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华国锋重回韶山,人群中有人打趣询问:叫你华书记还是华老?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5 00:36:55

1976年,周总理因病溘然长逝,当时毛主席也处于重病之中,谁有能力接任周总理的职位与“四人帮”继续斗争,成为了大家心头最担忧的问题。

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毛主席在认真思索之后,最终任命了华国锋作为国务院总理接手周总理的工作。

华国锋是1971年调到中央来工作的,他为人一向低调,也从不贪功,因此,在很多人眼里一直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不少人都在担心,华国锋真的有这个能力吗?不过,大家还是选择了信任毛主席的判断。

同年9月,毛主席逝世,至此,四人帮再无顾忌的人,开始变本加厉收拢权力,铲除异己。

这时,华国锋主动站了出来,联合叶剑英、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的阴谋,将整个国家带回了正轨,从经济、生产、教育、科学等多方面着手,开启了高速发展的数十年。

华国锋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待和嘱托,从未贪恋过权位,1981年他主动辞去职务,从领导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他是毛主席坚定的追随者,一生都心系着祖国的发展,时刻关注着祖国各方面的建设,遵守党的纪律,严以律己。

毛主席对华国锋的信任渊源,开始于1955年,彼时的华国锋还在基层工作,他深入韶山的农村,做关于农业发展的调查,并写了关于农业合作化的三篇文章。

正是这三篇文章,让毛主席对华国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说他是一个脚踏实地、肯花功夫调查研究的人才。

不久之后,毛主席特地接见了华国锋,两人就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膝长谈,有不少见解都不谋而合。

毛主席向来是愿意举荐人才的,在党的第七届六中全会上,毛主席就特地向大家介绍了华国锋,还亲自请他上台给代表们讲讲他在农业合作化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教训,让所有人都学习学习。

当时,就连华国锋自己都没想到会上台演讲,好在农业是他的强项,哪怕没有提前准备,依然讲得十分精彩又真诚,受到了领导人们的一致好评。

回到湖南后,华国锋并没有因为这次经历就骄傲自满起来,他依然兢兢业业走在田间地头,为自己热爱的农业发展添砖加瓦,大力发展水利建设,从基层升任湖南省领导层之后,还注意保护当地的特色剧种,推动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华国锋还大力支持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对袁老最后的成就起到了莫大的作用。

不过,华国锋也是受过毛主席的批评的,1964年,他因发现有很多民众都喜欢聚集到韶山参观毛主席的家乡,游客太多反而影响到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便主持修建了毛主席纪念馆。

结果两年后,毛主席来到韶山的滴水洞居住,发现大家都去参观自己的纪念馆时,却不见半点高兴,十分严肃地对所有人说:“韶山有那么多为革命为祖国牺牲的人们,怎么就知道宣传我?你们应该要去多宣传那些烈士,他们才是最应该被记住的人。”

华国锋听到这些话,十分感动和惭愧,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到了毛主席的思想。

在湖南任职期间,他尽职尽责,永远以身作则走在最前线,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和感激。因此,1990年,华国锋再次回到韶山时,当地的老百姓热烈欢迎他的到来,他走到哪儿,老百姓便跟到哪儿,高声呼喊着他的名字,热情地想要与他握手,说上一两句话。

而华国锋看着韶山这几十年的变化,心中感慨万千,他来到当年毛主席居住过的滴水洞,竟还能清楚地记得他与毛主席在韶山的点点滴滴,只可惜,此刻他敬爱的精神领袖早已离世,而他也已经白发苍苍。

他关切地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毛继生和毛振南还在韶山吗?我和他们很久没有见面了,很想念他们。”

得知华国锋到来,毛继生和毛振南也是匆匆赶来会见老友,他们一起参观扩建后的毛主席纪念馆,怀念彼此并肩的奋斗岁月。

离开纪念馆后,路上的人们一看到华国锋,就都大声喊着“华老”,毛振南听到后便笑着问道:“那我们现在应该叫你什么?华书记还是华老?”

华国锋笑着摆摆手:“你们啊,还是叫我华国锋,或者老华就行了,可不要故意逗我。”

随着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提议要不要疏散下人群,对此,华国锋摆手拒绝,他始终记得毛主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诲。

回到宾馆休息后,韶山政府按照接待贵宾的惯例,送给他四包当地的茶叶,华国锋再次拒绝,他说:“我们不能忘记毛主席说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

华国锋的高尚品格不仅感动着当时的人民,他的精神也将会一直流传下去,影响更多的后来者。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