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发现,在1955年举行的全军授衔仪式上,共有十位功勋卓著的将领被授予了元帅军衔,陈毅就是其中之一。

陈毅出身于书香之家,有着一位知识渊博的父亲,在父亲身边长大的他,深受父亲的影响,对文学非常感兴趣。父亲看着儿子这么有文学天赋,便把他送到了学校学习。在学校中,他不仅跟随先生学习了儒学经典,还学会了诗歌方面的知识。正是这段时间的学习,为他写诗的这项爱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随着科举制的废除,各地的新式学校也陆陆续续的创办起来。陈毅的父亲虽然是一位旧式读书人,思想却并不迂腐,在知道旧式学校教授的知识已不适合孩子的发展时,便把陈毅送到了新式学校就读。接受了新式教育的他,眼界也随之开拓,并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报国的种子。

当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之时,陈毅同大多数有着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一样,辞别了亲近的家人,踏上了未知的旅途,前往法国留学。留学期间,在朋友的带领之下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对其中的一些理论非常认可,同时,也对共产主义者产生了敬佩之情,这也是他在后来加入共产党的原因。
常言道:“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仔细想来,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尤其是对陈毅来说。一直走在文学道路上的他,在经历了五卅运动之后,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救国的道路。

时间飞速流逝,转眼间就到了1928年4月28日。这一天,在陈毅的带领之下,起义部队来到了毛泽东所在的井冈山,与此处的部队完成会师,开始了井冈山的建设历程。
在这期间,陈毅结识了许多可以交付后背的朋友,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陈毅与毛泽东两人既有相同的信仰,又有相似的爱好。工作之时,两人配合十分默契,很少出现分歧;工作之余,两人时常坐在一起探讨名著,鉴赏诗词。就这样,相处愈多,了解愈多,友谊也愈加深厚。
除了对井冈山的建设和发展所作的贡献之外,陈毅在后来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发展上,都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拿上海的解放和建设来说,他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在上海的解放方面,是陈毅领导部队率先攻破了敌军的防线,取得了上海战役的胜利,使我军顺利接管上海。其次,在上海的建设方面,也是他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个第一任市长重担。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受到战争重创的上海,恢复了正常秩序,同时,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的建设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他功不可没。
然而,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也因为一些工作上的小失误,在六七十年代受到了波及。

1972年,陈毅因病去世,中央按照惯例为其举行追悼会,并做出相关安排。可是,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整理的悼词上,却出现了“有功有过”4个字。作为致悼词的人,周总理审阅过后,并不满意,毕竟,陈毅哪怕在工作中出现过失误,当年那些卓越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为此,他专门找到毛主席,把这份悼词交了上去,征求他的意见。
相交这么多年,毛主席对陈毅非常了解,审阅过后,亲自提笔把这四个字圈起来并划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