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开店,日营业额从三四百到1000,看我是怎么做到的

开店的笔记 2025-03-06 20:48:41
下面是社群里一位老板如何把一个店做起来的全过程。都大的调整,有细节的改进,对你开店做生意一定会有启发。 开店难就难在没有标准公式,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打法。看看这老板的如何打的,如何在一个小镇上把日营业额从三四百做到一千多: 你必须不断做出选择,是逃避痛苦,还是忍着疼痛做出改变。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能力跟不上欲望就很痛苦。 分享一下我是如何通过调整细节拉高营业额的。 我这鸡汤面馆店是去年开的,是在老家的乡镇上。刚开始营业额一天只有三四百块钱,不理想,我这个店要差不多五六百才能保本。那就必须要改进了。 先从口味方面入手的,我们这边的饮食习惯是爱吃干拌面,有顾客反映味道太淡了,我就根据我们这边的口味习惯把从师傅那边学来的配方改良了,加重了口味。换了菜单,慢慢的营业额一天就能稳定六七百了。这个时候就保本了。 接着又出现了问题。因为每天备了很多东西,卖不掉又有点懒图省事,第二天还接着用的,就导致有些食材变质了我们也不知道,还接着卖给顾客。有因必有果,顾客不满意,就不来了,营业额每天掉一点。 发觉这样不行,把菜单又换了一次,又开始砍菜品,把销量不好的,不易保存的菜品下架了,上架了一点米粉品类,营业额又稳定下来了,七百多每天。 这个时候还是觉得不满足,就开始继续思考对策,开始优化细节怎么跟隔壁同行做差异化了,要做出自己的优势。 先是根据同行的定价上架了两款比较便宜的面,这样不会让顾客觉得我花差不多的钱,吃的是你店里最差的饭。 同时,我发现同行的拌面都是不帮顾客拌好的,这就会导致有的顾客自己的面没拌开就吃,前几口面条的口味咸淡不一,所以我就帮顾客提前拌好了,再放浇头上餐。 还在门头下面做了个副灯箱,免费加面,加饭,又增加了免费咸菜的品类,在这一点上,也跟同行也做了差异化。因为通过观察发现,我们这边人吃面爱吃蒜瓣,我就上架了那种剥好的糖蒜,方便顾客随吃随取,不用自己剥那么麻烦了。同时也搞了另一种口味比较接近生蒜瓣的腊八蒜,也是不用剥的,方便顾客。 后面发现这个举动是很正确的,好多人都为了这个蒜来我们店吃饭。考虑到很多人吃蒜怕有口气,又在吧台放置了去口气的薄荷糖,同时也放了一点打火机供顾客使用,上面贴有店铺的名字还有订餐电话。 很多顾客哪怕来吃饭了,都不知道我们店叫啥名字,我又把门头换了名字,参考了一些当地的面馆,用比较母性词语的字作为店铺名,也突出了店铺的定位鸡汤面馆,然后又换了一次菜单,突出店里的招牌面,又上新了一些盖饭,又把一份面条的量加到300克了比同行的面量多,主打薄利多销的策略。 有好多顾客都说,来我家能吃饱,到别人家都差点意思。 我知道一条街同行好几家盖饭都是预制菜,我就在门口贴上了“现炒盖浇饭面”,这个时候店铺营业额就稳定到了一千左右了。 现在还是觉得不满足,也曾尝试拉长营业时间了到晚上11点,但感觉没多少提升。 乡镇上人流量就那么大,僧多粥少,下一步打算再研究研究怎么拍抖音,再拉高一下知名度。 不能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不光店在变化,连人也在变。记去年顾客来了我都是呆呆的傻站着等着顾客点餐,有点社恐,不想去招呼顾客,而现在的我,已经可以做到每个顾客来了,都很自然的招呼一声:“看一下需要吃点什么” 也能偶尔跟顾客聊几句话了,没有那么社恐了。 其实好的收银员也很重要,就比如说我姐夫,就是比较社牛。有时候我姐夫来店里帮忙点单,他就可以很自然地把我们高客单价的餐品推荐给顾客,顾客来了犹豫不知道吃啥的时候,他就主动介绍店里招牌产品,询问顾客要不要试一下,点完餐还询问顾客需不需要喝的。每次我姐夫帮忙点餐的时候,人均客单价都会高一点。 我大概算了一下,平时一千多的营业额,我得做九十多个顾客的饭,人均消费只有12块钱。这样看其实我进店率优化后不低,好多客人都是被朋友推荐来的。赚钱不多的原因在于我客单价低,而且部分菜品没有做到标准化,就导致利润低。 但我也想通了,薄利多销的策略,短期看都是成本支出,牺牲利润,但长期来看都是效益,赢得口碑。客人留住了,有这个“青山”在,我可以通过提高效率,优化产品或增加毛利高的产品等方法来提高利润。 最后我补充一句: 老板说延长营业时间估计没多大效果,还是应该搞宣传。这一点思考太对了。 我们开店,店铺和店铺的各种运营细节,就像一个盆,而顾客就是雨。我们开始要把盆选好,摆好,修好,等能接得住水了,再开始接水,盆里的水才会越来越多。老板一系列的动作已经把盆摆好了,接下来雨的多少才是关键,宣传就是雨啊。 祝老板越来越好!
0 阅读:0

开店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