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南下
1949年11月1日,刚刚由解放军中原野战军改编的第二野战军在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率领下进军大西南,准备实施解放川、滇、黔及西康等省的战斗。当时西南各省还盘踞着90余万国民党军,包括从关中退入的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第5、7、18兵团,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张群部第14、15、16、20、22兵团,共计34个军50万人;另外在贵州有谷正伦第19兵团2个军,云南还有卢汉第8兵团。
刘邓大军兵分三路入川
由于敌人主力云集四川,并将防御重点放在了四川北部的秦岭一线,第二野战军选择绕道川东地区,沿长江溯流而上,虽然一路地形险要复杂,却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11月7日就将驻守川鄂边界的湘鄂边绥靖司令部司令宋希濂2个兵团一举击溃,二野主力5个军全部顺利入川。
同时,刘伯承、邓小平还派出两支奇兵,由杨勇第5兵团及第3兵团第10军在湘西常德、邵阳一线出发,西进贵州,经10天作战,于15日解放贵阳,21日解放黔北重镇遵义,进而向敌人防守最薄弱的川南地区挺进。同时,命令在赣江西岸的陈赓第4兵团,现协同东北野战军进军广东、广西,然后向最西南端的云南省迂回,切断敌人逃往境外的退路。地方部队纷纷倒戈
三路大军如同摧枯拉朽一般,将国民党军打得丢盔弃甲,其中比较精锐的嫡系中央军宋希濂部也跑得七零八落,11月22日,其第14兵团被歼灭,中将兵团司令钟彬被俘;26日,该部再遭重创,被俘3万余人,彻底丧失战斗力。另一精锐胡宗南部原本在川北布防,此番被紧急调往重庆及川南一带封堵缺口,结果全线动摇,所属各兵团溃不成军,建制混乱。
中央军嫡系尚且如此,那些地方实力派就更加不堪了,纷纷暗自盘算出路。12月9日,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与川军大将邓锡侯、潘文华等人一道,在四川彭县通电起义,率领西康省和数万川军倒戈;当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也不甘示弱,利用自己兼任的云南绥靖公署主任身份,以开会为名把中央军在滇将领及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等人全部扣押,还软禁了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主任张群,随后宣布起义。
▲昆明解放
中央军仅2个兵团顽抗到底
地方派系倒戈后,国民党军各部队也开始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先后倒下,12月10日第19兵团副司令王伯勋率部在贵州普安起义;11日,郭汝瑰第22兵团在宜宾起义;24日,罗广文第15兵团、陈克非第20兵团分别率部在郫县、安德起义;25日,胡宗南部最精锐的裴昌会第7兵团在德阳起义;26日,董宋珩第16兵团在什邡县起义;27日,李振第18兵团在成都起义。
算起来,仅有李文第5兵团和钟彬第14兵团选择了顽抗到底,其中,钟彬是在从川东防线后撤途中一路狂奔,根本来不及停下来考虑后路,最后全军覆灭被俘;李文是地地道道的死硬分子,平津战役期间,他是中央军第4兵团司令,就驻扎北平城内;华北“剿总”总司令傅作义宣布起义后,他拒绝参加,乘飞机逃离北平,此番在四川再度拒绝起义,准备逃往西昌继续负隅顽抗,但在邛崃地区遭到我军截击被俘。
▲解放大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