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未晞时推窗,春山苍苍,春水漾漾。
风掠过廊下旧陶罐,惊醒了沉睡的苔痕与年光。古人将整个春天酿成八字的琥珀,在词章里种下十万亩月光。
且随我轻叩青石小径,踏着平仄的韵脚,采撷千年诗卷里永不凋零的春色。
01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
--《踏莎行·初春》徐灿·清
新绿尚是怯生生的婴孩,蜷在枯黄旧毯下偷看人间。徐灿以工笔描摹万物初醒的矜持:草尖刚蘸取第一滴翡翠,梨花骨朵仍裹着素绢,像未拆封的情书等待雨季。这欲说还休的早春,教人想起生命最初的模样——所有盛大绽放,都始于这般小心翼翼的试探。
02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踏莎行·小径红稀》晏殊·宋
晏殊笔下的春是场光影游戏。翡翠幕帘后,黄莺啼啭溅起露珠,茜纱窗畔,燕尾裁碎斜阳金箔。犹见词人执卷闲坐,任流莺与檐铃在回廊追逐。原来真正的春意不在满目繁华,而在那些欲隐还现的生机,如同绣娘将春色细细锁进织锦的经纬。

03
风传花信,雨濯春尘 。
--《浮生六记》沈复·清
沈复与芸娘在沧浪亭拾得春的密码。东风是殷勤驿使,携来桃李的暗语;细雨是慈悲拂尘,拭去阶前旧年痕。他们懂得在瓦盆里种碗莲,在梅枝系笺约雪,更懂得在尘世纷扰中,用竹帚扫出一方湿润清明的天地,让春住进彼此的眉间。
04
夭桃灼灼,杨柳依依。
--《行香子·春日迟迟》赵师侠·宋
赵师侠的春日长卷里,胭脂云霞落满桃枝,柳丝垂钓碧波。可最动人的不是灼目花色,而是柳条与湖水缠绵的弧度——恰似某年上巳节,你折柳相赠时,衣袖带起的涟漪至今仍在记忆里荡漾。原来春光的重量,要用二十年的月光才能称量。
05
杏花疏影,杨柳新晴。
--《殿前欢·隔帘听》贯云石·元
贯云石在雕花窗内听春雨。待云破天青时,杏花已把心事写在粉墙上,杨柳正晾晒翠色罗裙。元代散曲家看透荣枯,却仍愿在酒旗风中醉卧,只因知晓:凋零的疏影与初霁的新碧,都是光阴馈赠的玉屑,可佐茶,可入画,亦可煨暖寒夜。
06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唐
王维给友人的尺牍沾满青苔香。终南山正在解开发髻,让绿瀑倾泻而下,溪涧叮咚如素琴轻抚。诗人邀裴迪共赏的何止是春景,更是万物生长的仪式——每片舒展的嫩叶都在诵读《华严经》,每粒苏醒的种子都在丈量天地间的慈悲。

07
春望山楹,石暖苔生。
--《夜亭度雁赋》陈叔宝·南北朝
陈叔宝的春夜藏着温软秘密。月光在石阶上烘焙青苔,暖意从魏晋的砖缝漫出,漫过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檐铃。这位帝王诗人或许在雁影掠过宫墙时恍然悟得:比琼楼玉宇更永恒的,是石隙间年年返青的苔衣,是时间也磨不碎的春之骨血。
08
迟日催花,淡云阁雨。
--《水龙吟·春恨》陈亮·宋
陈亮的恨春词里住着温柔的悖论。他怨春日太长催老红颜,又怕云朵收走雨帘。这多像我们捧着易逝的春光,既想快马看尽长安花,又渴望将某个落樱瞬间装裱成永恒。原来春天的残忍与慈悲本是一体:它以流逝教会我们如何珍藏。
09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岳阳楼记》范仲淹·宋
范仲淹在洞庭烟波里栽种君子品格。泽畔香草不择地而茂,如仁者之爱无偏私;汀洲幽兰饮霜愈芳,似志士之心历劫弥坚。当春潮漫过岳阳楼基,我们终于读懂:最磅礴的春意不在花海,而在纤草连天处升起的浩荡青穹。
010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宋史·乐志七》
《宋史》里的春天是庄严的礼乐。惊雷是司仪官的金柝,震醒沉睡的契约:虫豸应约破土,江河依诺解冻,连最卑微的尘埃也获得发光的神谕。这万物平等的苏醒仪式,让史书里的冰冷纪年,突然长出蝴蝶的触须。

古卷中的春色永不褪色,只因每个汉字都是待放的花苞。当我们把"杨柳"读成飘摇的碧玉,把"细雨"听作天空的私语,平凡岁月便有了诗的韵脚。
你看那檐角又积起新雪——莫急,冰层下正涌动着一万次春和景明。
毕竟人间永远值得,为了一朵将开未开的海棠,我们要允许自己,永远天真如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