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中的2个“小伟哥”,不但能降血压,还可改善男性功能

俊恩谈健康 2025-02-26 09:40:41

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

在此,友情地向您作出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作为高血压患病大国,我国不完全统计显示,高血压患病人数已突破3亿大关,而血压异常的人数更是占据了总人口数的一半以上。

作为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为了更好的控压,高血压患者一旦确诊通常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

但在长期服药过程中,不少的患者发现自己在性事方面似乎大不如从前,不免怀疑是不是长期吃降压药吃的。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一、降压药吃多了更容易勃起功能障碍?

今天你“硬”起来了吗?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有近四、五成的中老年男性(≥40岁)正在面临勃起功能障碍(ED)的困扰。也就是连续超过90天,在外界刺激下生殖器不能完全“硬”起来,或是时间很短,无法满足性伴侣的需求。

一次不行,再试一次要还是不行,那患者在心理上的焦虑值就会爆表,很容易发生恶性循环,最后变成次次不行。

这也会引起伴侣的不理解,自己又羞于开口,最终不欢而散的也不在少数。

尽管随着年龄段增长相应的ED患病率也会上升,不过年龄增长带来的机体各项功能衰退,绝不是主要的发生ED的原因所在。当然关于“行不行”这件事,多数人会觉得“不行”是肾亏了,毕竟“他好,我也好!”的补肾广告词家喻户晓。

要知道“硬不起来”绝不单是下半身的事。

目前很多研究发现,一些慢性疾病,尤其是在高血压患者中,其发病率远远高于健康群体。

在高血压患者中出现ED的患者近八成,相当于血压正常群体的二至三倍。

目前,临床上已经将其认定为血压异常增高的早期识别症状之一。

当血压长期不正常的升高时,血管壁内壁上的保护膜,会因为长期的冲击力出现功能性的损伤。阴茎内富含丰富的血管网络,尤其是在勃起的时候,需要大量血液灌注。但长期血管内壁损伤会影响NO的生成,而后者又是能否勃起的关键物质。

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患者的阴茎内,NO浓度只有健康人群的六成。

再加上,长期存在高血压的患者,尤其是血压控制的不太好的,多半都已经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与健康群体相比,已经出现硬化或是狭窄的阴茎动脉血管,正常血流量自然也会减少很多。

而且,高血压还会加速血管的老化,与同龄人相比,提前老化五到八年,这也就导致了“不够硬”或是“硬不起来”等问题的出现。

很多降压药的副作用栏里也会标注可能会加重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发生,如引起可逆性的性功能减退。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人都觉得,是自己降压药吃多了,才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其实,是,也不是。

就像我们前面提的,长期血压控制的不好,本身疾病就会引起ED的发生,那与吃不吃药的关系就不是很大。

但是呢,确实也有一部分的药在起到降压作用的同时,是可能会影响到性功能的。

就比如常用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等)。

此类药物之所以能够平稳降压,主要是作用于肾脏,通过抑制肾小管对于 Na⁺及 H₂O的重吸收,使它们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样机体内的血液整体容量相应的也会减少,血压自然也就降下去了。

但是,这就会使经过男性生殖器的血容量变少,没有足够的血流供给,对于血流变化高度敏感的海绵体就无法“硬起来”。

多项研究发现,长期服用该类药物的患者中,约有近两到三成的人存在中度以上的ED情况,其中包括近三成的性欲降低,精子数量减少,无法射精等。而且,它还会影响精子质量,其对生育功能的影响随着剂量增加,风险也会翻倍,大剂量服药时风险甚至在四倍以上。

再有就是β受体阻滞剂类(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降压药。

它们会阻挡去甲肾上腺素(NA/NE)和心脏上β受体的结合,当交感神经兴奋的时候,机体就无法通过NA来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而心率的下降,心脏负担降低,血压自然也就会降下来。

但是,这样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冲动信号也会随之减少,男性生殖器接受不到冲动信号就会变“软”;且还会降低机体对性的欲望。同时NA无法和β受体结合,自然就会转向α受体,这就会让周围血管的收缩力增加,可流经阴茎的血流量就会减少;而且它还能抑制NO的合成,相当于直接切断了勃起的血管舒张信号,也就大大增加了“硬不起”的发生风险。

发表在《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连续吃半年以上的β受体阻滞剂(βRB),出现勃起功能障碍(ED)的概率约为四分之一,远高于服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的患者,尤其是在四十岁以上的男性中更容易出现累积效应。

还有一些传统复方降压药中比较常出现的成分(如利血平、可乐定等),也会通过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等途径,来影响男性的性欲,使其出现“硬不起来”、“无法持久”、“射不出来”等尴尬问题。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降压药都是勃起功能障碍(ED)的帮凶,有些甚至在降血压的同时还能达到“伟哥”的效果。

二、降压药中的2个“小伟哥”,不但能降血压,还可改善男性功能 !

第一类、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药如其名,血管紧张素Ⅱ(Ang II)作为人体重要的激素,其主要功能就是收缩血管和升血压。那ARB类降压药(如替米沙坦、缬沙坦等)则是通过与其争夺受体,削弱其正常功能,来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同时Ang II如果长期在体内大量积累,也会加速炎症及应激反应的发生,这就给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会加速血管壁保护膜的损害,而这些都会进一步的影响男性正常的勃起功能。

而ARB类药物,可以间接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刺激一氧化氮(NO)的正常产生及释放。后者是支撑男性生殖器正常勃起的关键物质,它可以使生殖器周围血管平滑肌放松,使大量血液可以在短时间内更加畅通的涌向阴茎中的海绵体,使男性的生殖器变得坚硬有力。也可以理解为NO含量越高,勃起功能则越强。

在一些研究中还提到Ang II还会干扰男性性激素(如睾酮等)的分泌,它会与睾丸的间质细胞内的受体结合,抑制性激素合成酶的活性。

还会增加组织炎症的发生,使睾丸的正常生理功能遭到破坏,自然也就容易出现勃起功能障碍。而ARB类药物则可以针对性的有效改善这些问题的出现,使男性生殖器更健康。

第二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而ACEI类降压药(如培哚普利、卡托普利等)既能平稳降压,又可以改善男性性功能的机制其实与ARB类药物的十分类似。

它是通过抑制Ang II的转换,来降低后者对于全身血管系统的影响,其中也就包括了男性生殖器周围血管。不过除了上面我们提及的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伤;放松血管平滑肌,使血液可更容易流入阴茎;提升体内性激素水平之外。

该类药物还可以增加血管保护物质(舒缓激肽)的大量积累,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内壁,增加一氧化氮(NO)的释放,使其半衰期变得更长,有效改善男性生殖器疲软问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类降压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媲美“小伟哥”的作用,但其并非真正的“壮阳药”,患者切不可单纯性的当作“伟哥”来用。

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已经出现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此类药物虽有改善性功能的功效,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都适用。

三、如何科学服用降压药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降压药种类繁多,不同患者病症不同,所需要选择的药物类型也不一样。患者切不可为了追求改善性功能这一项,而私自换药,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建议下合理用药,否则得不偿失。

高血压并发肾脏相关疾病(如肾功能不全、双侧肾动脉狭窄等)的患者,身体会通过补偿机制来应对肾脏上发生的病变。如通过大量分泌Ang II(血管紧张素Ⅱ)来使血管收缩,以维持肾脏所需血液的正常灌注。这种临时的代偿机制下的“垂死挣扎”,虽看似保护了肾脏,却会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急速上升。

如果这类患者通过ARB/ACEI这两类降压药来降压,就会直接抑制Ang II的分泌,反而与身体的代偿机制“背道而驰”,只会使肾脏功能急剧恶化。

再有像高血压并有高血钾症的患者,或是存在高钾风险的人群(如部分糖尿病患者、慢性肾病患者等),都不建议长期选择ARB/ACEI这两类药物来控制血压。

因为Ang II一旦被抑制,就无法生成足够可供身体使用的激素(如醛固酮)。这样正常的K+排泄过程就会出问题,大量K+就会堆积在血液中,尤其是对于那些本来血钾就存在偏高(>5.0 mmol/L)的患者来说,极易诱发急性的高钾血症。

遵医嘱科学服药,才是将血压控制理想范围内,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所在。

同时,在服药过程中,对于刚开始服用一类药物的患者来说,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一直到常规服用剂量。并在专业医生帮助下,根据血压水平来调整具体的用药剂量。

而在同类药物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最新一代的长效药物,通常此类药物的副作用更低。在一种药物无法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的时候,不要私自增加药物剂量,或是擅自换药。要主动联系主治医师,根据自身情况联合其他一种或是两种药物进行控压,通常这样既能合理控压,又能抵消单一用药的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勃起功能障碍在高血压患者中更容易出现,部分高血压治疗用药确实会加重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但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这两类药物不但可以稳定降压还可能让你“雄风再现”。

不过,此类药物也不是适合所有的高血压患者,还是应该在医生建议下对症下药。

而且无论是高血压还是勃起功能障碍,除了药物治疗外,调整生活方式也是较为关键的措施。比如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每天摄入盐不超过5g,饮食以新鲜蔬果,优质蛋白为主;生活上,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适当户外运动等都有助于改善性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明明,孙润民,龙章佑,等.高血压及降压药与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高血压杂志, 2023, 31(4):316-322.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3.04.004.

[2]马伟涛,夏大胜.高血压病与勃起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9(2):5.DOI:10.16806/j.cnki.issn.1004-3934.2019.02.034.

[3]曹成龙.降压保"性"一个都不能少[J].健康生活, 2015(10):1.DOI:CNKI:SUN:JKSH.0.2015-10-040.

[4]刘绍明、李河桥、姚文亮、李晨曦、秦国政.基于系统生物学理论对高血压ED发病机制的探讨[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 31(22):5.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