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欲将云南都督蔡锷调来软禁,蔡有实力拒绝,为何主动赴京

读万卷书破万里浪 2023-12-24 09:46:47

1915年12月,“窃国大盗”袁世凯终于按捺不住心中成为“九五至尊”的欲望,宣布准备成立中华帝国,并接受皇帝之尊号,辛亥革命的成果眼看就要彻底付诸东流。关键时刻,云南都督蔡锷在西南起兵,成立“护国军”,誓师讨袁,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最后成功逼迫袁世凯于次年3月取消了称帝计划,又过了3个月,又气又急的袁世凯郁郁而终。

▲袁世凯

蔡锷在西南令袁世凯十分忌惮

临死前,袁世凯应该十分懊悔,因为直至护国战争爆发1个月前,蔡锷都被他软禁在京城,已经长达2年之久。这两年里,尽管他无数次试探,也多次想斩草除根永除后患,但最后都没有下手,不料最终竟养虎遗患,如今悔之晚矣。

清朝末年,西南各省并未驻扎新军,仅云南省因边防需要驻扎着新军第19镇,蔡锷当时就是该镇第37协协统;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仅20天,蔡锷等革命党人就发动“重九起义”,控制省城昆明,全省传檄而定。随后,蔡锷又派兵攻占贵阳,进入四川,在西南各省赢得了极高威望,而且手握重兵,令窃取了革命成果的袁世凯十分忌惮。

蔡锷主动进京准备施展才华

袁世凯深知川滇黔3省山高路险,武力解决肯定不行,加上蔡锷没有任何违规违法的行为,撤换他都找不到借口,遂决定“调虎离山”,以北京政府的名义调蔡锷入京。袁世凯的狼子野心,蔡锷身边的人看得十分清楚,纷纷劝说他留在云南,切不可无端深入险地。

但1913年10月9日,蔡锷还是离开昆明,经越南、香港、上海、南京、山东,一路辗转来到了北京。之所以坚持北上,很大原因是因为蔡锷深感云南地处边陲,不能很好施展其宏图抱负,毕竟他是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高才生,与蒋方震、张孝准合称“中国士官三杰”,的确需要更大更广阔的舞台。

▲蔡锷在京城

袁世凯表面上十分客气

蔡锷愿意进京任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袁世凯还抱着极大幻想,“想带着袁世凯走上政治轨道,替国家做些建设事业。”他出发前,曾召集麾下营长以上军官集会,并发表讲话说:“现任总统袁世凯原是我们的政敌,戊戌那年,由于他临时告密,我们的师友有的死,有的逃,现在想起来犹有余痛。但衡量中国现在的情势,又非他不能维持。我此次入京,只有蠲除前嫌,帮助袁世凯过这一难关。”

也许是得知了蔡锷的这些想法,袁世凯也颇为客气。蔡锷这一路上经过那座大城市,必有专员迎接;抵达京城后,又是一番车马迎护、吃喝应酬最初都在总统府,袁世凯长子袁克定还主动与蔡锷拜了把子。官职方面,袁也毫不吝啬,先是任命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总裁为段祺瑞),又先后任议员、参政院参政、全国经界局督办等,加昭威将军名号。

▲袁世凯企图复辟

1年后彻底失望悄然离京

但随后蔡锷在京城的1年多时间里,陆续目睹了袁氏操纵修改《总统选举法》,解散国会,取消《临时约法》等行为,眼看辛亥革命以来取得的那些成果,除了中华民国的招牌之外,几乎破坏殆尽;1915年8月23日,袁世凯授意组建“筹安会”,鼓吹复辟帝制,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蔡锷对其也彻底死心,产生了反袁的念头。

此后2个月,蔡锷连续4次向袁世凯请病假,最终得到批准,经天津到日本,然后绕道返回云南,迅速整合部队,举起了义旗。

▲蔡锷誓师讨袁

▲蔡锷举兵后各省纷纷响应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