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上将许世友衣锦还乡,拔枪就要毙掉亲叔叔,这里头有何渊源?

历史也疯狂了 2024-08-04 00:33:43

1956年,毛主席签发了《倡议实行火葬》,希望中央领导人接受去世后火葬。主席第一个签下自己的名字,在场的领导人也纷纷签名,然而,这时有一个人却拒绝签名,他就是上将许世友。毛主席本有些不开心,可紧接着许世友的一番话却让他改变了主意。

“许将军是和尚嘛,情况特殊!”

一、幼年丧父,母子相依

1906年,许世友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偏僻小村庄,父母都是地主家的佃户,一年到头吃不了几顿饱饭。许世友在家里是老三,一共有六个兄弟姐妹,家中本就贫苦,再加上子女众多,父母也就越发辛劳。

年幼的许世友很懂事,小时候就帮着家里干活,虽然穷,能够自给自足也是美事。可是好景不长,许世友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起来。这位坚强的女性默默地扛起了家里的一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许世友看着母亲劳累的样子,很是心疼。

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和尚,拳脚极为高明。他在村里卖艺,很受小孩子的欢迎,见孩子们喜欢,他便随手教了他们几手。没想到却发现了一个好苗子,聊了几句后,见许世友有些天赋,脑子也机灵,就动了收徒的心思。当许世友得知,当和尚能吃饱饭,给家里减轻压力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母亲没有多说什么,她对这个老三万分地不舍,但是,能走出去一个对家里也是好事。因此,狠狠地抱了抱孩子,给他准备好行李后,便送他上路。送行的时候,许世友没哭,母亲反倒哭了起来。小小的许世友再也忍不住,回头大喊:“娘,你等着,我一定回来看你!”

二、少年意气,挥斥方遒

跟随师父来到少林寺后,许世友潜心习武,在师父的指点和自己的努力下,他的武艺突飞猛进。可是,越是学习武术,许世友越是能感受到一个道理:学武救不了中国!

八年后,曾经矮小瘦弱的许世友如今已是一个健壮魁梧的青年,他压抑不住对亲人的思念,回乡探亲。当许世友再次踏上那熟悉又陌生的道路时,他忍不住感慨万千,心脏剧烈地跳动起来。

远处的田野上,隐隐有一道佝偻的身影在劳作,不知为何,许世友的眼前开始模糊。他不顾一切地跑了过去,紧紧地抱着她,大声地喊了一句:“娘,我回来了!”

生活的重担压弯了母亲的脊梁,却压不弯她的意志。母子二人久别重逢,难掩激动,回到家中,许世友更是受到了兄弟姐妹的欢迎。会武术的许世友,在他们眼里就是英雄大侠!可是,不久之后,大侠就惹上了事。地主家的儿子和许世友差不多大,仗着家世无恶不作,大家都怕他。见许世友当了和尚,有些功夫,便多次挑衅。

许世友几次忍让,还是忍不住动了手,没想到失手把他打死。这一下,他不得不再次远离家乡,只是这次,连寺庙也回不去了。为此,他只能到处流浪,直到加入了红军队伍。在他的心里,一直惦记着家人们,特别是母亲。

三、一将功成,多次返乡

加入红军队伍后,许世友很快脱颖而出,他不但拳脚功夫厉害,指挥作战的水平也很出色。抗日战争爆发时,曾多次指挥部队击败盘踞在山东的日伪部队,解放战争时更是济南战役的总指挥,战功卓著。

全国解放后,1952年,许世友马上收拾行李,准备返乡。见到多年未见的母亲,他情不自禁地跪了下来,声泪俱下地倾诉思念之情。当他提出把母亲接走享清福时,母亲却婉言拒绝,农民是不会离开自己的根的,更何况,自己的丈夫还埋在这里呢!

许世友没办法,只好答应母亲自己会多来探望。此时门外已是人头攒动,听闻将军回乡,乡亲们都来凑热闹、就在这时,许世友忽然发现门口张脸特别熟悉。

“是你,许存礼!”说话间,他就要拔枪。母亲见状赶紧拦住,生怕他动手。许世友狠狠地盯着他,还是放下了枪。原来,这叫许存礼的是许世友的叔叔,曾经欺压百姓,作威作福,村子里不少人家都被他害过。

母亲苦口婆心的地劝他:“毕竟他是你亲叔叔啊,你不能杀他。”说着便给许世友跪了下来,吓得许世友赶紧扶起她,答应了母亲的要求。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许世友把他的罪行报告给了公安部门,由他们来处理。

此后,许世友多次回乡探亲,依旧是聚少离多。他自觉亏欠母亲太多,因此,当毛主席要求死后火葬时,他便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忠孝难两全,我生前为国尽忠,只希望死后能尽孝,和母亲葬在一起。”

了解情况的主席也没有难为许世友,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只此一例。1985年,许世友病逝后,他的遗体和母亲葬在了一起,这位为国尽忠一辈子的将军终于能安心当一回孝子。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