见钱眼开的人,一生气就有意在王昭君眼睛下面点了一点,就因为多了这一点王昭君最终没能选入汉元帝的后宫,也得不到皇帝的临幸,就这样日久天长深宫寂寞,王昭君渐渐心生悲怨。
几年以后,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归降汉朝的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入京朝贡,以尽藩臣之礼,并请求做汉朝的女婿。王昭君听说后,心想与其在宫中过着冷清孤寂的生活,让青春年华年复一年的老去,不如远赴异域,于是果断的毛遂自荐,汉元帝见有宫女自愿去草原苦寒之地,想都没想就将王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
临行前,汉元帝照例召见了王昭君,此时王昭君入宫已经整整五年,一见面他就惊呆了,如此美丽的美人,朕怎么没有发现呢!一席谈话,更是觉得王昭君聪慧过人,整个后宫无人能及,于是就想把王昭君留下来或者让别的宫女代替,可惜王昭君几年的深宫寂寞,早就想离开了,表示为了汉匈两国之间的和平愿意去匈奴和亲,汉元帝无法又不能失信于匈奴,只好遗憾地答应了。
送走王昭君后,汉元帝仍然久久不能释怀,马上又去翻看了美人画册,终于在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细细一看,原来王昭君眼下多了一个疵点,掩盖了昭君的美貌,皇帝大怒,下令将那个弄虚作假的画师毛延寿杀了。半年后,不知道是不是痛失挚爱的原因,汉元帝刘奭因病驾崩了。
王昭君告别故土,一路出塞向北而去,塞外黄沙滚滚,马嘶雁鸣,使她心绪难平,于是马上弹奏《琵琶怨》。凄婉悦耳的琴声,美艳动人的女子,使南飞的大雁忘记了摆动翅膀,纷纷跌落于平沙之上,从此,“落雁”便成为了王昭君的雅称,也是“沉鱼落雁”的由来。
王昭君到达匈奴后,被册立为阏氏,也就是匈奴人的皇后,称为宁胡阏氏。刚开始,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生活在一起很恩爱幸福,还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可好景不长,公元前31年,也就是王昭君嫁到匈奴的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见丈夫死了,而自己在匈奴举目无亲,于是向汉廷上书求归,此时汉朝的皇帝是汉成帝,汉成帝没有同意王昭君的请求,反而敕令她“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嫁给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也就是王昭君的继子,按照匈奴人的传统,新单于有权继承前任单于留下的一切财产,包括女人。
这对于从小接受汉人儒家传统习俗长大的王昭君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可又能怎么办,自己一个弱女子身处异域,儿子才两岁不到,身上还担负着维护汉匈和平的重任,只能听从汉廷的安排、遵从匈奴的传统嫁给了自己的继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了十一年,育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也去世了,他的弟弟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依照匈奴的传统,王昭君作为前任单于的阏氏,不得不再次嫁给了丈夫的弟弟,呼韩邪单于的另一个儿子搜谐若鞮单于,一年以后(前19年),经历两次改嫁,在匈奴十四年的王昭君因病去世,而王昭君的儿子匈奴右谷蠡王(前右日逐王)在公元18年,也因王位继承问题,被呼都而尸道皋若鞮单于杀害。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一生短暂而又不幸,悲惨的遭遇并不为人所知,历史上更多地是歌颂昭君出塞和亲,促使匈奴结束了多年的分裂和战乱,加强了汉匈之间的交流,使汉匈双方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同时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貂蝉拜月致月隐貂蝉,生卒年不详,山西忻州人,原名任红昌,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府里的歌伎,后来被王允收为义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
古代四大美女中“闭月羞花”的闭月是貂蝉的代称,闭月说的是“貂蝉拜月”的故事。一天晚上,貂蝉在王府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原来是月里的嫦娥见到美丽的貂蝉自惭形秽,赶紧躲到乌云后面藏了起来。此景正好被王允瞧见,于是他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
东汉末年,朝廷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满朝文武对此无计可施,眼看着董卓即将篡夺汉室江山,以汉室忠臣自居的司徒王允每天忧心如焚、坐不安席。貂蝉见此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分忧,王允听到貂蝉的话很受感动,月光下突然发现她是如此美丽,于是心生一计,决定收貂蝉为义女,他想到了对付董卓的办法。
王允先是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接着又明面上把貂蝉献给董卓,他们两人虽然名为父子关系,却都是好色之徒,王允设下连环计,让貂蝉周旋于他们二人之间,然后伺机除掉国贼董卓,而貂蝉则是充当了王允设计的“连环计”绝对主角。董卓自从得到貂蝉,便为其美色所迷,不理国事,可见对貂蝉宠爱之极,貂蝉心恨董卓,表面上却曲意逢迎,厌恶吕布,却又故作多情,而吕布自董卓将貂蝉收入府为姬妾后,就对他心怀不满。
一日,吕布趁董卓上朝时偷入董卓府探望貂蝉,并邀她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到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十分愤怒。这时董卓恰巧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借此机会说服吕布,以匡扶大汉社稷为名铲除了董卓。
董卓被诛,吕布很快也被击败赶出了京师长安,之后在白门楼上被曹操缢死,吕布死后,貂蝉随吕布的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踪,关于貂蝉的命运,历史上有这样几种传说:
其一
曹操得知关羽将貂蝉藏于静慈庵,便暗中派人缉拿,貂蝉为绝曹的野心,遂扑剑自杀。
其二
曹操采纳荀攸之计,为离间桃园三兄弟,而把貂蝉明许关羽,暗应刘备,为绝曹念,关羽杀了貂蝉。
其三
曹操在白门楼上杀吕布时,留下貂蝉这一活口,先是安抚下属,把貂蝉作为礼物许给了爱将秦宜禄,后又惜于貂蝉美貌爱不释手,从而引起一系列矛盾,为了消除隐患,性情耿直而刚烈的关云长,竟然把貂蝉给杀了。
貂蝉作为离间董卓和吕布的一种斗争工具,在接近董卓和吕布的过程中,必然需要出卖自己的色相,剥夺自己的感情和尊严,以牺牲自己来换取国家利益,而女色救国站在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红颜祸水,明知道最终的结局是不得善终,貂蝉依然义无反顾,不知道是真傻还是真痴?
贵妃醉酒羞落花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号太真,蒲州永乐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人们一般称她为“杨贵妃”。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参军,叔父杨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参军,杨玉环的童年是在蜀地度过的。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杨玉环十岁时父亲去世,她被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璬家。杨玉环自小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曾描述其为:“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夫妻二人十分恩爱。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逝世,唐玄宗整日郁郁寡欢,虽然后宫美女数千却没有一个可意之人,这时有人进言说:寿王妃杨氏姿质丰艳,可以纳入后宫。唐玄宗听后将寿王妃杨氏召入宫中,在看到杨氏的第一眼果然就心动了,但毕竟是自己的儿媳妇,唐玄宗并没有马上强行将她纳入自己后宫,此时的唐玄宗还是要脸的。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唐玄宗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下诏寿王妃杨氏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而道观就修在皇宫中,唐玄宗通过暗渡陈仓的办法,终于将思念已久的杨玉环偷偷纳入宫中。
传说杨玉环初入宫时,因见不到君王而终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宫女们一起到宫苑赏花,无意中碰着了含羞草,草的叶子立即卷了起来。宫女们说这是杨玉环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惭形秽,羞得抬不起头来。唐玄宗听说宫中有个“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见,封为贵妃。从此以后,“羞花”就成了杨贵妃的雅称,也是“闭月羞花”中羞花的由来。
天宝四年(745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儿子寿王李瑁另娶了一个王妃后,正式册立杨玉环为贵妃,唐玄宗自废掉了王皇后之后就再也没有册封过皇后,因此杨贵妃就是实际上的后宫之主,可见唐玄宗对她的宠爱。
唐玄宗自从宠幸了杨贵妃,后宫其他嫔妃集体失宠,为了取悦杨贵妃,唐玄宗再也无心处理国家大事,整天与杨贵妃腻在一起谱乐舞蹈,载歌载舞。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为了博得她的欢心,每逢荔枝季节都要委派专人从几千里外的广东、福建驰运,为了保证荔枝送到长安时新鲜完好,一路上累死的驿差不计其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句诗正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而为了维持他与杨贵妃在宫中的奢侈享受,唐玄宗又命令全国各地进贡山珍海味、稀世奇宝,此举引起各地官员和百姓们的普遍不满。
关于“贵妃醉酒”这里面有一个故事。杨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可她也曾有一时失宠而借酒浇愁的时候。
有一次唐玄宗提前与杨贵妃约好,让她在百花亭设宴,第二天同往赏花饮酒。到了第二天,杨贵妃先去了百花亭,备齐了御筵候驾,可等了很久唐玄宗的车驾却是一直没来。到了约定时间很晚的时候,才被人告知皇帝已临幸江妃宫,杨贵妃知道后懊恼欲死。一时怨望之余酒入愁肠,不到三杯就醉了,喝过酒的杨贵妃春情瞬间涌动,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不断与高力士、裴力士等太监作种种醉态及求欢猥亵状,直到累极了才回宫,“贵妃醉酒”描绘的就是杨贵妃喝醉酒时的那种美态。
随着杨贵妃得宠,其家人也跟着鸡犬升天,三个姐姐被封为国夫人,兄弟都被赠送高官,而远房堂兄杨钊原本是一个市井无赖,嗜酒赌博,也因杨贵妃的原因飞黄腾达,被唐玄宗重用并赐名为杨国忠,初入官场就身兼数十职,最后竟官至宰相,专权误国,败坏朝纲。而以五杨为首的杨家人因为有杨贵妃作靠山,大肆收受贿赂,同时在京城嚣张跋扈、横行无忌,把长安城弄得乌烟瘴气,天怒人怨。
杨贵妃本人因恃宠骄纵再加上杨家人越来越无法无天,唐玄宗曾数次将她撵回娘家,可没过一晚,唐玄宗就后悔了,杨贵妃不在身边感觉心里空落落地,睡不着还饮食不香,不得不派禁军将她迎接回宫,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眷恋可见一斑。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清君侧,反杨国忠为名起兵叛乱,兵锋直指长安。次年,唐玄宗带着杨贵妃与杨国忠逃往蜀中成都,途经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时,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一致要求处死杨国忠跟杨贵妃,随即哗变乱刀杀死了杨国忠。
杨国忠已死,禁军士兵都认为杨贵妃才是祸国红颜,安史之乱也是因她而起的,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于是继续包围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劝言,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赐死了杨贵妃。最终一代绝色佳人杨贵妃被赐白绫一条,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时年三十八岁。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虽然死于马嵬驿,但对她的死法有几种传闻:一是死于佛堂自缢,二是死于乱军之中,三是吞金而死。其实不管哪种死法,一旦被所有人认定为祸国红颜时(个人认为主要责任应该在唐玄宗李隆基身上),死也许是最好的归宿,但更幸运地是杨贵妃曾在大唐最繁盛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光耀无限过。
小结四大美女中西施化为女间,以身救国;昭君出塞和亲匈奴,维护两国边境和平;貂蝉牺牲感情和尊严,换取家国利益;只有杨贵妃红颜祸水,魅惑君王使国家动荡、百姓受苦,这是历史对她们的评价。走近她们真实而又短暂的一生,你会发现美貌其实才是她们的原罪,使她们无奈成为帝王将相的附属品,大人物们争权夺势的斗争工具,她们的名声由此而来,当然这也是她们悲剧人生的开始,“红颜祸水”是男人们泼在她们身上的污水,但如果没有帝王将相对她们身份的加持,翻过历史这一页,谁又知道“四大美女”是谁呢?
要说“四大美女”谁的结局最好,我认为是西施,也宁愿是西施,正如《越绝书》中记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西施在为越复仇后仍然相信爱情,而范蠡功成名就后能潇洒隐退,找回曾经失去的爱恋,同西施一起泛五湖四海,相携于江湖,这应该是最好的人生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