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绘声绘色地读绘本?听声音表演艺术家柏涵老师娓娓道来

书研聊育儿 2021-11-24 20:21:29

今天早上,妈妈绘读群里都沸腾了。

妈妈们第一次近距离听到那种只在电视里见,或者只在听书时才可以听到的美妙声音,大家纷纷为柏涵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而感到惊呼和沉醉。

有妈妈说感觉自己陪孩子读了个“假”绘本,有妈妈说柏涵老师的声音有魔法,还有妈妈决定以后每天陪孩子读绘本的时间都要用心读了。

术业有专攻,真是这样的。

可是,非专业的妈妈要如何才能将绘本读得绘声绘色,让孩子体验到那份人书合一的生动深情的表达,抑或是感受到一种积极情绪的力量,自认为这才是妈妈们需要学习的重点。

俗话说得好,缺哪补哪。

柏涵老师的到来就是为妈妈们解决这个问题的。

在柏涵老师的分享里,我看到了三个重要的点:

▲对作品的理解是生动表达的基础

生动的表达首先在于对作品本身的深入理解。

柏涵老师说,声音形象,不仅仅是你的音质,重要的是你对作品的理解基础之上的生动的表达。

对这句话真的感到无比认同。

说件我自己陪孩子读书的事情吧!

昨晚,儿子拿了一本《屎壳郎先生波比拉》问我:“妈妈,你还记得屎壳郎这本书讲的是什么吗”?

我一听到这个问题,脑海里立马开始搜寻起关于屎壳郎的记忆。可奈何时间久远,回忆起来的全都是碎片。

我心里很确定和儿子在他低年级时读过一次,却不能确定自己都看到些什么,更无法说出我的理解了。

真是汗颜,简直要多尴尬有多尴尬。

早上看到妈妈绘读群柏涵老师的分享,瞬间就被“对作品理解的生动表达”这句话击中了。

再加上近几年自己的学习、体验、思考与探索,也是深深地觉得读一本书,对一本书有自己的理解,深刻的理解,这一点尤为重要。

无论是读绘本,还是读其它领域的书籍,抑或是写作,都是一样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可能会有生动的表达。

因此,我们陪孩子读绘本,读一本书,并不是说直接拿起来读给孩子听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先有理解。

▲ 感知力是一种能力

关于感知力,第一次对它有着深一层认识是源于此念的一档《生命·成长》的教育类节目。

中国古典文学学者董梅在节目中讲到什么是理想人格,以及理想人格的成长要具备哪些要素,她提到了五点,即敏于感,富于情,正于性,通于思,见于道。

敏于感,不是我们常说的过于敏感,而是一个人对于自我和外界的感知。

正如董梅在节目中说的那样,其实世界就在那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花花草草,风霜雨雪,它就在哪里。

但你有没有感知到它,你有没有把它接纳入你的内心世界里?你作为家长,对于孩子有什么样的引导?

世界时刻不停地在变化,生命在不断地成长又消逝,天亮了又黑了,还有对自我内心的认知,而我们能否感知到它的变化,这关乎到一个人的感知力。

曾经,感知力于我而言,一直都是那种后知后觉型的。

直到后来我开始大量读书学习,做各种练习,感知力才渐渐萌发出来,但至今依旧是觉得很不够。

看董梅老师讲《红楼梦》,讲古诗词,从她嘴里说出的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句子,你会感受到一种极美的意境立刻呈现在眼前,震憾着你的心,让你惊叹不已。

基于此,也是因为深有感触,我特别想说,感知力也是一种能力。

▲ 语言表现力

说到语言表现力,我忽然想到了自己拍视频时的模样和状态。

表情僵硬,紧张、局促不安,肢体动作全无,用群里三宝妈妈的话说就是,好像被一把枪瞄准了一样,一点都不敢动弹。

是的,我的表现力太差了。可我即使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这里,我还是难以改变。

不过,幸运的是柏涵老师来了, 一个在阅读、语言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老师。

机会来了,就要抓住。我会试着去学习、实践,并勇于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

结语:

正如柏涵老师所说,作为父母,作为教者,作为阅读推广人,我们更应该先具备这样一种感知力和语言表现力,才会可能给孩子做出一个很好的榜样和示范 。

是的,榜样和示范。父母先学起来,做好示范。

当身为父母的我们能够对一本书有很好的理解,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足够灵敏,且具有丰富的语言表现力的时候,表达自不会乏味。

0 阅读:33
评论列表
  • 2021-12-01 16:31

    我弟从小就喜欢听我讲故事,前段时间因为洪水跟疫情一直没有开学,在我这住,我晚上给小朋友读绘本他就笑,他说他还记得小时候天天晚上让我给他讲故事的事,说我讲故事好听[笑着哭]小朋友也喜欢我读绘本,说爸爸读的不好听[笑着哭]

    呵呵 回复: 书研聊育儿
    [呲牙笑]
    书研聊育儿 回复:
    你弟一定很幸福

书研聊育儿

简介:聊聊读书育儿,聊聊爱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