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同志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他为人刚正耿直,在党内颇受好评。在革命的道路上,黄克诚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畏惧艰难困苦,总是拼尽全力,勇往直前。因此,毛主席十分信任黄克诚,多次对他委以重任。

黄克诚出生于1902年,从小贫困的生活造就了他敦厚豁达的个性。上学时,黄克诚努力认真读书,在20岁时考入了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当时,正值混乱之际,年少的黄克诚便积极参与起了爱国运动,希望以此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后来,黄克诚在学校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深深地为之着迷。
正巧毛泽东也来到此地宣传革命,黄克诚被毛泽东的演讲所打动。自此,实现共产主义就成了黄克诚终身奋斗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理想,黄克诚在1925年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于革命事业。黄克诚为人直率,敢讲敢言。面对毛主席看到黄克诚身上的冲劲,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很是欣赏。
在抗战期间,黄克诚身上的才能越发得以显现。毛主席看出黄克诚确实是军政工作上的一把好手。于是,毛主席曾三次点将,将重任托付给黄克诚。
第一次便是在1948年,当时正在准备解放天津。毛泽东在思考接管天津的人选时,一下子便想到经验丰富,沉着老练的黄克诚。因此,毛主席钦点黄克诚全面接管天津事务,完成对天津的解放。黄克诚果然不负毛主席所望,顺利完成任务,并使天津在短时间内就恢复了生产生活。

毛主席第二次钦点黄克诚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当时主张家乡人管理家乡人。虽然毛主席,任弼时等领导都是湖南人,但是,毛主席最终还是选择了黄克诚作为管理湖南的领导人。
黄克诚十分担心自己能否干好此事,对此,毛主席只是拍了拍黄克诚的肩膀,对黄克诚说:“不要担心,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干。”毛主席的话语犹如一剂强心针,让黄克诚顿时有了信心。事实证明,黄克诚在湖南也干得十分不错。
黄克诚第三次被点名是在1952年,此时毛主席觉得军委更需要黄克诚这样的人才,最终,黄克诚回到北京担任了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一职,在中央发光发热。
黄克诚十分敬重毛主席,然而,当毛主席有了错误的时候,黄克诚也会直接指出。1959年,毛主席请黄克诚吃饭,与黄克诚谈论了许多往事。

谈到四平保卫战的时候,黄克诚直接向毛主席指出:“当时不应该死守四平。”
毛主席反问到:“这确实是我的决定,难道这个决定是错误的吗?”
黄克诚坦言:“你的决定就是错误的。”
黄克诚的坦诚让毛主席愈发觉得他是个值得相交的朋友。而黄克诚也一直将毛主席视为知己。
毛主席的决策在黄克诚看来或许是错误的,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黄克诚把毛主席当作自己的指路明灯。黄克诚始终都是毛主席坚定不移的拥护者,在他晚年时期也亦是如此。
1980年,党内流传了一些关于毛主席的闲言碎语。身为纪检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在出席会议时,针对此事进行了坚决的反击。
黄克诚说:“如果硬说有人比毛主席更高明,那必然是在对历史开玩笑。”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可以看出毛主席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多少努力。黄克诚坚定的话语也敲醒了一些沉睡的人,使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986年12月28日,黄克诚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