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需要注意:青春期孩子患了抑郁症,首次选择的治疗方案很重要

心能双驱廿四载 2023-04-14 09:32:17

最近很多家长问,“我的孩子中度抑郁,感觉做什么都无意义,有轻生的念头,我该怎么办?”;“我的孩子确诊为重度抑郁症,该怎么去治疗?”;“我的孩子抑郁3年了,正在服药和心理辅导,现在孩子对治疗越来越抵触,也不愿和我们沟通了,我该怎么做?”......

从实际疗愈来讲,抑郁中的孩子有轻生的念头是正常的,也不可怕,它是可以被扭转的。

但经过多次治疗后,孩子失去了治疗的信心,不愿再配合治疗了,也不愿和父母沟通了,这才是最令人担忧的。

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可能的原因是,孩子脑内潜意识有害图像信息没有处理,导致父母当下的语言和行为与孩子脑内潜意识有害图像信息再次发生关联,关联的图像信息唤醒了孩子的底层情感。

孩子抵触治疗,可能是治疗没有达到孩子的期望,也许是孩子过于失望了。

青春期孩子的耐心是有限的,在孩子的认知里,生病了吃了药就应该很快见效,如果长时间见不到效果,孩子就会气馁。一位抑郁的孩子就曾问她的精神科医生,我吃了那么长时间药,怎么还是开心不起来?

图片来源网络

所以,孩子抑郁了,第一次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这会让孩子少走很多弯路。

有一个概念需要明确,单相的抑郁症不同于双相情感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难度远远大于单相的抑郁症,其复发率和自杀率远超抑郁症。就像一位精神科医生说的,一旦你患上了双相,你的一生就和这个病杠上了。

成年期起始发病的患者,抑郁可能就是抑郁,双相可能就是双相,由抑郁转躁的可能性比较小。但青春期起始发病的孩子,在抗抑郁药物作用下,后期转躁的几率很大。

很少有孩子在躁狂或轻躁狂时选择看医生,大都是在抑郁发作的时候才想到去医院。

面对情绪低落,入睡困难,活力缺失的患者,不论年龄大小,医生首选的是抗抑郁药。

但抗抑郁药极有可能让原本抑郁的孩子由抑郁转躁狂。

一旦孩子由抑郁转为双相了,后续治疗的难度会非常大。

所以,孩子患了抑郁症,首次选择的治疗方案可能会决定后续治疗的方向。

如果孩子的问题不严重,既没有严重的自责式反刍思维,也没有自残的行为和轻生的念头,可以选择进行心理辅导,及时疏解心理压力,防止孩子陷入抑郁症。

如果感觉孩子的问题比较严重,有轻生的念头和自残行为,在面对精神科医生就诊的时候,最好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是否发生过躁狂或轻躁狂,这对医生的用药有帮助。

不要过多期望孩子的耐心,多次治疗失败后,孩子会气馁,会颓废的......

我一直强调,抑郁症疗愈的过程,应该是患者精神体验改变的过程,是患者生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持续转变的过程。它不应该停留在药物作用下的昏沉和麻木里,也不应该止步于理性层面的理解和接纳。

我的一位正在疗愈程序中的孩子说,他不喜欢“接纳”这个词,他说“接纳”意味着他向抑郁“投降”了。

真正的理解和接纳是建立在底层快乐感之上的,它应该是自发的行为,而不是无奈的选择。

真正的疗愈应该做到:彻底清理孩子潜意识有害图像信息,扭转孩子的遗传易感性,增强孩子的底层安全感,孩子容易入睡且能体验到活力逐步恢复,感受到身心越来越舒适快乐......。

在心能双驱 抑郁症疗愈程序,孩子的负性反刍思维,恐惧,焦虑,失眠,兴趣缺失,活力缺失会逐步终结在程序二,孩子会清晰地感觉自己正在脱离抑郁。

进入程序三,即抑郁症疗愈的核心程序,孩子会体验到久违的快乐感,感受到身边生活的美好,逐步构建积极性思维。

此时的孩子会发现她已经越来越远离抑郁了,这是实际疗愈中的现象。

抑郁症的疗愈,应该是路径清晰的精神体验的改变过程,而不是持续陷入昏沉,麻木的状态里。

心能双驱廿四载 ,独家原创。

1 阅读:1045

心能双驱廿四载

简介:消除潜意识有害图像信息,扭转遗传易感性,远离抑郁症