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猛攻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急电毛主席:你们赶紧派两个师来边境

网友评过去 2023-10-27 04:15:01

19月,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发起夏季攻势,对南翼的苏联红军发动重点进攻,一时间苏军在刻赤半岛的防线大开,通向苏联南部腹地的大门即将被德军攻占,仅两个月的时间,百万德军就已兵临斯大林格勒。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心急如焚,在德军猛烈的攻势下,苏联近80%的城区都已被德军占领,苏军残部只能被压制在伏尔加河一线,为了破开德军的包围,斯大林一面指示苏军尽最大的力量拖住德军,一面又在积极调兵遣将,准备集结第三方力量,驱逐德军。

当时斯大林寻求外援的计划分两步,一是加紧向美国、英国讨要物资援助,二是向东方的盟友寻求军事援助,为此,当年九月份斯大林就授意苏联国防部起草电文,要求毛主席“抽调两个师的兵力到内蒙和外蒙边境,接受苏军提供的可以装备一两个师的先进武器”。

对于当时的我军而言,苏联的这批武器装备无异于雪中送炭,彼时蒋介石已经停发了我军的军饷,我军的弹药供应也已见底,如果能接收苏联的这批装备,我军缺枪少弹的处境将会得到极大改善,但让人诧异的是,毛主席却拒绝了斯大林。

那么,面对斯大林送来的“好意”,毛主席为什么要拒绝?如果我军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出兵,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处境呢?

实际上,早在1941年7月,斯大林就已经开始向毛主席求援,当时德军在“巴巴罗萨”计划的指导下一路直逼苏联首都莫斯科,而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最高统帅部,却因对战争的爆发时间、德军的攻击方向判断失误,导致苏军节节败退。

为了抵抗德军的进攻,斯大林亲自坐镇莫斯科,并号召苏联全体军民与侵略者决战,不放弃一城一池,但就在苏联紧锣密鼓的准备迎战来势汹汹的德军时,德国的轴心盟国日本也在远东地区蠢蠢欲动,这让斯大林顿时紧张不已。

事实上,斯大林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日本对远东地区觊觎已久,占领我国东北后,关东军曾屡次在远东制造摩擦,甚至还与苏军在张鼓峰和哈勒欣湖爆发两次大规模战争,尽管当时朱可夫亲自指挥,大败日本关东军,但日本对远东图谋不轨,斯大林早已心中有数。

为了稳住日军,1941年4月,苏联与日本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苏联对这个条约非常重视,签约结束后,斯大林亲自送前来签约的日本外相松冈洋右抵达苏联火车站,这样高规格的礼遇斯大林此后再未实行过。

只不过,苏联与日本虽然签订了中立条约,但战争年代签订的条约并不能百分百的起到约束作用,有德国撕毁中立条约的教训在前,斯大林始终对远东地区的日本关东军不放心,谁能保证日本不会跟德国一样撕毁条约,从远东夹击苏联呢?

而更让斯大林惶惶不安的是,就在德军进攻苏联之际,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增加至20个师,总兵力超过了70万,日军还在东北举行了代号为“关东演”的大规模实战军事演习,在斯大林看来,日本这就是要配合德军进攻苏联的前奏。

苏联危急,斯大林开始在远东地区四处寻找能牵制关东军的军事力量,此时我军成为了斯大林求援的首选,当苏联侦察到日军在中苏边境集结情况之后,斯大林火速致电毛主席,要求我军“不要让进攻苏联的日军麇集在北平、张家口和包头方面,同时采取行动,破坏上述地区的铁路交通”。

对于斯大林的请求,毛主席给予了积极回应,只不过毛主席的回应并未如斯大林所愿,在回复电文中,毛主席表示我军大规模集结的难度比较大,集结之后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人袭击,而我军装备很差,无法与日军正面对抗。

虽然毛主席没有答应出兵援助,但毛主席也向下传达了随时准备战斗的命令,在收到斯大林的电报后,毛主席电联彭老总,表示“我军须准备配合苏军作战,目前做此准备,以待时机成熟,即可行动”。

可以看到,当时毛主席所虑非常长远,毛主席的意图很明显,眼下我军还不适合采取大规模动作,我军各种条件均弱,大动必伤元气,所以综合考虑之后,毛主席决定继续巩固我各地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战略上牵制日军,配合苏军作战才是最佳。

被毛主席拒绝后,斯大林并未就此放弃向我军求援,此后德国军队出动35个师的兵力向莫斯科发动大规模进攻,而就在苏军疲于应对德军的进攻时,斯大林又得到一份密报,情报显示,如果德军攻下莫斯科,日本关东军很有可能会趁机从远东夹击苏联。

虽然不确定该情报的准确性,但此时的斯大林已经没有时间去验证,日本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影响到苏德战争的最终走向,为了不让日本加入战斗,斯大林再次致电毛主席,希望我军能派出一部分军事力量向长城内外方向发展。

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斯大林一方面亲自致电毛主席,一方面又通过共产国际向毛主席施压,但面对压力,毛主席的态度依旧十分坚定,在回复苏联的电文中,毛主席仍坚持我军当下应积蓄力量,恢复元气,巩固内部,而不是直接出兵援助苏联。

1942年5月,德军发起夏季攻势,苏联红军情势危急,恰逢此时,苏联再次听闻日军在中苏边境秘密集结的情报,这让斯大林本就悬着的心再次紧张了起来,为了牵制日军防止其北上,斯大林第三次致电毛主席,要求我方“派一部分正规军开赴南满,策应苏军,以牵制日军”。

第三封电报发出后没多久,斯大林又发出了第四封电报催促我军出动,和前几封电报不同的是,这次斯大林还给出了丰厚的“报酬”,电报中斯大林表示只要我军抽调一两个师的兵力到内蒙古和外蒙古交界地区,苏联方面就可以提供新式武器装备。

对于长期缺枪少弹的我军来说,苏联提供的这些武器装备极具诱惑力,有了这些装备,我军在面对日军时,将会攻守易型,提前将日军赶出中国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收到电报后,毛主席依旧选择了拒绝,在电报中,毛主席回复说:

武器,我们自然很需要,但调一两个师的兵力通过蒙古草原到边境去接受武器却是不可想象的。敌人有空军,在我们的部队未到达目的地之前,就会被敌机消灭掉。这个方案难以实现。

后来斯大林又继续追问是否可以派出一小股游击力量到满蒙交界的区域接收武器装备,同时牵制日军北上,但仍被毛主席否决了。

1942年年底,经过一年多的奋勇抵抗,苏联红军终于迎来的反攻时刻,在这之后,苏军仅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对德军33万人的包围,在苏德即将决战的关键时期,斯大林为了确保日军不会加入,再次给毛主席发来电报,请求出兵牵制。

面对已经穷途末路的日军,毛主席经过研究之后,终于同意了斯大林的出兵计划,同时毛主席还把罗瑞卿、杨成武以及吕正操等部部署在长城内外一线,准备伺机向东北地区渗透,这样的部署既避免了打草惊蛇,又占据了长城沿线的重要战略位置,可谓一举两得。

后来的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定是正确且高明的,面对外部压力,毛主席始终坚持自己的思想,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害放在首位,充分做到了“以我为主”,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想领导,我军才能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直至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

0 阅读: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