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后,中办找李敏谈及遗产,李敏:我只要爸爸给我的那份

网友评过去 2024-01-17 03:51:12

1976年9月9日,正在北京兵马司胡同整理家务的李敏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扰,电话是中南海那边打来的,接通电话后,对方用急切的语调告诉李敏,速速赶到中南海,十分钟后中央办公厅有车来接。

这突然而来的消息让李敏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仔细想了一下之后,李敏才意识到,这是去接她去见爸爸毛主席的,想到这李敏竟有些激动了起来,因为上次见到爸爸的时候,爸爸答应她,等病情有所好转就接她过来见面。

然而,当李敏见到毛主席后,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此时他老人家静静地躺在床上,面无血色,输氧的罩子也已经撤掉了,李敏走近之后才发现,爸爸已经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那一刻李敏四肢发软,耳鸣目眩,几乎跌倒,她一步步朝前挪动,把手伸向爸爸,哭喊道:“爸爸,您的娇娃来了……”

而随着毛主席的离开,关于毛主席的身后事也被提上了日程,其中一项就是关于毛主席的遗产分配问题,当时中办还曾与李敏商量过毛主席的遗产问题,对于爸爸留下来的东西,李敏态度坚决的表示:“我只要爸爸给我的那份。”

那么,当时毛主席留下了哪些遗产呢?李敏最后又是否分到了毛主席留下的东西了呢?

国人都知道,毛主席一生有十个儿女,但因为残酷的战争和未完成的革命事业,毛主席的一些儿女或不幸早夭,或壮烈牺牲,正是因为如此,留在身边的儿女毛主席都倍加怜爱,尤其是女儿李敏,毛主席更是极为上心。

李敏是毛主席与贺子珍所生,出生的时候因为特别瘦小,邓颖超忍不住怜爱地说“这孩子真是个小娇娇”,毛主席感觉也是,于是便给她起名“娇娇”。

只不过当时正值战火纷飞的年代,毛主席为革命四处奔走,贺子珍又在苏联治病,年幼的娇娇只能跟着毛主席颠沛流离,后来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毛主席只好忍痛将4岁的娇娇也送到了苏联,直到13岁的时候,娇娇才重新回到祖国。

回国之后,娇娇就一直留在了毛主席身边,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毛主席还给她取了个大名,叫“李敏”,取自《论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而李姓则取自毛主席革命年代曾用过的“李得胜”这个名字的姓氏。

1976年9月1日,因为一些特殊原因离开中南海的李敏终于再次见到了爸爸,但这次久违的父女重逢却让李敏倍感煎熬,此时毛主席已经病的非常厉害了,看到爸爸病成这个样子,李敏心疼的眼泪都要流下来了,她竭力忍住,不让泪水流出来,然后她轻轻地在毛主席耳边叫了一声:“爸爸。”

听到宝贝女儿的声音后,毛主席缓缓睁开了眼睛,虽然病重,但毛主席的神志仍十分清醒,他望着李敏,目光中充满着慈祥和怜爱,虚弱地问女儿:“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李敏无法向爸爸道出个中缘由,但她觉得爸爸的心正像妈妈所说的,是很孤独、很寂寞的。他也像普通人一样,希望得到家人的爱,享受到天伦之乐。

见李敏没有回答,毛主席又接着问女儿:“你今年多大了?”

“39岁了。”

“不对,你今年38。”

毛主席身患重病,还能够清楚地记得女儿出生的年份,女儿的年龄,李敏顿时被爸爸的关爱所感动,她的眼泪又一次涌上了眼眶。

简单的聊了一会之后,毛主席无力地闭上了眼睛,他拉着李敏的手也慢慢松弛了下来,李敏知道爸爸有些累了,于是放下爸爸的手后就走出了爸爸的房间,本来李敏打算等爸爸病情好转之后再来探望,却不想再见竟是永别。

1976年9月9日,当李敏再次来到中南海时,毛主席已经永远地离开了,第二天中央为毛主席准备了吊唁仪式,由于没能送爸爸最后一程,李敏的心中满是懊悔,所以吊唁仪式举行的每一天,李敏都会早早地过来排队吊唁,向爸爸告别。

在此期间,中央也提出让李敏重新搬回中南海居住,但李敏听后却直接拒绝了,因为毛主席从小就教育她穿衣要艰苦朴素和普通百姓一样生活,不能因为自己是主席的女儿就搞特殊化,而李敏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离开爸爸之后,李敏的日子一直过得很简朴,有时甚至很清苦,她和丈夫都在国防科委上班,工资不高,不仅要抚养两个孩子,每个月还要另外寄些零用钱给母亲贺子珍,但李敏不仅毫无怨言,还显得非常适应。

正是因为牢记爸爸的教导,所以李敏才拒绝搬回去,并像普通人一样生活,不过五年后中办再次找到了她,这次中办找她为的是毛主席留下的遗产,李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连她也不知道,一生朴素的爸爸会留下什么。

事实上,毛主席也确实没有太多可以留下的遗产,建国之前,毛主席每月的工资只有120元,当时正值抗战时期,这笔工资其实大多数都被毛主席用于补充战备资源了。

建国后,我国实行了行政级别工资制,行政单位的薪资水平被划分为1级到24级,级别不同拿到的工资也不同,1级为590元,24级为45元,毛主席拿的是一级工资,各类补贴加一起每月差不多有610元。

但三年自然灾害发生后,毛主席为补贴灾区群众,主动降低了自己的工资级别,由原先的1级降为3级,工资也变成了每月404.8元,这个工资也成了主席以后的固定工资,再也没有更改过。

毛主席有一本生活账簿,里面记录了毛主席的日常杂费开支账、生活费收支报表、物品分类账等等,从1952年初次记账开始,到1977年结束,25年内毛主席的家庭工资收入和生活支出事无巨细。

账簿显示,毛主席每月的工资除了要负担一大家子的日常开销以外,还要用于支付房租、水电费和家具费,那个时候实行的是什么都是公家的,没有什么东西是私产,都是公家租的,每月租金约84元,毛主席自己连一张床、一把椅子都没有,很多东西用的不能再用了,毛主席才会换新的。

在毛主席的众多遗物中,有一件物品十分引人注目,这是一件白色泛黄的棉质睡衣,这件睡衣材质一般,样式也很普通,睡衣通体破旧,睡衣的领子、衣袖、前页、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竟达73个之多,但就是这件破旧的睡衣,毛主席从20世纪50年代初一直穿到了1971年,因为补丁快打满了,以至洗的时候都不能用力搓,稍不留神就会撕破一个大口子。

还有一双皮拖鞋,毛主席到哪里都喜欢穿着它,一穿就是几十年,工作人员不止一次的劝他换一双新的,但毛主席总是说:“再穿一穿吧,过段时间再换。”

不过除了工资以外,毛主席还有额外的收入,那就自己的稿费,1967年10月,毛主席曾查阅本人稿酬累计情况,当时有570多万元,不过毛主席在“五百”二字上圈了之后,又批曰:上缴党费。

对于这些辛苦写字赚来的钱,毛主席大部分都上交给了国家,只留下一小部分,而这一小部分就是1974年毛主席申请给每个孩子留下的八千元抚养费,由于没有公开,当时李敏并不知道此事,直到五年后中办找到她,她才知道爸爸给她留了一笔遗产。

当时李敏一家的生活比较困顿,一家人每天的早饭都是稀饭、咸菜、馒头片,见此情况,中办的工作人员主动提出给李敏一家赠送一台电视和一台冰箱,但李敏听后却直接拒绝,她的态度非常坚决,“只要爸爸给的那份。”

对于李敏而言,这8000元不仅仅是爸爸留给她唯一的东西,更是沉甸甸的父爱,即使爸爸已经不在,但这份爱会永远留在李敏心中,后来李敏又将爸爸的精神传递给子孙后代,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影响了李敏对孩子们的态度。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毛泽东之女李敏:最普通的“第一女儿”》

中共党史出版社《毛泽东的三本“伙食账”》

湖南日报《毛主席的生活账》

人民网《毛泽东逝世后除几套衣服没留给子女任何物质遗产》

6 阅读: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