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的冤案到底冤在哪里?

历史园园丁说史 2023-11-07 06:46:00

关于岳飞案,受史书和许多文艺作品,特别是评书《岳飞传》的影响,大家的认知高度的一致,那就是岳飞案是由奸臣秦桧一手制造的千古冤狱。

为了使这个假设成立,还要制造出配套的证据:

比如秦桧是金国的的奸细、卧底,虽然历史资料并不支持此种说法,甚至秦桧的政敌,极力崇岳贬秦的韩侂胄都没有秦桧是奸细之说,但对百姓影响最大的,不是史料,而是戏曲、传奇,所以渐渐的在一些人的眼里传说成了历史。

另外还有更不可思议的,出自野史的“东窗事发”,成了王氏跪在岳飞墓前的理由。

岳飞案有两点显然是被岳珂误导的:

首先岳飞受猜忌而死事实。

对此,不管是官方还是岳飞的后裔都不愿承认,因为很难拿到桌面!

为什么?

因为作为官方,如果承认岳飞是受猜忌而死,那么就会产生这样推理:皇帝不放心,担心武将会反叛就要把大将置于死地,那么就会使满朝文武,特别是武将们寒心和不安。

而作为岳飞的后裔,如果承认岳飞是受猜忌而死,那奸臣诬陷的说法就不能成立,岳飞案也就难以得到彻底的平反。

所以,宋孝宗也只是赦免了岳飞,官方下的定义是“坐事以殁”!

绍熙三年(1192年)十月,岳飞的儿子岳霖病危,临死前抓着岳珂的手叮嘱;“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

岳霖死的时候,岳飞被追赠武穆谥号已经14年了。岳霖也做了官,但岳飞只是被赦罪,属于不予追究了,但他的罪还在。

说岳飞被杀是所谓“坐事以殁”,至于犯的什么事则闭口不谈。参与杀害岳飞的人,秦桧还享受着申王的爵位,张俊更获得配飨高宗庙的殊荣。

自古以来,政治斗争就是如此,皇帝铲除政敌,除掉不安定因素,公开的罪名不重要。

只要皇帝认为该将领,立场坚定,对自己没有二心(皇帝感觉),即使也有这样的问题,也不会追究,不但不予追究,还会受到重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的“奸臣”贪财好色,但皇帝就是视而不见。

其实如果看南宋的历史资料,岳飞的主要罪名:

坐观胜负,不援淮西,中兴四将那个不存在,而且发生还不止一次,追究谁了。

追究就是死罪,不追究啥事没有,而且总会找到理由开脱。这就像韩复渠和张学良一样,想杀你能杀你,就是罪名,杀不了或者是不想杀就是另外一种说法。

指斥乘舆这种罪名其实更是荒唐,带兵大将私底下发几句牢骚很正常,如果皇帝对这位将军非常信任,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或者私底下训斥几句,也就过去了;如果一直不放心、甚至猜忌,那就是火上浇油,更会加重不信任感。

在南宋初期,朝廷对带兵大将的控制能力很弱,当时的朝廷颠沛流离,不得不赋予各大将更大的权力,这也就养成了带兵大将相对独立,拥兵自重,都带有一定的军阀习气的,不管想治谁,坐观胜负、指斥乘舆一类的罪名其实都适用。

这也就是我们感觉岳飞冤枉的主要原因!为什么单单追究岳飞?

再就是张宪事件。

岳飞让幕僚写的信,是要张宪谎报点军情,制造紧张气氛,别作擘画,另外再搞点事出来。

岳飞要张宪做的,是闹事,不服从新体制,希望朝廷命老首长返回部队,暂时担负起部队的领导责任。

再说这一切并未实施,按说怎么也罪不至死。

大家都知道淮西兵变那一年,岳飞辞职,朝廷派张宗元暂管岳家军,岳家开始躁乱闹事,要求岳飞重回岳家军,那次虽然搞的高宗很狼狈,但事后并未追究任何人。

但那次事件肯定给高宗赵构留下了阴影,一个是岳家军这支队伍只认岳飞,再就是,赵构认为岳飞难以掌控。

还是那句话,如果赵构认为岳飞是绝对忠诚的,张宪的事可以不追究,其实张宪事件和韩世忠的亲信耿著类似。

张宪事件是个导火索,赵构本来只想收兵权,只要三大将配合,整编各自的军队,就能相安无事。

张俊是积极配合,毫发无损;韩世忠开始不满,但随后通过哭殿表忠心也过关,韩世忠和赵构的关系非同一般,赵构只是借整军查账挫其锐气,对韩世忠的忠诚度并不怀疑。

赵构和岳飞的关系由淮西兵变,岳飞辞职要君,岳家军闹事躁乱,已有很深的芥蒂,那次赵构曾警告岳飞:“犯吾法者唯有剑尔”。

刚结束的淮西之战,赵构十七道谕旨催促岳飞,岳飞最终未赶到战场,史料记载:赵构“始有诛飞意”!

解除三大将兵权,各家军打破建制重组,各自小团体的利益受损,军头们有不满情绪是肯定的,韩世忠的亲信耿著就要挟财务官胡纺不要交出真实的账目。

可以想象的到,在整编各家军的过程中,赵构一直战战兢兢,毕竟几年前,刘光世的刘家军几万部队哗变,裹挟着十几万民众投靠伪齐的教训还历历在目。

所以,张宪事件触动了赵构敏感的神经,杀岳飞是要稳定岳家军,震慑其他军队,展示皇帝收拢兵权的决心和能力,防止有人蠢动,造成更大动乱和更多死亡的政治需要,所以高宗决策杀岳有必要性。但是!这并不具有公正性。

其实,封建王朝,哪有什么公正可言,只要君王对你不放心,罪名是不难找的。

0 阅读:7

历史园园丁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