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上刀光剑影,杀机隐伏,此时的项羽眼中早已没有了刘邦的存在,他要刘邦去死,这是沛公刘邦一生中最危急的时刻。突然,刘邦帐下参乘樊哙手拿着剑和盾牌强行闯入帐内,还撞倒了持戟的士兵,这也是樊哙一生中最高光时刻,他面对项羽目眦尽裂,谴责项羽听信小人谗言心疑沛公,一顿神操作暂时打消了项羽杀刘邦之念,刘邦乘着间隙匆忙逃出项营。
古语说得好,功高莫过于救主,无论樊哙一生为刘邦立下了多少功劳,单单鸿门宴上的救驾护主行为,他这辈子的荣华富贵算是铁稳了,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除却后面刘邦杀掉的那些开国功臣,樊哙是活着的功臣中最稳的,王侯将相除了没封王,其它的他都当过,就是这样忠心护主的樊哙,在刘邦弥留之际却险些被杀,这是为什么,刘邦为什么要在临死之前除掉他的救命恩人?
追随刘邦起兵反秦,作战勇猛樊哙,秦末泗水郡沛县人,是刘邦的老乡,出身寒微,在村子里以屠宰为业,通俗点说就是个杀狗卖狗肉的,有几把子力气,后来娶了刘邦老婆的妹妹吕媭为妻,成为刘邦的连襟和得力手下,受到刘邦和吕雉的信任。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掀起反抗暴秦统治的序幕,与此同时樊哙和萧何、曹参等人也推举刘邦为沛公在芒砀山起义,之后樊哙追随刘邦一路征战,先是平定沛县,接着进军关中的路上,相继打败章邯、李由、赵贲、杨熊等率领的军队。樊哙作战勇猛,每战都作为先锋身先士卒攻城陷阵,斩首数十级,受到刘邦的封赏官职爵位不断上升,由一个杀狗的屠夫逐渐成长为刘邦手下重要的先锋将军。
公元前207年,刘邦带领的军队率先进入关中咸阳,依照楚怀王“先入关中为关中王”的约定,接受秦三世子婴的投降灭秦,闭关自守做起了关中王。刘邦一方面对秦朝遗民约法三章,另一方面又和手下沉湎秦皇宫的奢华享受,不理政事,作为刘邦帐下的猛将,樊哙在进入咸阳后曾力劝刘邦还军灞上,不要贪图咸阳宫的奢华享受。此事可以看出,这时的樊哙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勇猛武夫,还有了自己的谋略想法,他能感受到潜在的危机并提出建议,可惜刘邦没有听从,直到得知项羽的军队也进入了关中,刘邦才如梦初醒感受到威胁,在张良的建议下还军灞上。
鸿门宴上怒斥项羽,忠心护主项羽因不满刘邦先入关中咸阳称王,于是率领40万大军入关,驻扎于戏水西岸鸿门,随时发动对刘邦军队的攻击,战争一触即发,而刘邦面对来势汹汹的楚军毫无胜算,于是决定带张良、樊哙和一百随从赴鸿门项营谢罪,希望能逃过一劫。
在鸿门宴上,刘邦自陈了自己先入关中不得已的苦衷和入咸阳后的种种措施,总之没有闭关自守称王和抵抗楚军的意图,然后一通请罪,暂时消减了项羽杀刘邦之心,项羽这个人心高气傲、威武霸气,但在最不该妇人之仁的时候却总是妇人之仁。可营帐中有一个人不糊涂,他就是范增,怎么会放过这个除掉刘邦的大好机会,于是暗地里授意项庄在宴席上舞剑,乘机刺杀刘邦,酒酣耳热之际却是刀光剑影,沛公刘邦随时都有着性命之忧。
此时宴席中只有张良是刘邦的人,见情况不对,于是寻机偷出帐外将项庄行刺之事告诉了樊哙。于是樊哙一手持剑一手持盾强行闯入帐中,站在宴席中间直面项羽目眦欲裂,神态愤愤不平,张良向项羽介绍了樊哙,项羽见是一位勇猛的将军,很是欣赏没有怪罪他擅自闯帐的罪过,还赐了酒肉,樊哙当场喝了酒同时拔剑切肉,一条猪腿很快下了肚。项羽问樊哙还能不能喝酒,樊哙虽然酒足饭饱但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当面怒斥项羽说,为主公(刘邦)效命死都不怕,还差这点酒,接着为刘邦向项羽陈情,并谴责项羽听信身边小人谗言猜疑刘邦,使两人之间有了嫌隙,这是不对的,天下人也不会理解,一番话说得项羽哑口无言,让项羽没有了杀刘邦的借口也没有了杀刘邦之念。
之后刘邦借上厕所的机会,在樊哙等随从的护送下逃出项营,抄小路偷偷回到灞上自己的军营中。鸿门宴上若没有樊哙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谴责项羽、救驾护主,刘邦几乎身死,而刘邦和他的追随者们的事业也必然惨遭失败,正是看似粗犷的樊哙却用他的大智大勇在鸿门宴上使形势发生惊天逆转,挽救了刘邦的性命和自己的事业,这也是樊哙这一生最高光的时刻,无论此前此后他立下多少功劳。不久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樊哙因救驾之功被刘邦封为列侯,号临武侯,升为郎中,愈加得到刘邦的信任和器重。
南征北战战功累累,封侯拜相楚汉相争中,樊哙成为大将军韩信帐下的将领,或独立领军或跟随大将军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三秦之战中大败雍王章邯;汉王刘邦彭城战败后,樊哙独自率军屯守荥阳的广武,与楚军艰难对峙,为大将军韩信陆续击灭各诸侯国争取了时间;接着又随汉王刘邦和大将军韩信追击项羽,作战勇猛异常,斩杀、俘虏敌军无数,率先登城陷阵攻占阳夏城,虏获楚将周将军及士卒四千余人,垓下之战围困项羽逼得项羽乌江自刎而亡。
这期间樊哙虽然没有立下很大的功劳,但在汉王刘邦和大将军韩信的指挥下,每次战斗身先士卒,充当先锋官斩将夺城,坚守荥阳广武与楚军对峙,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被汉王刘邦封为将军,不断增加食邑人口。
汉朝建立后,刘邦担心异姓诸侯王手握重兵造反,而楚王韩信、九江王英布、梁王彭越、燕王臧荼等也担心自己功高盖主被刘邦猜忌、杀害,因此接连反叛,此时的樊哙成为了汉高祖刘邦平定异姓诸侯王的主将,先后随刘邦俘虏了燕王臧荼,平定了燕地;活捉了楚王韩信,平定了楚地;接着又跟随汉高祖刘邦讨伐韩王信,斩杀了韩王信,与绛侯周勃等打败陈稀平定了代地,收取赵地清河、常山等共二十七县。
凭借这一系列显赫战功,樊哙被刘邦赐爵舞阳侯,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增加食邑一千五百户,同时封为大将军,提升为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达到人臣的极点,而开国之初功劳比他大的张良、萧何、曹参等人要么辞官归隐、要么被刘邦猜忌、要么老弱不堪重用,此时的樊哙却依然深受刘邦的信任重用,成为地位最稳的开国功臣,这是当年在沛县村子里屠狗为生的樊哙万万想不到的。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燕王卢绾造反,樊哙以相国之职率军攻打燕国,平定了燕地十八个县,五十一个乡邑,因此战之功被汉高祖刘邦增加食邑至五千四百户,食邑人口仅次于萧何、曹参等数人,已超过绝大多数开国将领。可樊哙没想到的是,也是在这一年,一生效忠的汉高祖刘邦即将走到生命尽头,而正处于人生和事业最高峰时的他危机也悄然来临,差点被杀?
与吕氏“亲近”被刘邦猜忌,险些被杀在汉高祖刘邦的众多谋臣将领中,樊哙不是他最信任亲近的,也不是将领中最能打仗的,却是他一直保持稳定信任和重用的,这从汉朝建立后他对樊哙的不断提拔重用和封赏可以看出来。这里面有三个原因:一是樊哙是刘邦的老乡,最早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兄弟,二是鸿门宴上救驾护主,三是樊哙娶了吕后的妹妹吕媭为妻,生有一子樊伉。生死兄弟加救命之恩再加亲戚关系,使樊哙与刘邦比其他人多了一层密切关系,这样刘邦也能够对樊哙充分信任和放心使用,可也恰恰因与吕后的“亲近”关系,樊哙险些被刘邦杀掉。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击败九江王英布,回长安后不久因旧伤复发病倒了。此时的刘邦病得很重,自知没有多少时间了,正考虑安排后事,有人却对刘邦说:“樊哙与吕后串通一气,想等皇上百年之后图谋不轨,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此前刘邦对吕后干预朝政早已心存不满,但碍于她是太子刘盈之母一直忍耐,现在她又和手握兵权的樊哙串通在一起,刘邦觉得事情很严重,对樊哙起了疑心,为了刘氏的江山社稷决定除掉他,于是将陈平找来,通过一番商议采取了陈平的计谋,明面上由陈平去樊哙军中传诏,暗地里派周勃随行,此时樊哙正在讨伐燕王卢绾,等到了樊哙营中突然宣布旨意立斩樊哙人头,再由周勃代替樊哙掌印领军。
陈平虽然在刘邦面前信誓旦旦,可和周勃刚一动身出发就犹豫后悔了,樊哙是皇帝的亲信爱将,战功显赫,又是吕后的妹夫,现在皇帝正在气头上,如果听从旨意将樊哙杀了,以后皇帝想起樊哙的功劳后悔了怎么办,到那时自己和周勃说不定就成了替罪羔羊?又或者皇帝一病不起驾崩了,那以后就是吕后掌权,吕媭肯定把杀害樊哙的事归罪到自己和周勃身上,最终还是难逃一死?于是陈平和周勃商量,并向他分析了利害得失,决定不立斩樊哙,将他绑上囚车押赴长安,是生是死全由皇上自己决定。
陈平按照计划将樊哙绑上囚车押往长安,可刚走到半路就传来了刘邦驾崩的消息,陈平暗自庆幸不已,幸亏没有杀了樊哙,不然肯定得罪了吕后姐妹俩,而樊哙也在刘邦死后逃过一劫,回到长安后吕后立马释放了樊哙,并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公元前189年,即汉惠帝六年,樊哙去世。从这六年没有樊哙任何历史事迹可以看出,樊哙并没有因为与吕后的关系亲近她,进而结党弄权危害刘氏的江山,对于吕媭干预朝政的行为还经常看不惯,樊哙也没有差点被杀而怨恨刘邦的猜忌,而是继续效忠汉惠帝刘盈。相反刘邦却仅仅因为樊哙与吕后有亲,就猜忌一直对他忠心耿耿的爱将,想要杀了樊哙,为了刘氏江山社稷着想刘邦也许没有错,可作为皇帝实在凉薄了些,也看错了樊哙。
小结鸿门宴上樊哙怒斥项羽,以他的大智大勇救了刘邦一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成就了自己的历史之名。追随刘邦南征北战,战功累累,却难逃帝王猜忌之心,在刘邦心中救命恩情自然难抵社稷危亡之重,但历史也最终证明了樊哙的忠心和刘邦的无情狠辣。
一将成名万骨枯,何况这种事情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漏过一个……
刘邦能夺得天下靠的就是不感情用事[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