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成长阶段,青少年厌学现象常令家长头疼,孩子突然对学习兴致全无,甚至抗拒上学,这让家长们满心疑惑:孩子厌学,到底是青春期叛逆,还是可能患上心理疾病了?准确判断成因,对助孩子走出困境极为关键,下面为家长们介绍关键识别方法。

观察厌学表现的程度与持续性
叛逆期厌学多具 “阶段性”“情境性”孩子可能只因对某课程、老师不满,就对该课厌学,换课或老师后,厌学情绪或有缓解,家庭氛围佳、沟通顺畅时,厌学行为也会减轻。
心理疾病引发的厌学则严重且持久,患抑郁症、焦虑症等的孩子,可能对所有学习活动都提不起兴趣,并非局限某一门课。
他们长期拒绝上学,一提上学就情绪失控,这种厌学情绪不会因学习环境改变或家长安抚而好转。
像孩子每天想到上学就极度恐惧焦虑,不管家长怎么劝都不愿进校园,且持续较长时间,就需警惕心理疾病。
分析厌学行为背后的成因
叛逆期厌学,成因与孩子成长特性及外部环境相关,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觉醒,渴望独立,质疑权威。
学校里老师教育方式不当,家庭中家长过度唠叨、干涉学习,都易引发孩子抵触,表现为厌学。
心理疾病导致的厌学,根源在孩子内心状态,抑郁症患者自我评价降低,觉得学习无意义,失去学习动力。
焦虑症患者因过度担忧学习成绩、考试压力等,产生强烈焦虑,进而逃避学习,若孩子考试前严重失眠、心慌、手抖,成绩公布后即便不错仍恐惧学习,可能是心理疾病作祟。
留意伴随厌学出现的其他症状
叛逆期孩子除厌学,可能追求个性、穿着另类、爱和家长顶嘴,但这些行为一般不涉及严重情绪或心理障碍,他们在社交、兴趣爱好等方面通常无明显异常。
心理疾病导致厌学的孩子,常伴有明显情绪和行为变化,抑郁症患者可能情绪低落、哭泣、对任何事都缺乏兴趣、自我评价过低,甚至有自杀念头。
焦虑症患者可能过度焦虑、紧张不安、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若孩子除厌学,还常独自在房间哭泣,对以往喜欢的游戏、动画片失去兴趣,睡眠质量差,这些可能是心理疾病信号。
当发现孩子厌学,家长切勿盲目认定为叛逆。可通过观察厌学表现、剖析成因、留意伴随症状等方法,精准判断原因。
若无法确定或怀疑孩子有心理疾病,建议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医生帮助,以针对性举措帮孩子重燃学习热情,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