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道士的多种类别
道教,经过近两千年的演变,孕育了众多道士,并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道教的历史和礼仪。
普通称谓
道人:最初与方士同义,最早见于《汉书·京房传》。随着道教的兴起,道人一词曾特指道士。到了南北朝时期,道人转而专指沙门,与道士有所区分;唐朝以后,道人一词又泛指拥有道术之人,或特指道士。
黄冠:道士的另一称谓,源于古时黄帝的衣冠。后世道教尊黄帝为仙宗,因此以“黄冠”来称呼道士。
乾道和坤道:最初,道士的称谓不分性别,男女皆称道士。但为了区分,有时将男性道士称为乾道,女性道士称为坤道。
尊敬称谓
道长:这是外界人士对道士的尊称,"道长"前可加姓氏,既常见又带有敬意。通常用于称呼所有道士,但在特定场合下,它特指宫观的负责人。
先生:这是对道士的尊称,也可以是道士的谥号或赐号。例如,宋太宗曾赐予陈抟“希夷先生”的称号。
羽客:又称为羽士或羽人,源于以鸟羽比喻仙人能飞升天际的意象,进而引申为神仙方士的称谓,最终专指道士。后世的道士常以此自号。
天师:是对得道高人表示尊敬的称呼,狭义上特指张道陵及其后代,但后来寇谦之、杜光庭等人也被尊称为天师。
炼师:最初多用于指修习上清法的道士,后来则成为对精通养生、炼丹之术且修为高深的道士的尊称。
教职称谓
方丈:在道教中,方丈是对十方丛林最高领导者的尊称。他们必须经过三坛大戒的严格考验,接过律师传“法”,以戒行精严、德高望重而受到全体道众的拥戴,从而被选为道士。
监院:监院是由常住道众公开选举产生的,负责管理道教丛林内外所有事务的领导者。监院必须具备全面的才能和智慧,通晓道理,明辨道德,仁义谦恭,宽宏大量,能够自我克制以保护大众,同时具备柔和善良的品质,明白罪与福的因果关系,且在功德方面都有所成就。
高功:高功指的是那些德高望重、精通斋醮科仪的道士。他们擅长踏罡步斗,能够沟通神与人,代表神明宣教,祈求福祉、消除灾难,超度幽魂,并主持斋醮法会。高功是经师中的领导者。
知客:知客负责接待来访者以及迎送宾客的道士,必须对事务了如指掌,通晓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