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世界中作者故意留下的八大不解之谜深析—非情节漏洞

呵呵呵文化 2025-01-04 13:28:31

本文约4200字。

何为“不解之谜”,或者“未解之谜”?

乃是作者在小说中故意留下的悬念。或者是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填补的情节。

绝非小说情节的漏洞。当然,应该绝大部分小说都有各种各样的漏洞,金庸小说也不例外。

本篇要深析的是作者故意留下的悬念(其中也有一处不得不提出的情节漏洞)。

注:本文以金庸先生经典版为准。

一、杨过和郭芙的爱情

所谓“一见杨过误终身”。

但,为什么只有郭芙是杨过的死对头,冤家,甚至好像是杨过命里的克星?

小说中一直模模糊糊,没有交代清楚其中原因。

郭芙斩断了杨过一臂,又差点害死小龙女,害得杨过和小龙女硬生生的分开十六年……

难道只是儿时的一些玩闹恩怨?

当然不是。

在《神雕侠侣》的最后,金庸先生终于给我们一个瞠目结舌的答案。

“郭芙一呆,儿时的种种往事,霎时之间如电光石火般在心头一闪而过:‘我难道讨厌他么?武氏兄弟一直拼命向讨我的喜欢,可是他却从来不理我。只要他稍为顺着我一点儿,我便为他死了,也所甘愿。我为甚么老是这般没来由的恨他?只因我暗暗想着他,念着他,但他竟没半点将我放在心上?’

二十年来,她一直不明白自己的心事,每一念及杨过,总是将他当作了对头,实则内心深处,对他的眷念关注,固非言语所能形容。可是不但杨过丝毫没明白她的心事,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这一段,实在是金庸小说中的神来之笔,可谓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金庸小说中最大的反转。

原来,郭芙对杨过是因爱生恨,才引出种种不合理的举动。郭芙的心思是解释清楚了,那么还有一个巨大的疑团出现了。

杨过究竟爱不爱郭芙?是不是也像郭芙对他一样,因爱生恨?

据说,金庸先生对这个问题笑而不答,不知道金迷朋友们怎么想?

二、令狐冲的最爱是仪琳?

在《笑傲江湖》最后一回最后一段:

“(任盈盈)说着伸手过去,扣住令狐冲的手腕,叹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终身和一支大马猴锁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说着嫣然一笑,娇柔无限。”

看似令狐冲和任盈盈两人经历了千辛万苦,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实际并非如此。

金庸在《笑傲江湖‧后记》中写道:

“本书结束时,盈盈伸手扣住令狐冲的手腕,叹道:‘想不到我任盈盈竟也终身和一只大马猴锁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盈盈的爱情得到圆满,她是心满意足的,令狐冲的自由却又被锁住了。或许,只有在仪琳的片面爱情之中,他的个性才极少受到拘束。”

这一段非常重要,直接点出了一个令人揪心的事实。那就是令狐冲这样“隐士”,追求绝对的自由,而任盈盈在爱情方面是绝对主动的。

所以,在令狐冲的潜意识里,是不是那个完全信任,以自己为全部的仪琳,才是自己心目中的佳偶。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只能深深的埋藏在心底,连自己都不知道。

三、石破天“我是谁”?

《侠客行》中的小乞丐到底是谁?

书中最后一段写道:

“石清和闵柔均想:‘难道梅芳姑当年将坚儿掳去,并未杀他?后来她送来的那具童尸脸上血肉模糊,虽然穿着坚儿的衣服,其实不是坚儿?这小兄弟如果不是坚儿,她何以叫他狗zz?何以他和玉儿这般相像?’

石破天自是更加一片迷茫:‘我爹爹是谁?我妈妈是谁?我自己又是谁?’

梅芳姑既然自尽,这许许多多疑问,那是谁也无法回答了。”

熟悉《侠客行》的朋友们,应该清楚,小乞丐应该就是石清和闵柔的儿子,也就是石中坚的孪生弟弟石破天。

但是,书中一直没有明确交代。在最后,还故意留下这么一个谜团。

作者为什么不明确交代小乞丐到底是谁?

笔者认为理由如下:

《侠客行》描写的是一位无欲无求的侠客,这位侠客无名无相,可以是任何人。所以作者不明确交代具体是谁。

四、胡斐的那一刀

胡斐和苗人凤的决斗胜负,是作者故意留下的最明显的重大谜团之一。

《雪山飞狐》结尾如下:

“她(苗若兰)站在雪地之中,月光之下,望着那婴儿的小衣小鞋,心中柔情万种,不禁痴了。

胡斐到底能不能平安归来和她相会,他这一刀到底是劈下去还是不劈?”

《雪山飞狐》后记中,金庸写道,胡斐到底是劈不劈,留给读者自行想象,他自己想过七八个结局,但是都没有写出来。

为了一场误会,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的两位当世侠客却不得不在冰雪悬崖作生死决斗。胡斐如果一刀劈下去,杀死苗人凤,自己当然能活,但是,他和苗若兰之间的爱情结局可想而知,而且是否要杀这样为国为民的一个侠士,胡斐自己也是万种不愿意。

如果这一刀不劈下去,胡斐自己就要葬身悬崖。等待他归来的苗若兰必将抱憾终生,而他自己也才方当盛年,还有数不清的重要事情等他完成。

到底如何抉择,恐怕读者们也都无法抉择。

图1 胡斐的抉择

五、韦小宝的生父到底是谁?

韦小宝是金庸世界中的第一奇人。这位奇人出身卑微,连自己的亲生父亲是谁都不知道,只是跟着母亲姓了韦。

在《鹿鼎记》结尾交代:

“韦春芳大是得意,道:‘怎么没有?那个西藏喇嘛,上床之前一定要念经,一面念经,眼珠子就骨溜溜的瞧着我。你一双眼睛贼忒嘻嘻的,真像那个喇嘛!’”

这个结尾是告诉大家,韦小宝不限于汉族,他可以是任意一个人,任意民族。

这样的韦小宝,这样的人,在中华大地上都可能存在。只有是有人性,有阶级,就必然有千千万万的韦小宝。

六、黄衫女身世之谜

很多人提到过金庸小说中的很多人的身世之谜,比如独孤求败,比如扫地僧,甚至还有新修改版本中的斗酒僧等,这些当然是茶余饭后的趣谈,但是这几个人都有显著特点,那就是武功盖世,几乎都存在于传说之中,和现有的人物几乎没有什么紧密关系,其实就是作者情节所需,更要拓展书中的武学境界和人物境界,创作出来的人物,他们的身世其实不重要。

而黄衫女则不同,她是作者故意留下来的谜团。也是《射雕三部曲》连接起来的隐形环节,让读者联想无限。

黄衫女在《倚天屠龙记》中共有两次出场,都是在张无忌最无助之际,对于推动情节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出场,是在张无忌焦头烂额之际,黄衫女识破了陈友谅的诡计,揪出了冒牌的丐帮帮主,与丐帮化敌为友。

“正在此时,忽听得屋顶上传下来轻轻数响琴箫和鸣之声,似是有数具瑶琴、数枝洞箫同时奏鸣。乐声缥缈宛转,若有若无,但人人听得十分清楚,只是忽东忽西,不知是从屋顶的哪一方传来。张无忌大奇,实不知这琴箫之声是何含意。

……

黄衫女子淡淡一笑,笑道:“我先人和贵帮上代渊源甚深,些些微劳,何足挂齿?这位史家小妹妹,你们好好照顾。”躬身一礼,黄影一闪,已掠上屋顶。

传功长老叫道:“姑娘且请留步。”

那四名黑衣少女、四名白衣少女一齐跃上屋顶,琴声丁冬、箫声呜咽,片刻间琴箫之声飘然远引,曲未终而人已不见,倏然而来,倏然而去。众人心下均感一阵怅惘。”

黄衫女的第二次出场,更是在张无忌的生死之际,救了谢逊,也救了张无忌的性命。

“正在此时,忽听得峰腰里传来轻轻数响琴箫和鸣之声。张无忌心中一喜,只听得瑶琴铮铮铮连响三下,四名白衣少女翩然上峰,手中各抱一具短琴,跟着箫声抑扬,四名黑衣少女手执长箫,走上峰来。黑白相间,八名少女分占八个方位,琴箫齐奏,音韵柔雅。一个身披淡黄轻纱的美女在乐声中缓步上峰,正是当日张无忌在卢龙丐帮中会过之人。”

……

黄衫女子的武功似乎与周芷若乃是一路,飘忽灵动,变幻无方,但举手抬足之间却是正而不邪,如说周芷若形似鬼魅,那黄衫女子便是态拟神仙。张无忌只看得两眼,已知黄衫女子有胜无败,义父绝无危险,但见她出手之中颇有引逗之意,似要看明周芷若武学的底细,要是当真求胜,早已将周芷若打倒了。

……

黄衫女子微微一笑,说道:‘终南山后,活死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说着敛衽为礼,手一招,带了身穿黑衫白衫的八名少女,飘然而去。

张无忌追上一步,道:‘姊姊请留步。’那黄衫女子竟不理会,自行下峰去了。丐帮的小帮主史红石叫道:‘杨姊姊,杨姊姊!’只听得峰腰间传来那女子的声音道:‘丐帮大事,请张教主尽力周旋相助。’张无忌朗声道:‘无忌遵命。’那女子道:‘多谢了!’这‘多谢了’三字遥遥送来,相距已远,仍是清晰异常。张无忌心下不由得一阵惆怅。”

黄衫女两次出场,都弦乐飘飘,大有仙意,也每次都神龙见首不见尾。让“张无忌心下不由得一阵惆怅”,相比读者们也是一阵惆怅。

黄衫女最后终于留下了一丝线索,她是古墓后人,也姓杨。而且与丐帮大有渊源,“九阴白骨爪”出神入化,一定也学过《九阴真经》。

虽然书中没有明确,但种种迹象表明,黄衫女应该就是杨过和小龙女的传人或者后人。

作者故意留下了这个谜团,也是让情节更加扑朔迷离,也给读者们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图2 黄衫女

七、萧峰为什么会误杀阿朱?

《天龙八部》主题“有情皆孽,无人不苦”,是一部大悲剧。主人公萧峰是最典型的悲剧人物,他自杀于雁门关,亲手误杀了唯一的爱人阿朱,都是让人荡气回肠的情节。

误杀阿朱这一段,细心的读者们一定会发现两个问题。

1、那就是萧峰其实豪迈中心又很细,对于苦苦找寻了许久的杀父仇人为什么不是明确的确定?还是通过几个哑谜就能断定?

2、段正淳出场也就四十来岁,那么三十年前的雁门关之战,他怎么可能是“带头大哥”?

这是两个明显的情节漏洞。只能说,是因为作者必须要让阿朱身亡,也必须要萧峰亲手杀死自己的爱人,是情节和主题所需。

图3 雁门关外

八、南帝的小慈悲

《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不管是新五绝,还是旧五绝,除了王重阳心怀天下,大智大勇之外,一灯大师乃是最慈悲之人。

在《射雕英雄传》中,为了救一个素不相识,只是旧人之女—黄蓉,明知背后有人使诡计,还是甘冒生死之险,为黄蓉医治。

小说中写道:

“书生道:‘姑娘身上受了极厉害的内伤,须用一阳指再加上先天功打通奇经八脉各大穴道,方能疗伤救命。自从全真教主重阳真人仙游,当今唯我师身兼一阳指与先天功两大神功。但用这功夫为人疗伤,本人却是元气大伤,五年之内武功全失。’黄蓉‘啊’了一声,心中既感且愧。那书生又道:‘此后五年之中每日每夜均须勤修苦练,只要稍有差错,不但武功难复,而且轻则残废,重则丧命。我师如此待你,你怎能丧尽天良,恩将仇报。’”

这样的慈悲之人,笔者为什么还要说他是小慈悲?

这个要从书中的时代大局来看。

北宋那个时间段,北宋国弱,大金、西夏、吐蕃等国虎视眈眈,大理小国位于北宋和吐蕃之间,经常被北宋和吐蕃挟持,尤其是吐蕃,常已武力相逼,让大理与北宋作对。

大理乃是佛国,不愿刀兵,饱受胁迫之苦。

而就在这样国家危难,人民危难之际,一国之君的段智兴为了一个妃子儿女之情,竟然不顾一切,置国家和人民危难于不顾,自顾自的出家为僧。

不管他为僧之后,救了几个人,其实都是“小慈悲”。

倪匡:“南帝段智兴只是中上人物,为了一个妃子,纠缠不清,不论他外貌多慈祥敦厚,皆难以遮掩其内心的庸俗。后来他渡裘千仞,简直是硬来,与佛法更没有丝毫牵连,十分可笑。”

0 阅读:5

呵呵呵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