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打游击成功,数十万国民党军也挺进敌后,一半被歼一半投敌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3-12-22 15:18:18

▲平型关大捷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由红军主力改编的八路军出师前线,首战平型关,再战阳明堡机场,取得了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少有的胜利,随后,各部迅速向几个战略方向突进,并展开实施游击战,成绩显著。如挺进晋北、冀西的八路军仅2000人,但在115师政委聂荣臻指挥下,短短数月就收复数十座县城,部队扩大到4000余人,建立了华北第一个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夜袭阳明堡机场

国民党军决定开展敌后游击战

眼看广大敌后战场的日寇因兵力不足,仅能控制少数城镇和交通线,八路军往往振臂一呼便应者云集,1个连甚至1个排就能占领县城,并收拢国民党军溃败时丢弃的大批武器武装民众,迅速在晋冀鲁豫、晋绥、山东等地也建立了大片根据地。国民党当局看着十分眼红,他们虽然也组织了小股特务武装到日寇后方搞暗杀、爆破等活动,但毕竟规模太小,在战略全局上起不了太大作用。

1938年春,国民党当局在武汉召开会议研究下一步战略,素有“小诸葛”之称的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提议:“黄河以北的国军部队一律不许过河,就地开展游击战。”1939年初,蒋介石下令在敌后建立两个战区,第一个就是冀察战区,由原西北军“五虎将”之一的鹿忠麟担任战区总司令兼河北省主席,此人是西北军首领冯玉祥的爱将,1924年曾带兵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因此闻名全国。

▲鹿忠麟

西北军老将领衔冀察游击战区

但鹿忠麟刚到冀南就与八路军频频摩擦,结果损失惨重,最后在老长官冯玉祥劝说下远走重庆,一去不复返。蒋介石又派驻扎晋南的第24集团军总司令庞炳勋接任;庞炳勋也出身西北军杂牌,为了取悦老蒋,刚刚上任就率部东进,与驻军河北的张荫梧、朱怀冰夹击八路军太行山根据地,结果遭到惨败,朱怀冰97军大部和张荫梧的3个师上万人在豫北林县一带被歼灭。

庞炳勋毕竟是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就当上骑兵营长的老行伍,战场形势看得准,跑得也快,最后几乎没有损失就脱离了战场。领教了八路军的厉害之后,庞炳勋与八路军商定以临屯公路和长治、平顺、磁县为界,两军分居南北,彼此相安无事。但1943年,日寇抽调5万余人进攻庞炳勋,庞战败后就跑到新乡投降了日寇,被委任伪第24集团军司令、开封绥靖公署主任等职,其部下7万人除了高树勋新8军万余人南渡黄河撤离,其余基本也投靠了日寇。

▲庞炳勋

东北军中央军主持鲁苏游击战区

另一个战区就是在山东和苏北、苏中建立的鲁苏战区。鲁苏战区虽然仅有1个战区的编制,但因为驻扎苏北的战区副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出身中央军嫡系,又有第3战区司令顾祝同当靠山,因此根本不把出身杂牌的战区司令于学忠放在眼里,结果鲁苏战区实际上就被分成了山东、江苏两部分。

韩德勤麾下有李守维第89军、翁达独立6旅等部,还有十几个保安旅,号称“10万之众”,在苏北雄踞一方。1940年6月,新四军陈毅、粟裕所部7000人从江南挺进苏北姜堰、黄桥一带,消灭了盘踞此处的大批日伪军。韩德勤却将这种抗日行为视作抢地盘,疯狂率部围攻,结果在黄桥战役中惨败,主力第89军、独立6旅相继被歼灭,韩德勤从此一蹶不振。

▲于学忠

于学忠这个战区司令虽然还兼任山东省主席、鲁南游击总指挥等职务,但实际能够控制的也仅仅是鲁中一带,他麾下还有第51军、第57军两支东北军劲旅。但由于其缺乏群众基础,一直未能建立根据地,导致供应困难、粮饷短缺,部队规模也日益缩小。好在他毕竟是少帅张学良的爱将,与八路军关系不错,最后靠着八路军的掩护,于1943年率残部突围到河南,返回了大后方。

▲八路军坚持敌后游击战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