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2023开年迎面而来的价格战,效应逐渐显现。
一方面,去年同期及今年1月均为春节,基数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稳经济措施效应显现,使得今年2月汽车销量环比和同比双双增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3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97.6万辆,环比增长19.8%,同比增长13.5%。
其中,商用车销量为32.4万辆,环比增长79.4%,同比增长29.1%。究其原因,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疫情放开以后,各类基建投资等加快,经济发展潜力得到释放,将提振商用车销量。
乘用车销量为165万多辆,环比增长12.5%,同比增长10.9%。多款新能源新车上市,加之多地出台新能源车补贴和发放汽车消费券等措施,促进乘用车销量回暖。
2月份最大亮点依旧是新能源和出口——新能源车销量为52.5万辆,环比增长28.7%,同比增长55.9%。汽车出口32.9万辆,环比增长9.4%,同比增长82.2%。
在乘用车市场,新能源销量、中国品牌份额、出海等方面延续了去年的态势,持续向好。
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数据,2月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39万辆,同比增长10.4%,环比增长7.5%。其中,豪华车和中国品牌增长明显,主流合资品牌下滑严重。
其中,豪华车零售20万辆,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8%。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去年受芯片供给影响的豪车缺货问题逐步改善,豪华车市场逐渐走强。
中国品牌零售71万辆,同比增长29%,环比增长12%,份额为51.1%。值得注意的是,从去年开始,中国品牌份额过半已经成为常态。1-2月,中国品牌累计份额为50%,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主流合资品牌表现不乐观——零售销量为48万辆,环比增长2%,同比则下降12%。
此中,日系份额下降较严重——份额17.6%,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美系份额7.5%,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德系份额为20.6%,同比增长0.2个百分点。
从2月厂商零售排行榜来看,比亚迪占据首位,领先第二名一汽-大众6.6万辆。紧随其后的是长安汽车和吉利汽车,均实现同比双位数高增长。
紧接着是上汽大众和广汽丰田。前者同比下滑7.7%,后者同比增长26.2%。在主流合资品牌中,广汽丰田增长势头不减,2022年同比增长15.6%,在主流合资品牌中增幅最高,今年2月同比增长26.2%。
东风日产、上汽通用、一汽丰田、东风本田等,2月均持续下滑。其中,东风日产降幅在收缩,上汽通用降幅较大。
崔东树表示,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尤其是比亚迪、长安、吉利、奇瑞等份额提升明显。
新能源愈加成为中国品牌的堡垒,却依旧是合资品牌的软肋。
2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旧大幅增长——销售新车43.9万辆,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32.8%。同时,新能源渗透率为31.6%,同比增长近10%。
其中,自主品牌渗透率为52.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2.6%,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2%。
从份额看,主流中国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占64%,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4.4%;新势力份额11%,特斯拉份额7%。在新能源汽车厂商销量排行前10中,目前主流合资品牌无一上榜。
在新能源方面,无论是渗透率还是份额,合资品牌都不尽如人意,需要快速破局。
出口也是中国品牌增长的重要原因。今年总体汽车出口延续去年四季度强势增长特征。在乘联会统计口径下,2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25万辆,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8%。
其中,自主品牌出口达到19.4万辆,同比增长122%,环比增长5%;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5.8万辆,同比增长28%。此外,2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31%。
今年以来,先是特斯拉降价,引发了车企一系列调整价格的动作,后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稳经济、促消费”政策支持下,市场吹响了汽车降价的号角,从中国品牌到合资品牌再到豪华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这激发了居民对于汽车的消费,出现了部分产品因降价而短期热销的情况。
中汽协提醒,我国汽车工业正在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企业在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巨大,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也处于近年较低的位置,采取简单的价格竞争策略并非长久之计。
“企业应着眼长远,积极跟上新四化浪潮,推出符合产业发展的浪潮、符合产业发展潮流的产品,去进行健康的市场竞争,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陈士华表示。
厂商在推出更多新品,很多省市出台促消费政策,车展等线下活动全面恢复……这些都将加速聚拢人气。同时,前期库存的国六B车型会逐步加速清库,价格松动对车市增量利好。
阳春3月,谁将是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