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邵华提出去看望毛岸青,江青觉得不妥,毛主席:你不要管太多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3 00:53:43

1960年四月的一天,毛主席刚从睡梦中醒来,就得知邵华和她的姐姐刘思齐已经到了中南海。

在和邵华寒暄时,毛主席的思绪回到了1946年。那个时候的邵华还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却要马不停蹄地跟随着革命队伍南北转战——从延安到太行山,从西柏坡到北京。在那段时间里,她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关怀。邵华也从此亲切地称呼毛主席为“毛爸爸”。

这次邵华来到中南海,是想和主席说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向主席道喜——她考上了北京大学。邵华觉得,自己能考上北京大学离不开毛主席的言传身教。自从上学以来,毛主席一直要求她要用功读书,而她也以主席为标杆,严格要求自己。

第二件事是她想去一趟大连。为此毛主席有些不解,为什么去大连需要向他打招呼呢?

邵华解释道,她想去大连看望毛岸青。因为毛岸青身体欠恙,而毛岸青又是姐夫毛岸英的亲弟弟,她应当去看望一下以表关心。

毛主席听后恍然大悟,也对邵华如此懂事感到欣慰。

在送走刘思齐和邵华二人后,李银桥的夫人韩桂馨看出了其中的端倪。韩桂馨笑着说道:“姐姐带着妹妹来到中南海,又准备去大连,是不是有点姐姐带着妹妹去相亲的感觉呢?”

这时江青却觉得邵华去大连不太妥当。在江青看来,毛岸英已经牺牲,又何苦要结其他亲家惹大家伤心呢?

毛主席听了有些愠怒,说道:“你这是什么话?年轻人的婚事当由年轻人做主。我们老一辈不要插手,你不要管太多。”

而后毛主席提起笔,给毛岸青写了一封信,正好可以让邵华带过去。毛主席一字一字地将自己那不为人熟知的一面写进信里——作为父亲的那一面。

不久后,邵华将这封信带到了大连。信中毛主席关切了毛岸青的身体,还关心了毛岸青和邵华的事情,并询问毛岸青是否有意。接着也不忘让毛岸青感谢大连市委,因为大连市委的同志对毛岸青很是照顾。

给毛岸青带完信后,邵华并没有立马回到北京,而是在大连呆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邵华常常和毛岸青一同沿着大连的街道散步。毛岸青常常询问邵华,父亲的身体如何。邵华回答毛岸青一切都好,不必担心。并嘱咐毛岸青要听从医嘱,多多锻炼,常常呼吸新鲜空气,身体一定会好起来的。

二人之间感情的种子就在这一次次的闲逛和闲聊中种下。

邵华回到北京后,感情的种子在一次次信件往来中开始发芽,成长。这一切,都被邵华的母亲张文秋看在眼里。这个时刻,张文秋感到无比高兴,这不仅仅是为邵华的爱情而高兴,也为自己完成了毛岸英烈士的愿望而高兴。

原来,在抗美援朝前夕,毛岸英就找到过岳母张文秋。在张文秋的回忆中,毛岸英站在昏黄的灯光下,向自己告别。

张文秋连忙询问毛岸英要去哪里?

毛岸英表示自己将要去苏联。可是我们都知道,毛岸英将要去的地方,是朝鲜战场。接着,毛岸英向妈妈表示,希望自己离开后,妈妈能好好代他照顾弟弟毛岸青。因为弟弟的身体常年欠恙,但是父亲实在是分身乏术,所以希望妈妈能够照顾弟弟,如果条件允许,再为毛岸青张罗一下婚事。

张文秋点了点头,表示一定会好好照顾毛岸青的。毕竟毛岸青小时候常常在张文秋家中玩耍,张文秋对他就仿佛是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看到妈妈愿意照顾弟弟,毛岸英心中的一块石头也落了地。他感激地向着妈妈鞠了一躬。张文秋立马扶起女婿,接着说道:

“多多保重,我们等你回来。”

哪知道这一次,竟是永别。

终于,在1960年五一前夕,邵华和毛岸青在大连结婚了。在婚礼上,37岁的毛岸青身穿笔挺的藏青色中山装,22岁的邵华身着素雅的鹅黄色连衣裙,两位新人的胸前都别上了鲜艳且洋溢着热情的大红花。在相拥走进婚礼现场时,掌声响彻了整个大厅。在主婚人徐海东大将的见证下,二人热切相拥。邵华说,他俩彼此相爱,开启了爱情的漫长旅途,尽管未来的路充满不确定性,但只要二人携手同心,就定能克服艰险,走向更美好的将来。

邵华的讲话再次燃起了现场的热情,掌声久久不能散去。在掌声中,在全场来宾的祝福中,两人将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向全场来宾鞠躬以表感谢。

这场简朴而热烈的婚礼,凝结着邵华和毛岸青之间的爱情、毛岸英对弟弟的亲情还有张文秋对毛岸英烈士的承诺。

1970年,邵华生下了一个男孩,毛主席为这个男孩取名为毛新宇。毛新宇的出生,弥补了毛岸英牺牲时没有留下孩子的缺憾。

毛岸青和邵华晚年居住在北京的市郊,过着平静的生活,二人之间的美好爱情让无数人心生羡慕。爱好摄影的邵华还为新中国留下很多珍贵的影像,她也成为了新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女将军之一。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