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是个不太出名的开国将军,战功赫赫。他以前上过毛泽东的课,还当过林彪的老师,管过林彪。比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这些大将,他的资历还要老一些。但奇怪的是,在1955年授军衔那会儿,他只拿了个少将的头衔。
有人为他感到不平,但他总是淡淡一笑,说:“党给我的荣誉和待遇,其实已经超乎我的想象,不是少了,而是多了。”
【“下”朱德的枪】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庆典的大会上,朱德在敬酒的队伍里头,瞧见一位个子高高的少将,就开玩笑地说:“嘿,老营长,你还记得不?那次你可是把我的枪都给下了。”
看到平时总是大大方方、不拘小节的袁也烈少将,这时候竟然变得有些害羞,刚要开口回答,就听见站在朱老总身旁的周恩来开口说道:“老总,您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咱们这都是不打不相识嘛!”
讲完之后,大家伙儿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朱老总摆摆手说:“咱可不能记仇啊,人家可是个顶呱呱的好营长呢。”
1927年那会儿,就在南昌起义的头天晚上,袁也烈那会儿是叶挺手下第二十四师二团三营的营长,他接到叶挺的命令,得负责守好南昌城里东门那块地方。
清早时分,袁也烈换了身衣服,溜达到了东门那块儿,悄悄查看敌人的动静。他瞅见东门那边,敌军有一个团指挥部、一个营部,还有七个步兵连外加一个重机枪连。
对手不光武器先进,而且人数上还远超我们好几倍。
尽管敌人数量远超我们,但袁也烈有信心,只要我们部队能积极动手,瞅准敌人没防备的时候发起攻击,赢下这场战斗完全没问题。
下午时分,袁也烈领着队伍抵达了东门外头。他给大伙儿使了个眼色,叫大家都装出一副累垮了的样子,直接就在东门外面,挨着敌军营地的前沿,找了个开阔地儿搭帐篷过夜。这一手,可真把敌人的警惕心给大大削弱了。
转眼间,夜深人静,战士们遵照袁也烈的计划,开始悄悄行动。他们迅速绑好了腿带,收紧了皮带,还在左臂上系上了白毛巾,作为起义的标志。
8月1号半夜一点多,南昌城里突然枪声四起,袁也烈领着一大帮将士,像洪水一样猛地冲进敌人的营地。
打了两个小时的硬仗后,东门那边的敌人死伤很多,袁也烈顺利地把任务给完成了。
为了确保敌军不会溜出城外,袁也烈特地吩咐手下在东城门那儿摆上了遮挡物和阻拦的东西。就在这紧要关头,有个大概四十来岁、身着国民党军服的人骑马靠近,袁也烈见状,毫不犹豫地大喊一声:“停下!”
那名军官从容不迫地跳下马来,还没等他开口,一群人迅速围拢过来,把他的枪给下了,紧接着他就被人带到了营房里看管起来。
没过多久,有个士兵急匆匆地来报告,周恩来跟他说,刚才逮住的那位军官其实是朱德。
听完这话,袁也烈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连忙奔向营房,他亲自给朱德松绑,还双手作揖道歉。
朱德明白他不是故意的,所以并没有责备他,反而用他那地道的四川话表扬说:“嘿,你还挺机灵的嘛!”
都说是不打不相识,他们俩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林彪的老师和上司】
袁也烈1899年在湖南洞口县呱呱坠地。到了1921年,他成功考上了湖南省第一师范,在学校里,他还有幸听过毛主席讲的《列强》和《共产党宣言》这两本书,这让他对革命有了点初步的感觉。
1924年那会儿,他成功进了桂林的军官学校。在那里,他接触到了不少新潮的想法,心里头很是激动。没过多久,他就和二百多个同学一块儿,决定去黄埔军校继续深造。
袁也烈是黄埔军校第二批学员,学完之后,他选择留在那儿教书,做了四届学生的辅导员,巧的是,林彪就是那第四届的学生。
1925年夏天7月份,经聂荣臻和杨其纲的引荐,袁也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那时候,彭德怀和贺龙两位还没加入党的大家庭。等他进了军官学校深造,陈毅和罗荣桓这两位还没穿上军装,踏上战场。再说到他在黄埔军校工作的时候,徐向前的名声还没他那么大呢。
在北伐战争那会儿,袁也烈是叶挺独立团一营的领头人,管着一营的大小事务。那会儿呢,林彪就在袁也烈的手底下,做着见习排长的工作。
这样一来就能明白,他在少将里面算是辈分最高的了。
在斗争的征程里,袁也烈经历了不少波折。
1930年的时候,龙州那边闹起义,最后赢了,还整了个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出来。袁也烈这家伙,就被派去做了第一纵队的参谋长,还兼着第一营的营长,带着队伍一路往北,朝着江西的苏区杀过去。
在转移过程中,他倒霉地挨了敌人一枪,伤得很重,上级决定让他去上海接受医治。
1931年的时候,袁也烈用了个假名袁映吾,跑到上海去养身体。有天夜里,一帮英国警察突然冲进了他家门,正好撞见他跟桂仰之在那一块儿学习党的文件,结果两个人都被抓了起来。
他们连着被问了好几天话,遭受了各种严酷的刑具折磨,就是为了让他们招认。但袁也烈和桂仰之硬是一声没吭,敌人没办法,最后只能给他们安了个“损害民国”的罪名,判了他们五年牢。
袁也烈刚被关起来没多久,上海那边的陈独秀还有彭述等十个人,也被国民党给逮进去了。
之后,袁也烈的刑期减到了3年4个月。不过,在出狱前,国民党那边非要他写份“认错书”,可他坚决不写,这让国民党特别不高兴,就多关了他6个月,让他反思。但一直到又过了一年,袁也烈这才终于回到了家里。
1944年的时候,袁也烈被任命为渤海军区的参谋长。他一接手工作,渤海军区就碰到了一件怪事。
在山东潍县北边的海滩上,一架日本军队的飞机遭遇了不测,没办法只能降落下来。当地的民兵队伍发现后,迅速行动,把那名飞行员给抓住了。
当部队打算像对待普通俘虏那样安置他时,那位飞行员突然开口,声称自己是日本侵华将领畑俊六的女婿,央求别杀他。
袁也烈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琢磨着,如果真像那个日本飞行员讲的那样,那日本这几天肯定会有动作。
没过几天,日军那边就开始有了新动作。连着好几天,飞机在天上转来转去,既不是扔炸弹,也不是侦查情况,而是在空中撒下“不杀俘虏”的传单,意思再清楚不过了。
那时候,我们这边也透露了点风声出去,就盼着敌方能派人过来聊聊。
没过多久,日本人就派人来谈条件,说他们愿意给我们枪支弹药,但前提是要我们放了那个飞行员。
袁也烈把这事儿跟上级说了,还建议让日军把之前打仗时抓的三十多个干部给放了。
经过袁也烈的努力交涉,日军最终点头答应了我们提出的要求。用一个被抓的人,救回了30个兄弟,这交易挺值的。
【“不是太低了,而是太高了”】
1946年的时候,国民党那边不讲信用,把停战的事儿给忘了,内战就这么轰轰烈烈地打响了。那时候,袁也烈是渤海军区代司令,他接到命令,得去打一场仗,目标就是解放德州。
袁也烈仅用四天时间就成功打进了德州城,让城里的伪军部队全都放下了武器,选择投降。
后来,渤海军区接到命令,在胶济前线整编成立了山东解放军的第七师,这个师的师长是袁也烈。不久,他又挑起了渤海纵队的司令官大梁,到了淮海战役那会儿,他还兼任了济南和徐州的警备司令。
新中国成立后,袁也烈在海军的发展上真是出了大力气。到了1955年咱们解放江山岛那会儿,他已经能够指挥海军航空兵、舰艇编队,跟陆军、空军一起协同打仗了,这贡献可不小。
有些新朋友不了解袁也烈的背景,可能会把他看作是寻常的战士,不过那些经历过风雨的老同志,因为清楚他的贡献和壮举,对他总是满怀敬意。
有一次,陈毅跟陶勇聊起往事,他说道:“陶勇啊,你小时候在家乡放牛那会儿,袁也烈就已经是个老资格了,参加过南昌起义,还当上了营长呢。”
为啥袁永烈就只混了个少将军衔呢?说起来,他出狱后,在部队里一直忙着搞政工、搞教育,等他又上战场时,时间都过去11年了。
要是这11年里他一直都在战场上打拼,那他肯定也是开国大将里响当当的人物。
有人为他感到不平,但他自己却毫不在意。按袁也烈的说法,他投身革命,不是为了追求高官和厚待,而是真心实意地为了全中国的老百姓。
可能从袁也烈步入战场的那一刹那起,他就已经不把生死放在心上了。
他心里头想的就是,活着的时候得给祖国多使把劲儿,帮忙出力,要是哪天不在了,也得是为了救国救民的事儿,才算值当。
他坦言道:“党给我的那些荣誉和待遇,说实话,不是给少了,而是给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