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天里的冰雹 ■素材:张明德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那个快递来得着实突然。
2024年的初春,河南郑州的天还带着几分料峭的寒意。张明德正捧着个暖水袋,坐在阳台的藤椅上晒太阳。老伴王淑芳在厨房里忙活着,飘出阵阵葱花炒蛋的香味。
“叮咚——”门铃声突兀地响起。
“谁啊?”张明德慢悠悠地站起身,膝盖还有点发硬。这是老年人常有的毛病,他也习惯了。
“您好,顺丰快递。”
张明德拉开防盗门,看到快递小哥手里捧着个不大不小的红木盒子,包装精致,一看就不便宜。
“应该是搞错了吧?”张明德有些纳闷,“我没买过什么东西啊。”
“张明德老师是吧?东湖路第一中学退休教师?”快递小哥核对着单子。
“对对对,是我。”
“那就没错。这是从深圳发来的,挺贵重的,您签收一下。”
张明德糊里糊涂地签了字。捧着盒子,他觉得份量不轻,心里更纳闷了。
“老张,谁啊?”王淑芳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来。
“快递,不知道谁寄来的。”张明德把盒子放在茶几上,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
盒子表面漆得发亮,一看就是上等红木。掀开盖子,里面铺着暗红色的丝绒,上面静静地躺着一块温润的和田玉,玉质通透,隐约可见丝丝纹路。
“这。。。。。。”张明德的手有些发抖。
“老张,怎么了?”王淑芳见他脸色不对,赶紧走过来。
张明德没说话,他看到玉佩下面压着一封信。信封已经发黄,一看就有些年头了。当他看到信封上那个名字时,老人家的手抖得更厉害了。
“李志远。。。。。。”他喃喃地念出这三个字,声音都在颤抖。
“李志远?就是。。。。。。”王淑芳也愣住了。她太清楚这个名字对老伴意味着什么。
这个名字,就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尘封25年的记忆之门。
1999年的那个夏天,张明德正担任东湖路第一中学高三(3)班的班主任。那时候他才42岁,正是教书育人最得意的时候。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就是李志远。
“老师,我做完了,您帮我看看吧。”记忆中的李志远,永远是埋头做题的模样,说话轻声细语的,脸上总是带着腼腆的笑。
李志远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他成绩好,却从不张扬。每次考试都是前三名,却总是默默地帮助后进的同学。那时候的张明德常想:这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
可谁能想到,就在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学校接连发生了几起偷窃案。那时候的学生,能有个几百块钱就不得了,可偏偏接连有同学报告钱包丢失。
“要命了,我的压岁钱全在里面呢!”
“我的生活费啊,这下怎么办。。。。。。”
学生们议论纷纷,人心惶惶。张明德作为班主任,心里也憋着一股劲,想要揪出这个“内鬼”。
那是个周二的下午,张明德提前进教室准备上课。路过李志远的座位时,他无意中发现李志远的抽屉里,有个眼熟的钱包。
那钱包,分明就是前两天报失的那个。
“这。。。这怎么可能。。。。。。”张明德当时就懵了。他做了二十多年的教师,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一时间手脚冰凉。
那一刻,张明德觉得自己的心好像被人狠狠地攥住了。他一遍遍告诉自己:不会的,李志远不可能是小偷。可眼前的证据又是那么明显。
放学后,张明德把李志远叫到办公室。看着这个平日里最得意的学生,他的心里五味杂陈。
“李志远,你。。。。。。”张明德话还没说完,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老师,您怎么了?”李志远还是那副腼腆的模样。
“为什么?”张明德把钱包放在桌子上,“为什么要这么做?”
李志远看到钱包的那一刻,脸色煞白。他的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
“老师,我。。。。。。”
“你不用解释了。”张明德深吸一口气,“我太失望了。”
第二天,张明德在班会课上当众指出了这件事。教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敢相信,成绩最好的李志远,居然会偷东西。
“不是我偷的!”李志远终于开口了,声音都在发抖,“老师,真的不是我!”
“那钱包怎么会在你抽屉里?”有同学问。
“我。。。。。。”李志远张了张嘴,却说不出下文。
事情很快惊动了学校。在那个重视名节的年代,学校容不下这样的污点。李志远被勒令退学,临走那天,他站在张明德面前,眼泪汪汪地说:“张老师,总有一天我会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句话,像一把刀,深深地刻在张明德的心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张明德渐渐发现,那件事之后,班里再也没发生过偷窃案。他开始怀疑:当初的判断,会不会真的错了?
可一切都晚了。李志远退学后,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张明德打听过他的下落,可谁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爸,别想了。”女儿张小红常这样劝他,“都过去这么多年了。”
可这事儿就像根刺,扎在张明德心里,越想越疼。退休后,他常常做梦,梦见李志远站在他面前,喊着:“老师,不是我!”每次从梦中惊醒,他都是一身冷汗。
而现在,这封信就躺在他面前。
张明德的手抖得厉害,好不容易才拆开信封。泛黄的信纸上,是熟悉的字迹:
“敬爱的张老师:
写这封信时,我已经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医生说我时日不多,所以我必须要把这件事告诉您。
那年的偷窃案,确实不是我做的。真正的‘小偷’是刘浩,他已经在五年前因病去世了。当时他偷钱,是为了给他得了重病的母亲救命。我无意中发现了真相,但我不忍心说出来。因为我知道,如果说出来,刘浩就完了,他母亲也就完了。
这些年,我一直在资助刘浩的母亲。现在她已经安享晚年,我也可以安心地离开了。
随信附上的玉佩,是家父唯一的遗物。我想送给您,因为您教会了我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有时候,善良比清白更重要。
您的学生
李志远”
信纸从张明德手中滑落,他浑身发抖,泪水不停地往下流。
“老张,你别这样。。。。。。”王淑芳心疼地拍着老伴的后背,递过纸巾。
“我。。。。。。我这些年,一直误会了他。。。。。。”张明德的声音哽咽得厉害。他想起李志远临走时那个眼神,心里就像针扎一样疼。
玉佩上刻着“厚德载物”四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张明德颤抖着手指,轻轻摩挲着这四个字。信封里还掉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是当年高三(3)班的毕业照。照片上,李志远站在最后一排,笑得腼腼腆腆的。
“我得去找他!”张明德突然站起来,“得当面跟他道歉!”
王淑芳看了看信封上的地址:“深圳福田区第一人民医院。。。。。。”
张明德立刻打电话给女儿张小红。张小红在省医院当医生,认识不少外地医院的同行。
“爸,您先别急,我帮您打听打听。”
半个小时后,张小红打来电话,声音有些沉重:“爸,李志远他。。。。。。已经走了。”
“什么?”
“三天前因车祸去世的。这封信和玉佩,是他临终前托人转交的。”
张明德“扑通”一声坐在沙发上,整个人像被抽走了魂魄。王淑芳赶紧端来一杯温水:“老张,你别太激动。。。。。。”
“他还留下了一笔教育基金。”张小红继续说,“专门资助贫困学生。基金会的人说,李先生特意交代,要把这笔钱交给您来管理。”
张明德捂着脸,泪水从指缝中涌出。他想起多年前,自己也曾这样痛哭过一场。那是在李志远走后的第七天,他一个人在办公室翻学生的作业本,翻到李志远的本子时,一张卡片掉了出来。
那是他在李志远考了年级第一后,特意写给他的表扬卡:“志远啊,你不仅学习好,还热心助人。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现在想来,李志远确实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只是。。。。。。一切都太迟了。
“对了,基金会说李先生还留了段视频。”张小红说,“我这就发给您。”
很快,张明德的手机上收到一个视频文件。点开后,病榻上的李志远出现在屏幕里。他消瘦了很多,但眼神依然那么清澈。
“张老师,您好。”视频里的李志远虚弱地笑了笑,“如果您看到这个视频,那说明我已经离开了。这些年,我一直想当面跟您说声谢谢。那次退学,反而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有时候,保护他人比证明自己清白更重要。这是您教给我最宝贵的一课。这些年,我在商场上也遇到过很多诱惑,但每次想到您,我就知道该怎么选择。”
“我这一生,最感谢的就是您。您教会我,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视频到这里戛然而止。张明德呆呆地看着手机屏幕,泪水模糊了双眼。
窗外的春风轻轻吹过,带来几片花瓣,落在红木盒子上。张明德忽然想起,李志远最后一次见他时说的那句话:
“张老师,总有一天我会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一等,就是二十五年。
第二天一早,张明德就去了东湖路第一中学。虽然已经退休好几年,但学校的老师们对这位老教师还是很尊重。
“张老师,您这是。。。。。。”
“我想去看看以前的教室。”张明德的声音有些哑。
三楼最东边的教室,还是原来的位置。只是课桌椅换成了新的,墙上多了块电子白板。张明德站在门口,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了当年的场景。
李志远总是坐在第三排靠窗的位置。阳光照进来的时候,能看到他埋头写字时额头上的细汗。每次上早自习,他都是最早到教室的那个。
“张老师,这是找谁啊?”一个稚嫩的声音把张明德拉回现实。一个小姑娘仰着头,好奇地看着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哦,我啊,我是以前的老师。”张明德蹲下身,摸了摸小姑娘的头,“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小雨。”小姑娘有些害羞,“我成绩不太好,但我想考上大学,不让爸爸妈妈失望。”
张明德愣了一下,忽然想起李志远留下的教育基金。他轻声问道:“小雨啊,你家里条件怎么样?”
“还。。。。。。还行吧。”小姑娘低下头,“就是爸爸生病了,花了很多钱。。。。。。”
张明德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想起了李志远的话:“有时候,保护他人比证明自己清白更重要。”
“小雨,你愿意让爷爷教你功课吗?”
小姑娘眼睛一亮:“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张明德笑了,“从今天开始,每天放学后,爷爷都来教你。”
“可是,我没有钱请家教。。。。。。”
“不用钱。”张明德摇摇头,“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托付给我的责任。”
从那天起,张明德就成了学校的常客。他不仅辅导小雨,还帮助其他困难的学生。李志远留下的教育基金,就这样一点点地帮助着更多的孩子。
春去秋来,张明德的白发越来越多,可是他的眼神却越来越明亮。每当看到学生们认真学习的样子,他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李志远。
有时候,他会站在教室窗口,望着外面的梧桐树发呆。那棵树,见证了二十五年前的误会,如今又见证着这份善意的传承。
一天放学后,小雨兴冲冲地跑来:“张爷爷,我这次考试进步了!”
张明德欣慰地笑了:“很好,要继续加油啊!”
“张爷爷,您为什么要这样帮助我们啊?”小雨歪着头问道。
张明德看着窗外的梧桐树,轻声说:“因为有个学生教会了我:有时候,误会背后或许藏着更大的善意。。。。。。”
夕阳的余晖洒在老人的脸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