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最好的养生是稳定的情绪,最好的睡眠是不怕失眠

诺来看健康 2025-02-04 03:58:42

最好的养生是稳定的情绪,最好的睡眠是不怕失眠,最好的抗抑郁药是运动,最好的生活是吃喝玩乐。人这一辈子,想开了就那么回事,不管什么事,只要顺其自然,终究会过去。你想要什么,什么就折磨你,你计较什么,什么就困扰你。

——《情绪自救》

四十岁后,尤爱东坡。因为苏东坡不仅是集诗词书画于一身的一代文豪,还是一个生活家。

这与我的生活理想也不谋而合,在成为各种“家”的理想里,我首先也想成为一个生活家,生活家就要生活得好,生活得好,就是身心自洽,自然地静观,自洽地行动。

要达到这一点,观察自己的呼吸就尤为重要,它像一把修炼身心的万能钥匙。

“呼吸,这个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现象,却和我们的心理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心念的变化与情绪的起伏无时无刻不穿梭在呼吸间。”(《情绪自救》第58页)

所以,除了写诗文抒发情怀,躬耕“东坡”自养,静坐、冥想,观呼吸也成为苏东坡在黄州的“主要功课”,他的艺术成就也因心灵回归和思想境界的提高达到了新的高度。

人到中年,回归自身

中国文人的理想大抵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九字可以概括,就像是马斯洛的金字塔理论一样,用东方的语言囊括了中国人的基本人生追求。四十岁之前,人大都想着建立,寻找世俗中的位置。建立家庭,工作,为社会做贡献,或者说现在大多数人对成功的理解:出名赚钱发财。但人到中年,随着阅历增长和终点渐渐可以想见,曾树立的齐家、天下理想,这些也都不同程度上追求过,反倒又回头想着修身了。这也是中年人为什么都更在意养生的原因。

近千年前苏东坡也是这样。他年轻时经历了科举上的成功,一朝成名天下知,本想像周瑜一样“雄姿英发”,建立一番功业,然而经历了宦海浮沉,到“乌台诗案”以诗文入狱,险些丧命,出狱后又被贬黄州,俨然遭遇了人生危机。来到黄州之后,痛定思痛,常觉此身非自己所有,却更该倍加珍惜。所以修身提到了一个生命中最主要的位置,“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苏东坡如此,我们也是这样。

人活一世,不满百年,精神追求要有,为生活也要赚钱养家和自养,不能忘却营营,但最终的目的,还是为生活得更适意。倘若生活得不适自己的心意,赚多少钱,听多少赞美、多么位高权重也不值当。这也是很多人在经历世事后总结出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智慧。

修身养性,从一呼一吸开始

养身需先养神养心。被贬黄州的苏东坡,先是经常去安国寺里焚香静坐,希望达到“物我两忘,身心皆空”的境界。主要就是坐禅、冥想等练习,使心灵集中于所观想的对象,使头脑冷静,心灵休息,排除现实世界中情感的混杂,以精神上的直觉主宰意志和情意,获得心灵的平衡。后来又向天庆观的道士借来道堂三间,闭门谢客四十九天,静坐观息,来澄澈人生的八苦。

不管佛还是道,苏轼要的是现实的心灵功夫。借着静坐冥想观呼吸等功课,在风暴中归来的苏东坡,开始回归当下和内心,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心态沉静豁达了,也就能安顿下来,在现实中安然自处,这段时间他的作品产出尤为丰厚,写出了很多旷达洒脱、仙气卓卓的诗文,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都是那时所做。

真是应了《情绪自救》中的一句话:“我们的心处在当下,平静与光芒自然会回归心灵的高地,进而瓦解造成我们痛苦的观念。”

《情绪自救》书中的“观息法”与苏轼的禅坐静观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借助观察呼吸,让我们迷茫漂泊的心回归当下。只是此法更简单易学,也更适合现代人。

“呼吸不是来自过去,也更不是源于未来,它是当下每一个鲜活的瞬间。”

更多“观息法”的练习,参考《情绪自救》这本书,里面有简单实用的操作。

在呼吸间安顿自己的身心。飞鸿踏雪,做自己的飞鸿,一年复始,万象更新,也不妨从一呼一吸开始身心的修炼吧。

0 阅读:28
评论列表
  • 2025-02-04 06:16

    判断肾功能的好坏,就是想多喝水多拉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