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世纪中期,有那么一个字母,它一冒头,就成了让人心头一紧、生怕惹上麻烦的倒霉信号。
不管去到哪儿,你都能瞧见房子上、墙面上印着一个大大的P标志,但这可不是说周围都是停车的地儿。相反,这个符号是在给人们提个醒,得离这些建筑远点儿,最好再远点儿。
其实是因为,那个简化后的P字母,被人们直接当作了鼠疫的代名词。
要是房子上出现了这样的标记,那就说明这户人家里有人得了黑死病,看到的人得赶紧绕开,小心为上。
那时候的欧洲,黑死病肆虐,不单是人会染病,就连墙壁都好像被“感染”了一样。一堵堵矮墙,从一条街传到另一条街,不论是住房还是商店,都无一幸免地被标上了一个大大的P标记。
原本热闹的街道仿佛瞬间变成了恐怖的地狱场景。最让人心惊胆战的是,路上的行人走着走着,冷不丁就会倒在地上,没了气息,这可不是说大话,而是真真切切发生的事情。
短短五年多时间里,那场可怕的鼠疫灾害,让欧洲将近2500万人丢了命,最后只剩下三分之二的欧洲人活了下来。
大伙都挺纳闷,这么大一场瘟疫到底是怎么闹起来的。说实话,谁也猜不到,那些不起眼的跳蚤、虱子,还有老鼠,竟然是背后的黑手。
这场疫病因为拖得太久,危害又特别大,后来大家就都管它叫黑死病了。
病菌靠着跳蚤、虱子咬人,就传到了人身上,结果闹出了大瘟疫。可说来也怪,一般人身上哪会有跳蚤、虱子啊,那鼠疫咋就在欧洲这么快地传开了,还持续了那么久呢?
说起中世纪欧洲那会儿,生活条件可真是差到不行。
【中世纪的黑暗医疗技术】
黑死病之所以能纠缠那么久没法彻底消灭,主要是因为那时候的医疗手段太落后了,尽管现在很多咱们认为是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其实都是从欧洲那边慢慢发展起来的。
不过很少有人意识到,在那之前,他们的医疗手段其实非常落后。这跟西欧历史上的黑暗时期挺像的,他们的医疗技术也曾陷入过极其糟糕的阶段。
打从公元476年开始说起吧,他们的医术主要就是靠这几种路子:拜拜求神、玩巫术,还有就是动刀子做手术。
黑死病肆虐欧洲那会儿,医生们想了个挺古怪的办法应对,他们戴上了像鸟嘴一样的玩意儿,那玩意儿看起来就像是早期的防毒面具。
这种办法被广大医生广泛看作是阻挡黑死病传播的关键手段,它能有效防止通过呼吸被感染。
另外,中世纪那会儿,医术可真不咋地。不管啥毛病,他们治病的招儿都差不多,没啥新花样。
除了通过放血治疗,医生们还会采取催吐、检查尿液、清洗肠道以及进行手术等方式。不管病人得的是什么病,他们都会考虑用这些方法,甚至会把每一种都试着用一遍。
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那就是英国的国王查理二世。
他54岁那年,感觉脑袋疼得要命,老是晕乎乎的。大夫们聚在一起商量后,决定给他来个放血疗法。结果这一放,第一次就放掉了400毫升血,这血量比现在一般人去献血还要多呢。
真没料到,流了那么多血,国王的情况还是一点没见好。
结果那些大夫们琢磨着,可能是放的血还不够,于是又接着放。可到头来,国王的头疼一点没好转,反倒是因为流了太多血,最后丢了性命。
另外,人们还常常采用催吐和灌肠这两种手段,想着把胃里的东西清干净。但他们没意识到,并非所有病毒都是因为吃了有毒的东西才进到胃里的。
这种随意的治疗方法和草率的诊断,让好多病人平白无故受了好多苦,还往往因此丢了性命。
黑死病之所以能闹腾那么久,还到处乱窜,跟欧洲那时候那些不靠谱的治疗方法有很大关系。那时候的人们,用的治疗手段简直就像是在摸黑走路,不但没帮上忙,反而让病情更加严重了。所以说,黑死病能造成那么大影响,和欧洲这些奇怪的治疗方法真的是脱不了干系。
那时候,那些戴着鸟嘴面具的医生,会给病人开很多拉肚子和吐的药,而且在那些让人吐的药里,还会加点重金属进去。
吃了太多泻药,人的肠子根本就受不了,要是再加上重金属,好多病人就容易因此而出现中毒的情况。
这样做不仅没能让病人的病情好转,反倒是让黑死病的死亡率更上一层楼了。
另外,中世纪欧洲的医生们对做手术情有独钟,尽管当时的条件并不完备,但他们还是会拿起锋利的小刀片,把病人的痔疮给切掉。之后呢,他们会把烙铁烧得通红,往伤口上一按,说是为了给伤口消毒。
这种没头没脑地动手术,导致许多染上黑死病、脖子肿得老高的人,在经受了无尽的折磨后,最终还是悲惨离世。
没有科学凭证还胆敢行医的大夫,让这次黑死病的死亡率飙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另外,一些老旧过时的想法和观念,把这波可怕的传染病推向了更严重的境地。
【生活环境脏乱差】
那时候,瘟疫的蔓延情况相当糟糕,地方上还没能摸索出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控制办法。因此,许多欧洲人普遍相信,瘟疫是通过皮肤上的毛孔钻进人体里的。
怎样能防止瘟疫扩散呢?关键是要让皮肤毛孔变得极小,小到瘟疫病毒都钻不进去。可问题是,每次洗澡洗脸,毛孔都会自然而然地打开。
这样做的话,就非常容易得上瘟疫。大家心想,要是身体表面能覆盖一层厚厚的灰尘和泥垢,像是个保护壳一样,或许就能挡住瘟疫的传播了。因此,从那以后,大家洗澡洗脸的次数就变得少了。
再说了,皇宫里的卫生状况简直糟糕透顶,别说国王的衣服没人洗,就连在那金碧辉煌的大殿里,粪便和尿液也是随处可见。
有些当官的,懒得跑洗手间,就直接在楼梯走廊边上解决内急,裤子一脱就搞定。
以前那卢浮宫啊,可没现在这么光鲜亮丽,里面全是各种难闻的屎尿味。简直就是个又脏又乱的二手货摊子,哪像是个皇室该有的地方。
那时候的欧洲,情况可不太妙,既没有下水道,公共厕所也是稀罕物。要是你在大街上想找个厕所,那简直是白日做梦,就连能凑合的角落都少得可怜。这样一来,人们没办法,只能随便找个地儿解决了。
如果不讲究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寄生虫就会在人体上越来越多地滋生和横行。
由于大家观念陈旧,总觉得寄生虫的问题不在于卫生环境,而是由于人体血液出了毛病。这种误解让他们走了很久的弯路,结果还是没能找到阻止黑死病蔓延的有效办法。
这样差的卫生环境,真是害苦了他们,也让中世纪欧洲陷入了极大的苦难之中。
老掉牙又死板的思想,像狂风一样猛烈地吹遍了整个欧洲。这些愚蠢透顶的错误想法一冒头,欧洲就陷进了更深的黑暗里头,害得成千上万的人丢了性命,连那些大官贵人也没能幸免。
说说历史上挺奇特的一位人物,那就是路易十四。他虽然活到了77岁高龄,并且统治国家长达72年之久,但令人惊讶的是,他这辈子居然没怎么洗过澡,身上脏得很。就连身上的衣服,也是换来换去就那么几套。
听说,只要站他十米开外,就能嗅到一股怪味。他这辈子洗澡的次数屈指可数,而且每次洗澡前都得好好准备一番。比如说,得先找个医生给他全身检查一遍,确保洗澡不会有啥风险,然后他才会提心吊胆地迈进浴缸。
他一直坚信不洗澡对身体有益的错误想法,结果在他临终时吃了不少苦头。他得了一堆病,皮肤问题也特别严重,怎么也治不好。
但对那时候的人们而言,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犯了错,反而觉得挺自豪,还拿这个当挡箭牌呢。
为啥这种老旧的观念能存在这么久,甚至让人把那段日子都叫做黑暗时代呢?
最关键的因素在于,那时候欧洲人的脑袋被紧紧束缚,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管制异常严厉。
【教会对人精神的控制】
大家心里头那些个执着的想法,跟以前那个老旧的封建社会,真的是紧密相连。
老旧的教会统治欧洲时手段落后,这不仅让整个时代陷入了阴暗,还慢慢拖垮了文化发展。
当人们脑袋里空空如也,啥都不懂的时候,主要是因为教会那套害人的东西,让他们对明明挺合理的事儿,都变得特别糊涂。
那时候,大家都特别害怕洗澡,简直把洗澡看成是大灾难一样,而这背后主要的推手就是教会。
在古罗马那会儿,贵族和平民其实都挺普通的,他们都很讲究干净,要把卫生搞好。
那时候已经有了好多公共澡堂子,而且洗浴文化也开始流行起来。
其实,帝王势力衰败后,日耳曼人就把西罗马给灭了。他们事后琢磨,觉得西罗马之所以垮掉,关键还是老百姓太贪图享乐了。
他们没把心思放在工作和日常上,反倒是越来越陷进这种堕落的享乐风气里。想要改掉西罗马人那种只知玩乐的老思想。
日耳曼人着手在日常里挖掘起他们追求享乐的行为,其中,洗澡这件事儿就被他们盯上了。
因此,当他们攻占了西罗马后,就把那里的沐浴文化彻底禁止了,简直是瞧不起这种文化。
那时候,天主教在中世纪的西欧拥有着极大的权力,所以,整个社会就像被教皇在思想上牵着走一样,啥都得听他的。就连犯错受罚,那手段也是相当狠辣,让人害怕。
就像现在大家眼里特别厉害的人物,他们那个时候可都经历了特别大的磨难。
在哥白尼之后,有个超级勇敢的家伙,他坚决支持并发展了太阳是宇宙中心的理论。这人就是布鲁诺,后来大伙儿都叫他中世纪末最牛的思想家和天文学家。他因为大胆说了实话,而那实话跟教会的教义不对付,结果就被教会的人在广场上给烧死了,真是惨啊。
但这仅仅是欧洲中世纪对民众残忍行径的极小部分。除了这个,还有一大堆狠毒的刑罚,以及各式各样说不出的惩罚手段,在欧洲长期盛行,是人们都知道的沉重负担。
在这种苛刻的对待方式下,老百姓都吓得不敢有啥别的举动,更不会去做那些教义里没提到的事儿。
这导致欧洲文明进步受阻,老百姓大多目不识丁,知识被教会的人紧紧攥在手里,他们负责传播文化,还在思想上牢牢控制人们。社会上的各种事儿,最终都得由教会来给出个说法。
但这种情况会使得更多人挺身而出,反抗这种束缚。对于当时的欧洲而言,反抗越强烈,受到的严酷惩罚就会越重。越是想要压制,民间的自由思想反而像火山爆发一样,更加猛烈。
中世纪那会儿,教会搞得人们很惨,他们被奴役、受压迫,还因为缺乏知识而特别愚昧。这种环境下,发生了好多悲剧,黑死病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那个年代,欧洲大多数人都信天主教。天主教有个观念,说人刚生下来时,身子是干干净净的,一点脏东西都没有。可要是洗了澡,就会把那纯净的东西给洗没了。
要是想保持那种最终的状态,就别洗澡了,得带着一身脏去见上帝,这样或许能换来更好的结果。
不经常洗澡不是说不干净,其实它是某种纯洁的象征。
由于黑死病的肆虐,老百姓愈发觉得洗澡是件十分冒险的事。
那时候,有些人因为不常洗澡反而出了名,结果还被尊为圣人,这可是普通老百姓一辈子都梦寐以求的事儿。
所以,在整个欧洲,从高高在上的王室成员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大家都抱定这个信念,一直到生命的尽头都不放弃。
但实际上,教会就是想借这个机会扭转老百姓的行为模式。他们打的是精神层面的主意,琢磨着用“少洗澡甚至不洗澡”的法子,来加强对大众的约束力。
另外,由于经济状况较差,居民手头拮据,买不起肥皂,就更别提有钱安装热水管道了。
经济不景气,社会也乱糟糟的,导致老百姓的公共设施没人管,就连马路上连排水管道都没装上。
东西不够用,按理说会让人心里头攒一堆火,可奇怪的是,中世纪欧洲那会儿,人们却没咋抱怨。
问题在于,教会从思想上误导了大众,把原本纯洁的教义当作了实施这些行为的挡箭牌和托词。
在那个科学知识匮乏的年代,人们因为黑死病而心生绝望,生活陷入了无边的恐慌。就在这时,一个听起来挺有道理的说法突然冒了出来,它好比一束光芒,把人们从阴暗的念头里拽了出来,引向了希望的彼岸。
他们认为,要想活得好,就得少洗澡,别太讲究卫生。他们坚守这个奇怪的信念,觉得这样做才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好。
可能一开始有人不太相信这事儿,但等他们瞧见皇室成员也都这么做了,就只好认了这个事实。
当大伙儿都一股脑儿地往前冲时,哪怕他们选的是条歪路,这时候,要是有人反着走或者干脆不走了,那这人肯定会被看作是跟大家不合拍的怪咖。
在那种社会环境里,黑死病能闹腾那么久,也就不那么让人诧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